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萨达特被伊斯兰主义者刺杀,拉宾被以色列人刺杀。看到此只有愤怒和叹息。

  大童  |   on Sunday, December 17, 2023  |  5015   |  11 minutes

alabo.jpg

1

人们习惯于从奥斯曼帝国解体,英法介入说起,并把苦难归咎于此,把英法美苏+以色列视为最大的敌人。诚然,殖民国家诚然攫取中东利益,霸道的把西方价值打入中东,但问题的根本不在此或者说不仅仅在此。和平机会很多,终归是生长在那里的人选择了放弃。如果有中东版的鲁迅,定对这地方的人的劣根性,心生厌恶。

萨达特被伊斯兰主义者刺杀,拉宾被以色列人刺杀。看到此只有愤怒和叹息。 丑陋的,无知的,以神的名义行使暴力,这群人终将被神抛弃和审判。 中东,被神唾弃的地方,宣扬极端暴力者得到拥护,缔结和平者必须死。

阿拉伯世界的衰落,很重要一点在于,人们因纷争导致苦难,又因苦难选择保守,人民不再允许宽容文化的出现。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荣光和气度不再。 宗教或独裁者正是利用了人民的这种情绪,这种情绪越有多极端,国家就越极端。相互裹挟,人们埋冤独裁政府,倒不如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对西方的恐惧的反应。

  • 奥斯曼解体后,土耳其险些本土不保,深刻体验到西方的强大,凯末尔用矫枉过正的方式全面世俗化;当前土耳其吃着老本,但有回归教法倾向。
  • 阿拉伯深受殖民之苦,全面封闭,并展开极端对抗。
  • 伊朗1908年发现石油后,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石油的价值,与英国人签了60年的石油开采权,只给了2万英镑。大大吃亏举步维艰的伊朗,1979年1月16日霍梅尼发动反国王运动,王朝被推翻,伊朗全面倒向哈梅内伊的教法统治,踏上封闭及与西方对抗之路。
  • 日本黑船事件,触发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全面崛起。

我们呢❓

阿拉伯人.png

2

阿拉伯内外势力错综复杂。 拿叙利亚内战观察

从叙利亚内部看,就是巴沙尔、反对派、ISIS的“三国大战”,极端组织ISIS打巴沙尔,打反对派,企图建立新政权;巴沙尔打反对派,偶尔打ISIS(打不过);反对派打巴沙尔,偶尔打ISIS(也打不过)。 从叙利亚外部看,叙利亚政府军受俄罗斯、伊朗支持,反对派中“逊尼派”受沙特、土耳其等国支持;反对派中库尔德武装受美国支持,美国想借库尔德之手,灭掉ISIS,以及推到巴沙尔政府,拔除俄罗斯在中东的这颗“钉子”;极端组织所有人都不支持。 阿拉伯人-1.png

3

矛盾和共识

  • 君主制已经从阿拉伯国家选项中划除。阿拉伯近代史就是从反对奥斯曼帝国开始,叙利亚阿萨德也是举步维艰。

  • 阿拉伯无法建立民主国家。伊拉克库尔德、逊尼派、什叶派分别执掌总统\议长\副总统权力,分权制衡设计有改善,但也导致更多派系斗争,如军阀割据。

  • 教法国家模式伊斯兰国家的内生需求。阿拉伯伊斯兰主义盛行,根深蒂固,势力盘根错节,但教法国家理念和现代性天然矛盾,与人性有根本冲突,并不是时代方向,伊朗并不太平。

  • 泛阿拉伯化在一战结束,奥斯曼解体后,到60年代有大量实践。结果是宗教理念和国家个体的双重阻力,不可能取得理想结果。 综合来看,大家都对未来没有信心,用经济学里社会贴现率极高,其结果是大家都倾向于功利主义,不计手段,难以逃脱恶性循环。

  • 阿拉伯唯一的共识是: 反美和反以,这产生一种民族情绪。

这种民族情绪杂糅着伊斯兰主义\反殖民主义\泛阿拉伯主义\国家主义,形成合力,获得各层次人群的共鸣。这种力量很大,很有持续性,沸点很低,一点就着。所以各种极端组织都是受这种力量感召和利用。如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中东这类极端组织,安身立命必先亮出鲜明的反美\反以旗帜。但这种沸点很低的力量,又不好控制,国家自身很容易被反噬,不易回头。

反帝国主义(反美反以)的优先级在阿拉伯国家甚至排在宗教之前。比如,在革命之前,霍梅尼在内的大部分政治派系都没有将逆世俗化作为一个主要政治纲领提出来,即使是大部分保守的城市贫民,农民,教士和巴扎商人群体,诚然他们对妇女去面纱,可口可乐和比基尼的流行表示不满,但大部分并没有将逆世俗化看做最关键的,最必要的议题,而经济平等,反帝国主义,政治民主才是他们所主要诉求。

什叶派之弧

巴勒斯坦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叙利亚政府军 阿拉伯人-5.jpeg

4

中东战争

  • 20世纪40年代-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
  • 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
  • 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
  • 20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
  • 20世纪80年代-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 阿拉伯人.jpeg

阿拉伯人-1.jpeg 阿拉伯人-2.jpeg

阿拉伯人-3.jpeg

阿拉伯人-4.jpeg

附:阿拉伯大事件

公元前
17-6世纪—《圣经》时代
17世纪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犹太民族的祖先和信奉一神教的先辈定居
                  在以色列故土。饥馑迫使古以色列人迁徙埃及
13世纪            摩西带领古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接着是40年的沙漠漂泊在西奈山上
                  接受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
13-12世纪         古以色列人定居以色列故土
1020年            犹太君主国建立,扫罗为第一位国王
1000年            耶路撒冷成为大卫王国首都
960年             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圣殿,它是犹太人的民族和精神中心
930年             王国分裂成犹大王国和以色列王国
722-720年         以色列被亚述人击败;10个部族流亡(十个失去的部族)
586年             犹大王国被巴比伦征服
                  耶路撒冷和第一圣殿被毁;多数犹太人流亡

第二圣殿时期
538-142年  波斯和古希腊时期
538-515年         许多犹太人从巴比伦返回;重建圣殿
332年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色列故土;古希腊人统治
166-160年         马卡比(哈斯蒙尼)起义反对限制信奉犹太教和亵渎圣殿
142-129年         哈斯蒙尼王朝统治下的犹太人自治
129-63年          犹太人在哈斯蒙尼王国中的独立
63年              罗马将军庞培占领耶路撒冷
公元前63-公元313年 罗马统治
公元前63-4年 罗马分封王希律统治以色列故土,重修耶路撒冷圣殿

(公元)

约公元20-33年     拿撒勒的耶稣布道
66年              犹太人起义反对罗马
70年              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被毁
73年              犹太人在马塞达的最后抵抗
132-135年         巴尔·科赫巴起义反对罗马人
约210年           犹太人口传律法集《密西集》编纂完成
313-636年       拜占庭统治
约390年           《密西集》注释篇《耶路撒冷塔木德》完成
614年             波斯人入侵
636-1099年      阿拉伯统治
691年             哈里发阿布杜勒·马里克在耶路撒冷第一和第二圣殿旧址建圆顶寺
1099-1291年     十字军统治(耶路撒冷的拉丁王国)
1291-1516年     马木鲁克统治
1517-1917年     奥斯曼统治
1564年            犹太法律汇编《布就之席》出版
1860年            耶路撒冷城墙外建第一个居住区
1882-1903年       第一批大规模移民,主要来自俄国
1897年            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
1904-14年         第二批大规模移民,主要来自俄国与波兰
1909年            在德加尼亚建第一个基布兹,第一座现代化犹太人城市特拉维夫建立
1917年            英国的征服结束了400年的奥斯曼统治,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承诺支
                  持建立"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的民族家园"

1918-48年       英国统治
1919-23年         第三批大规模移民,主要来自俄国
1920年            犹太劳工联合总会和"哈加纳"(犹太防卫组织)成立犹太人社团设
                  立,全国委员会处理其事务
1921年            在纳哈拉勒建立第一个莫沙夫
1922年            国际联盟授权英国对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进行委任统治;外约旦在
                  这片土地的3/4土地上建立,余下1/4为犹太人的民族家园代表犹太社
                  团与委任统治当局打交道的犹太代办处建立
1924年            第一所技术研究所在海法成立
1924-32年         第四批大规模移民,主要来自波兰
1925年            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在斯科博斯山开办
1929年            阿拉伯好斗分子屠杀希伯伦犹太人
1931年            犹太人地下组织"埃特泽尔"成立
1933-39年         第五批大规模移民,主要来自德国
1936-39年         阿拉伯好斗分子挑起反犹暴乱
1939年            英国《白皮书》严格限制犹太人移民
193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犹太人遭大屠杀
1940-41年         地下运动"莱契"组成;哈加纳的突击队"帕尔马奇"建立
1944年            作为英军一部分的犹太旅组成
1947年            联合国建议在这片土地上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1948年          以色列国
1948年            英国委任统治结束(5月14日)
                  以色列国宣布成立(5月14日)
                  阿拉伯五国入侵以色列(5月15日)
                  以色列国防军组建
                  独立战争(1948年5月-1949年7月)
1949年            与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签订停战协定
                  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和约旦分治
                  选举第一届议会
                  以色列被接纳为联合国第59个会员国
1948-52年         大规模移民来自欧洲和阿拉伯国家
1956年            西奈战役
1961-62年         阿道夫·艾克曼因参与大屠杀而在以色列受审并被处决
1964年            从北方基内雷特湖引水至半干旱的南方的全国输水工程峻工
1967年            六日战争;耶路撒冷重新统一
1968-70年         埃及对以色列进行消耗战
1973年            赎罪日战争
1975年            以色列成为欧洲共同市场的非正式成员
1977年            利库德集团在议会选举后组成政府;30年工党统治结束
                  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
1978年            包括中东全面和平的框架和巴勒斯坦自治建议的《戴维营协议》签订
1979年            以埃和平条约签署
                  梅纳赫姆·贝京总理和安瓦尔·萨达特总统获诺贝尔和平奖
1981年            以色列空军摧毁了即将投入使用的伊拉克核反应堆
1982年            以色列完成从西奈半岛三个阶段的撤军
                  "加利利和平行动"将巴解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恐怖主义分
                  子逐出黎巴嫩
1984年            民族团结政府(利库德和工党)在选举后组成
                  "摩西行动",空运埃塞俄比亚的犹太移民
1985年            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1987年            在以色列管理区内开始出现广泛的暴力行为(阿拉伯人称作起义)
1988年            利库德在选举后上台执政
1989年            以色列提出四点和平建议,来自前苏联的犹太人大规模移民开始
1991年            在海湾战争期间,以色列遭伊拉克"飞毛腿"导弹袭击
                  中东和平会议在马德里召开
                  "所罗门行动",从埃塞俄比亚空运犹太人
1992年            与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
                  以工党的伊扎克·拉宾为首的新政府成立
1993年            以色列与作为巴勒斯坦人代表的巴解组织签署《关于巴勒斯坦人临时
                  自治安排的原则宣言》
1994年            在加沙地带和杰里科地区实行巴勒斯坦人自治
                  同罗马教廷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设立摩洛哥和突尼斯利益代表处
                  签署以约和平条约
                  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获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            在西岸和加沙地带实施扩大的巴勒斯坦自治;巴勒斯坦委员会选举产
                  生
                  总理伊扎克·拉宾在和平集会上被暗杀
                  西蒙·佩雷斯成为总理
1996年            反对以色列的阿拉伯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活动升级
                  "愤怒的葡萄行动",对真主党恐怖主义分子袭击以色列北部进
                  行报复
                  在阿曼和卡塔尔设立贸易代表处
                  本杰明·内塔尼亚胡经选举成为总理,组成以利库德集团为首
                  的联合政府
                  阿曼在特拉维夫设立贸易代表处
1997年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自治权力机构签署希伯伦议定书
1998 年           以色列庆祝建国50周年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署瓦伊河备忘录,为实施过渡
                  协议提供便利
1999 年           埃胡德·巴拉克(左翼的“一个以色列党”)被选举为总理;组成
                  联合政府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
2000年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来访
                  以色列从南黎巴嫩安全区撤军
                  以色列被联合国、西欧和其他集团所承认
                  再次出现暴力事件(阿拉伯人称作起义)
                  巴拉克总理辞职
2001年            阿利尔·沙龙(利库德集团)被选举为总理;组成具有广泛基础的团
                  结政府发表沙姆-沙伊赫实况调查委员会报告(the Mitchell
                  Report)
                  提出巴-以安全实施工作计划(原则停火计划)
                  旅游部长雷哈瓦姆·泽维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暗杀
2002 年           以色列发起“防卫盾”行动,以应对巴勒斯坦人的多次恐怖主义袭击
                  沙龙总理解散议会,提出在2003年1月28日举行新的选举
2003 年           阿利尔·沙龙总理组成中-右翼联合政府
                  以色列接受“路线图”计划
2005年                     以色列执行“脱离接触计划”,该计划得到以色列政府和议会的批
                  准
2006年                     阿利尔•沙龙总理中风后,埃胡德·奥尔默特成为代总理
3月28日           以色列举行大选
                  埃胡德·奥尔默特总理组建新政府
                               针对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带以及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的恐怖主义活动,
                  以色列举行军事行动。
2007年                     西蒙·佩雷斯经以色列议会选举成为总统
                  哈马斯以暴力方式占领加沙地带后,以色列宣布对加沙为“敌对区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