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田武彦把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概括成“简素”&“崇物”,简素部分,涉及日本美学物哀、幽玄、侘寂、意气四大特点。前几章节泛泛而谈而无实证,强调日本简素精神与中国之不同也较牵强,日本至少在明治维新前的文化,尤其是书画艺术是一脉相承与中国,谓之创新当然会有,但基调是复刻,在去东京博物馆参观日本书画后,观点基本得到印证。(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似有不同。)
书中绘画艺术部分可看,讲日本简素精神来源分析,重点讲中国唐宋以来的书画家的作品与观点,高度概括和精炼。谈到中国画唐宋以来分南北派,北派写实的院体画为宋人所重视,南派写意的文人画到宋末元明逐步成为主流审美,作者的理解相当到位的。关于日本艺术,书中谈到陶艺、建筑、文学(主要是日本的随笔、俳句、练歌)。结论是: 表象上日本艺术大量的来自中国,明治维新后来自西方,但日本人在改造吸收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简素的审美取向,与中西文化都是极不同的。
日本大化革新后全面汉化,讲日本文化的确是绕不开中国,但要难突出日本文化的优势,这个是很难的。拿绘画艺术来说,日本人崇尚的所谓简素,本质上就是来自中国绘画的简素精神,是向内的,是写心的,这是源头,而且中国到明代写意画百花齐放,浪里淘沙,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日本绘画要么秉持中国绘画传统,而所谓创新又容易走向虚无,完全的脱实就虚,如书中就有一副日本著名画家仙厓的禅画。仙厓称日本第一禅画家,甚至到极端发展到所谓的“白纸赞”一张画空无一物,的确够简素,日本人情绪化和走极端民族性在此道上略见一斑(在日本,那所谓的道)。 书中以此论证日本绘画较之中国绘画更为简素,大谬,实为对中国绘画之追求了解还欠深刻啊。中国并不被视为最好的画家在日本却被广泛接受,而且视为超一流的,如书中举到的南宋南派画家牧溪,在中国评价是“粗恶无古法”,牧溪虽为南派,手法还是以写意笔法写实,不如文人画写心中之意,胸无成竹的审美意象不合,不够骨气,还是妥协,不能免俗。而这恰恰是非常符合日本人的审美的,后来日本画家长谷川等伯学牧溪法成为日本画界大师。这正好反证了日本绘画的妥协,学了写意之法,而又走实用的道路,此处日本人妥协和实用主义的性格又跃然了。不光绘画,日本所有艺术及创作都有这个倾向,科学精神的倾向,格调不高。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绘画到浮世绘,本质上就是风俗画或装饰画,在实用主义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写意精神消失殆尽。浮世绘是当时小市民主流审美,反映的内容也是世俗生活、感官刺激,所以早期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看到富士山、浪花的经典浮世绘作品,而充斥大量的色情内容,这当然与文人画追求的写意风马牛了,甚至完全背离了传统简素精神。柳暗花明的是,这种背离写意精神的折衷,恰恰符合了西方审美趣味,据说莫奈、梵高、马奈都是受了浮世绘启蒙,才有后来《向日葵》《星空》印象派作品,这不可考,实在是大俗大雅。
书中还谈到了日本俳句,不懂,不评论。
考察浮世绘版画线条及平面造型,来源于汉画的说法似乎有几分道理?(似着色的汉化,以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