存在是时间流变刻下的痕迹 – 波伏娃
《最后的决斗》,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据说改编自法兰西历史上真实事件。
讲述中世纪末期背景下,一个知性的妇人被强暴后,众人的态度。通过层层铺陈,将曾经在战场上以命相交两人–强暴者和受害者丈夫,推到最后的决斗–让神来裁决–的境地。
电影分三章,围绕强暴这个事件,分别从强暴者、丈夫,受害者三人的视角叙述。同一个事件,不同视角,每个人所谓的事实,竟可能完全不同。
女人在那个时代,只是生育工具和娱乐对象。电影里有个细节,在王爷一次聚会中中途,王爷让怀孕的妻子退场,并对朋友们说“这样,聚会才算真正开始”,之后男人们开始肆无忌惮寻欢作乐。王爷生活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关门搞女人。那个时代女人被搞不是什么值得伸张的事情,要是能够被王爷或者格里这样的人搞,而不是被路边卖鱼的强暴,似乎暗地里应该值得高兴。
婆婆视角。强暴事件发生后,一次谈话中,婆婆跟她说,她也曾被强暴,女主问然后呢,婆婆说“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闺蜜视角。女主最形影相吊的闺蜜(一个诸侯夫人),在知道女主把事件公诸于世时,表现了对她鄙夷、不理解,并坚决与她划清界限,还提供证据控诉她勾引格里(之前他们聚会,看着窗外的格里,说过格里很帅之类的话)。
格里视角。他是王国的栋梁,凭借战功和才智自下而上赢得王爷信任。他通晓经济,战斗能力出众,外表俊朗、风趣解风情,是上流社会的宠儿——一个无论置于哪个时代都能呼风唤雨的人。
丈夫视角。他对国家忠诚,勇猛正直,温柔而有魅力。
女主视角。丈夫没有多少文化,观念传统守旧。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一介武夫,继承土地和生儿子是他的最大追求,甚至做爱这件事也只为生育而草草了事。一次参战久别后归来,夫人满怀欢喜的迎上来准备拥抱丈夫时,被丈夫当众奚落责备,只因爱美的女主穿了一件坊间刚流行的名设计师设计的低胸礼服。
女主是一个诸侯之女,有教养、有才能、知书达理,格里看到她时,看到了一个对等的有生命的非物化的女人,那个时代,女主这样的女人是非常稀缺的,以至格里如此不能自持不顾一切。而作为对比,女主眼中的丈夫无疑是粗鄙的。
所有人揭示的事实并不相同,事实是什么?不重要,也只有上帝知道。决斗就是让上帝去判决,用力量决定正义。
而对观众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版本的“现实” —— 都不是纯粹的事实,仅是各自意识投射下的真相重构。这种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接近于现象学的还原:每个主体都以自身为中心理解世界,而所谓“客观事实”在多重叙述中被撕裂、漂浮,失去了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