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哲学学习笔记

  大童  |   on Wednesday, February 9, 2022  |  6434   |  13 minutes

老杨去听哲学课,发给我一份笔记,学习探讨了下,做了些评注(灰色引用部分)。

知识与研究的哲学基础白彤冬老师9月17日

哲学,非中国原有,是西方引入。词由日本人翻译。人类发源于非洲。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四大文明。
青铜(冶炼) 轮子(交通)、马的驯服(畜力) 文字(古文字)《枪炮、细菌和钢铁》推荐书籍

文明的标志:金属冶炼,文字,部落等组织形式,农业(种植&驯化)

4000人在小岛上生活一万年,没有发明鱼钩。历史有鱼钩的文物,只是后代没有保留。(文字的功能)足够多的交流。
欧亚大草原的文明东西传播。

后来伊斯兰世界保存了欧洲文明,文艺复兴反向传播到西方
哥伦布大交换也非常重要

古埃及、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是文明的中心。中国公元前1200-1300年,有文字。

另外三大文明,出现抽象的、绝对的、至上的神。神看人不顺眼,发大水,重新开始人类文明。中国没有。

董仲舒对儒家改造后,提出“天人三策”就是这个理路,这个事情很重要。
它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皇权的合法性问题,皇权的合法性的来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尤其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有皇权必须要用神权来背书。二是解决皇权不受约束的问题,不施仁政,老天就会降下惩罚,比如闹闹饥荒发发洪水之类。

美洲的银子,到贵州,银饰。木材换银子。人类文明要发展,交流竞争。
技术提高要和自己同样水平的对手竞争。
5000年文明,停止了和同等文明的交流,只有和印度的佛教交流。
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成为东亚学习的对象。一度认为天下第一等文明。日韩学习中国,照抄。

韩国不知道。
日本并没有照抄,日本从大化革新(大约隋唐间吧)全面学习中国,底层还是神道教那套与儒佛的融合,中国儒家是仁放在首位,日本从来不是,忠勇是其核心,天皇是天照大神化身,皇权意识高于一切。咋一看没啥区别,日本的“义勇仁礼诚”,就来自来自“仁义礼智信”,差别极大。所以日本人拜关羽?
日本有点很好,认准方向自上而下推进,从制度着手,大化革新、明治维新都如此。

佛教,印度同等的文明,进入中国,没有武力。一直到西方武力和文明入侵。日本人学习西方之后,打败中国,冲击强。一直是学生,居然打败老师。新文华运动,文化文明的西方学习。

是一种文化打败另一种文化,跟是不是你学生没关系。
文化转型必须自上而下,跟数字化转型一个道理。

哲学,文明的基础,追西方,最根本是西方哲学。
什么是哲学?
宗教,可以验证的神迹。医药,大多数的病,是自愈的。如何定义科学?
证实主义,证伪主义。科学家可以认错。意识形态、宗教,从来不认错,修正,找补。犹太人打仗打不赢,引入原罪。跳大神,不显灵,心不诚。
哲学,是一个反思的学问,不断地问问题。尽量让自己的思想一致。不让思想前后矛盾。哲学,反思,思想变得系统。本质特征。
哲学要去面对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一群人,不限于具体的时代,而是人类同性的问题。没有公认的解决。科学的特征是,前一代人的工作,无需再做,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巨人的肩膀。

想起来了,科学哲学讲的最好的应该是,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他先承认休谟无法推翻,后再来谈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很有指导意义,对黑格尔正反合达到绝对精神的辩证法的批判很值得读。
哲学思考人、天地万物、精神关系,是什么\怎么来\到哪去,思想\行为\方法\意义。

庄子,两千年前的问题,可以学。还没有处理的问题,已经处理的已经在物理等科学中决解了。
接下来,读柏拉图,康德,策卡尔,尼采的书

庄子还是讲故事,通过寓言来讲道理,搭起认知框架。
庄子关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是什么意思,应该不是没有?空无?虚无?似乎都不对。无为是道家核心概念,但无为之无(不、没有)与这个“无“似乎也差点意思。
庄子里讲的"至人无待",待是依凭/依待,无待状态达到自然自在,去掉了所有造作,去掉所有“矜“,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且无需依凭外物,自然上天入地无所不可,这就是道家理想人格,化掉了所有虚假成分,所为“真人“。其实无不可也是心的层面,所谓“游心”。最近读了一些庄子原文,大概是这个意思。

西方哲学的分类:

  1. 本体论ontology,形而上学metaphysics。关于世界做本质事物的思考。五行。
  2. 认识论epistemelogy。
  3. 实践哲学,关于个人(ethics伦理学)、政治哲学(国家组织politicalphilo)
  4. 逻辑(工具)

康德:“All the interests of my reason speculative as well as practical,combine in the thre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can I know?
  2. What ought I to do?
  3. What may I hope?”(First Critique, Norman Kemp Smith, 635/A805/B833).

知识论(Theoryofknowledge)与实践/道德哲学(practical/moral philosophy)。

先秦对政治的研究,很先进。
但是,认识论、本体论不及。
佛教,有复杂逻辑。

先秦对政治的理解是非常多,主要是为牧民,说白了就是帝王术,内法外儒那一套。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发展出多样性。比如《商君书》我看有很多人推崇,糟粕!

17日下午课程:《理想国》

财富是好的,美德是财富的结果。死亡并不可怕,祭祀带来的果。强权即真理,神会归还人给的一切正义是什么?
欲望中解放出来,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举例的索福克罗斯从来没有从肉体欲望中接触。
苏格拉底是对言谈有欲望的人。(反讽?隐喻?)没有欲望的
把“欠的”还回去。欠朋友是友谊,就不应该是还武器,而是隐瞒。 欠友谊以关爱,欠敌人以伤害。应该给朋友以友谊,给敌人以伤害。真的,还是装的。

表象和真实之间的差异。真爱和假爱,真爱是稳定的。但是真爱,也不是稳定。真实和表象,区分在哪里?
正义好还是不好?
三种善:正义归于哪种善?
为讨厌的东西,做一个最强的辩护。这样,明确自己的立场。正义是什么?人天生非正义。不正义的人活得好。
不正义的人,有正义的名声,过得好生活;正义的人,有不正义的名声,生活不好。

理想国认为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有个本真的理型世界,比如你永远画不出一个完美的圆,而理型世界里有个完美的圆。
罗尔斯正义论里“无知之幕”很有意思,同一个事情,怎么做是正义的,不同人不同选择,那么来个思想实验,我们做投票时都罩上无知之幕,此时你不知自己为何人(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一概不知)。

假如:神来统治,会怎样?神存在吗?神会来管么?
灵魂,怎么定义?个体灵魂,怎么看?放大来看,以一个城邦来看。国家是个体的放大。进而讨论国家。
对个体的反思,可以用于国家的反思上。小和大,是一致的。有一定代表性。国家和个体的类比,儒家也倡导。本身有一定的缺陷。

柏拉图理想国里的“哲人王”大概就是属于让理想人格的人去统治达到乌托邦理想社会。
不知道谁说大概意思:哲人王统治,不是国家败坏就是哲人堕落,或者两者皆有。很同意

功利主义流派,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道德变成高等人压迫低等人的工具。本能的趋利避害,将人化成平等的基础。痛苦和快乐。

9月18日上午

物理学由哲学分支,受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启示,边沁希望可以量化哲学。是和应该的区别。

第一章功利原理
11
1.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人类由快乐和痛苦主宰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所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一个人在口头上可以声称绝不再受其主宰,但实际上他将照旧每时每刻对其俯首称臣。功利原理承认这一被支配地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凡试图怀疑这个原理的制度,都是重虚轻实,任性昧理,从暗弃明。

但譬喻和雄辩之辞用得够多了:伦理科学并非靠此类手段可以改进。 不是靠辩,都是同年顿凉开头法晰明确地进述它 什么是功利

苏格拉底,革命情怀下,个人的福祉和城邦(社区、群体、国家)相比,是不重要的。
基本假设,若怀疑,则无法沟通。我没办法回答。支点。《悲惨世界》
正当化上升无限后退。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博弈。

哲学:抑制当下的快乐是为了更加高级的快乐。
宗教:快乐本身就是不好的。社会阶层低的人,信宗教的较多,因得不到快乐的居多,需要精神胜利法。骨子里面追求快乐。不会讲坏的快乐(如,酒色)送给敌人。
良心、宗教信仰:假设个人的原则和功利的原则不一致,没关系。就是需要一个合理解释、他人接受的问题。以暴力原则消灭对方?(十字军东征)动机和道德的判断。
功利主义,以结果来判断,结果是增进还是减少快乐。不分析动机。如过失杀人和谋杀的结果一样,但是动机不一样。动机在功利主义来看,动机划归到结果上。一般用行动结果去验证论证、验证动机。看外在显现的东西。

边沁理论的反思:功利计算多久?如希特勒的行为的计算。短期有好处,长期有坏处。
新冠政策、防疫政策的测算。
在实际生活中,也只能用这样的方案来。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
受休谟影响之后。海涅的描述。
理性必然会有道德原则。善良意志,是唯一的好。

道德的绝对的基础。幸福(共同的快乐),人类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即,后果不重要,动机重要

这句话应该就是康德道德律令的核心了。

如果用后果来判断,就如在法庭上审判精神病。
和边沁的理论,在政治群体的角度来判断;康德讨论个人角度,道德。保证动机的纯粹。不忘初心。因,人对行为的结果是无力去保证的。道德价值。
道德,区分四类行为:第一类违反道德原则的,如撒谎;第二类(无道德价值)符合道德价值,但没有直接的倾向去做,而是其他的倾向导致的,如缴税;第三类(无道德价值)符合道德价值,也是本人愿意去做的,如,不自杀;如,为活下去而吃饭。

道德是有底线的,底线不是相对的。
由此引申开,洞穴被封要不要吃同伴求活命,杀一救千等问题,要康德来决定,他会拒绝,个人赞同。

9月18日周日

第四类(有道德价值)符合道德要求,纯粹处于道德要求去做。
做慈善事业,想要被人说的一声谢谢。这是为了快乐,不是道德驱使去做的。
如果一个慈善家内心充满了悲伤,为他人的快乐带不来自身的快乐,但是道德驱使他去做慈善。这个就是道德。特蕾莎修女和比尔盖茨的慈善的区别。康德的现实主义的考虑。道德行为的主动意愿。
真的道德,不是利益的交换。不计后果的去实施。将自己的天然倾向去除。

18日下午笔记

主题:我们能知道什么?(本体论)
知识论/认知论柏拉图全集–泰阿泰德篇泰阿泰德,长得像苏格拉底。引起话题讨论。知识是什么?如何定义?

  1. 知识就是可以感知的、看见的是知识。如,我知道太阳是存在的。梦和真实。如何区分?
    只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自己没有答案。类似助产士的角色。能看出谁“怀孕”了,助产其灵魂产出一个追求的真理。 知识:whatis,infallibility。两个属性。
    感知就是知识,不成立。大和小。比如,很大的性质,并不归于太阳。恒常的属性。永恒的东西。
    哲学家和智者(诡辩家)的差别。灵魂的永恒。
  2. 知识就是正确的判断。感知是散乱的、多变的。判断的。
    错误判断从何而来?如何发生?如,把人看错。记忆如同蜡,蜡涂的不够深,没记清楚。聪明人,蜡比较硬,可以形成深刻的印记;其他的人则记忆不清晰。知识占有和知识适用之间的关联错误。
    !!知识是可以被辩护的/解释的正确判断。(给正确判断turejudgement一个说法 justified,而不是凑巧蒙对的)

关于认识论:

  •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但不完美,世界只是理型的投影。
  • 笛卡尔认为不能证明世界的存在,只有我思故我在;
  • 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我存在,外部世界不存在,有的只有感知;
  • 休谟是彻底的怀疑论者,否定因果,否定一切存在;
  • 黑格尔还是唯心的,世界终通过辩证法终将走向绝对精神;
  • 康德说我们通过范畴认识对象(现象),物自体无法认识;
  • 佛陀认为世界是自性现量,就是心现化出来的万象,缘起而性空,一切都是虚妄,非空非非空。

康德哲学的核心是认识论,自认为哲学界的哥白尼革命。对中国人把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挂在嘴上的,尤其是反常识,很简单,就是对象是被认识规范的,对认识世界很有启发性。

16:33 9月18日周日 10%

理想国:人对人没有义务
哲学家是最好的统治者,因为他们有知识。哲学家在现实世界中,看起来是很笨拙的。在阳光下的生活之后,回到洞穴无法适应。如,耶稣之子,计划拯救人类,却受人类的折磨。

这个洞穴之外的世界大概就是理想国里的理型世界吧。为什么要看穿真相?真相带来痛苦,如电影《楚门的世界》的男主,看到真相再也无法快乐起来。
存在主义荒谬感即于此相关,原来总不能领会,后来想明白了。我们代入上帝视角看,芸芸众生,渺如烟尘,朝生暮死,又要如此庄重寻找意义;如同看一群插科打诨的小丑,如同看一堆蚂蚁端庄的\郑重其事的蚂蚁。=> 消解了世界的意义以后人的不同选择。
如此,我们何须了解真相,做一个快乐无知的蚂蚁不好?

  • 柏拉图能说出“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思考洞外世界这是作为智者的追求。
  • 我认为,洞穴之喻并非说要生活在阳光下,关键是了解世界的真相(可知世界),了解真相为了不被虚妄所束缚。

借用佛学词语,如果把洞穴里之人称之为“无明”状态,了悟阳光世界为“明”状态,了解世界真相就从无明到明,修得“智果”,唯识论就是“由识转智”,就解脱证悟了。用庸俗的看山是不是山的说法,就是看山还是山阶段了,就到清风拂山岗,云淡风轻。
老子也讲这个,说“为学日益,味道日损”,损之又损才能到最后婴儿态,无矜无待了道就成了,这时候表面上看像婴儿或SB,但本质上已经不同了。
所以,结论是不管那一道,修持的要义都是了解真相,虽然真相之定义各不相同。

笛卡尔,《谈谈方法》

理性,人在理性中人人平等。(笛卡尔时代,只有贵族才有教育的权利)他提倡,自由的、平等的教育。他认为当时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不正确。贵族的古典诗歌、古典文化,不利于理性。数学好。神学有问题。科学有进展,基础哲学混乱。
需将知识的大厦重新建立。一个人建立,比一群人来建更好。找到坚实基础,重建,是为了建立更加稳定的大厦。
3) Importance of diversity
3. The need of a method and the four rules of the method.

  1. Three model arts: logic; geometry and algebra.
  2. Simplicity requirement.
  3. Four rules of the method.
    A) Avoid hasty judgments and prejudices;only accept the clear and the distinct.
    B)Analysis. 分折心基本单元
    C) Synthesis. 组装回来
    D) Enumeration and no omission.数一下,不要遗的
    方法运用,如,解析几何。
    《沉思录》
    沉思一:知识的来源:感观,sensations/perceptions。远的和小的东西呢?目之所及的东西呢?睡觉呢?原型和真实的。越简单的越真实。物理学、天文学、化学、数学。数学是真理吗?依然可以被怀疑。过程非常痛苦。
    沉思二:我的思考,是绝对不能再怀疑的。我思故我在。
    心灵的存在是必然的,肉体的存在存疑。思维的存在,高于世间万象。
    沉思三:上帝存在。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完美的。永远不会消失。上帝必然是存在的,永远完美的存在,且不做恶。清晰明白的观念,是存在的,如数学,存在。
    我们用理性之眼看见的,必然存在。上帝保证了知识的正确。关于物体的研究,如果过程非常痛苦。
    心灵的存在是必然的,肉体的存在存疑。思维的存在,高于世间万象。
    我们用理性之眼看见的,必然存在。上帝保证了知识的正确。关干物体的研究,如果抽象成类似数学化的,则就是正确的。如,光,还原成为粒子波动。牛顿物理学。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坚实的基础。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误?上帝给了人类意志和理性,是动物所没有,但意志(意愿)超越了理性。上帝尽量让人类犯最小的错误,但是不能避免错误。上帝让人多数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渴了,喝水。
    怎样区分梦境和现实?和绝大多数感观符合的、对应的,为真实;少数的、不符合的,为梦境(虚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上帝不存在,则只剩下思考(感受),真实和假象,无法分别。罗素,也有类似证实。
    无穷后退的根基,上帝存在。
    关于人类生命科学的解决,永生。

谈谈方法很好,在术的层面很有意义。
笛卡尔过分强调了理性的作用!这是他的时代眼界决定的,要是他生长在休谟之后会不同。
缸中之脑思想实验很有启发。
我思为什么不能怀疑呢?虚拟世界难道不能多层嵌套,构建出一个虚拟人物的虚拟思考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