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书法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大童  |   on Saturday, January 9, 2021  |  811   |  2 minutes

谈论书法,我想谈论什么?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临摹的意义何在?临摹到什么程度?会不会走向固化?

尚未入门,何来固化?在篆隶上下过功夫,能深刻理解锥画沙。

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哪个更重要?

img

墨法应次之,但墨法能画龙点睛,视觉效果,甚至喧宾夺主。
个人目前理解结构最为重要,笔法次之,章法和墨法更次;古人似以笔法为要,印印泥、锥画沙、折叉股讲的都是笔法,似乎都有不传之笔法。但总体面貌来自结构,结构不行,字不立,底子没打好,字没法看。

如果还有一项介于结构和笔法之间的,是线条。线条质感很重要,古人谈论笔法的重要性,可能更多谈论的就是质感这个东西,而不是纯粹的理解握笔运笔法,握笔运笔为线条服务,王羲之握笔与现代人完全不同,何绍基、林散之等人握笔独具特色。

锥画沙表现的是劲挺\内敛\端庄、浑厚的线条质感,黄庭坚荡桨笔法是营造自然\险峭\跌宕的线条质感。实际上是造型能力,造型通过笔法来塑造。

妍美 vs. 生涩

img

开张 vs. 收敛

我们看魏晋不管楷书或草书,开张都是很有法度,很内敛,有种温文尔雅的感觉,作草亦如作真,看王羲之的十七帖就能体会。到宋开始张牙舞爪起来,另一番审美意趣,所谓的“尚意”,也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的败坏;到明一些所谓八面开锋,开丑书之先河,为什么丑,我认为主要还是多了些江湖气息;清朝又开始追宗溯源,富贵传统,又百花齐放。

有人说魏碑开张,似乎也不是,应该说“多样化”更准确。东晋书法基本被门阀文人垄断,民间书写一定有,但不见与流传。而北魏地域和时代风气使然,佛教大兴,造像刻碑成为民间到士大夫各阶层告慰先人的惯例,自然气象万千。看惯了传统帖学,看这些质朴的魏碑作品,自然觉得有奇趣。

开张也不是没有,主要是大型摩崖,如石门铭,是极舒张的,但也法度成熟,必为当时顶级名家书丹,与无署名的民间作品大不同。

说到底,美这个事情是多维度的。吃惯精米,粗粮也别有风味,书法也一样。高级这个词更好。
“高级”的要素是什么❓

国展的水平?关于“做字”,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