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

  大童  |   on Tuesday, August 9, 2022  |  1283   |  3 minutes

img

❞ 轻为正,重为负。—— 巴门尼德
❞ 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老子

这点老子和昆德拉心意相通,生命的自然状态最好,所有忸怩作态和对作态的共鸣都是不耻的。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昆德拉借萨宾娜的思索表达了他的看法,只要有公众存在,只要留心公众存在,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免不了媚俗。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有人能脱俗。媚俗不仅仅是某些人或某些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问题。由于媚俗,人们往往会用意志代替个人追求。由于媚俗,人们往往会扭曲自我的价值判断以迎合整体的价值取向。当整个价值判断体系完全失重,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无从判别,甚至形成一体时,生命在外界和内心的沉重抗击之下也就变得无所适从,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

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初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米兰昆德拉讲了两滴眼泪看法,看到海边孩子欢乐的奔跑,流下了第一滴眼泪;因为自己被感动,感动于自己地感动,流下了第二滴眼泪;第一滴眼泪是真实的生命体验,第二滴眼泪是媚俗,自媚。
自己先有个行为(第一次感动)=> 自己对这一行动/感动地看法/评判 => 进一步驱动自己/别人某种行为
别人先有个行为(第一次感动)=> 自己对这一行动/感动地看法/评判 => 进一步驱动自己/别人某种行为
如此正反馈系统!推演开来好似群众心理学。

轻是自由、游戏人生、虚无、背叛的隐喻;重是责任、背负重担,实在的隐喻。
萨比娜一生追求生命之轻,但她不断奔向生命之轻的原因却是因为生命之重。她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一系列事情给她带来了残酷的影响,因此她想脱离这种命运,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生命的自由。萨比娜背叛,挑战权威,不喜欢责任,反对媚俗;女人、音乐、游行、光明、美、忠诚,对她而言,都有些烦人、伤心、不堪回首的记忆。相反,她更喜欢与之对应的黑暗、丑陋与背叛。也正因为如此,萨比娜是书中第一个感受到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人——当你把所有能在乎的东西都背叛完之后,这世上便没有什么再令你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事件了。

“在一切入侵、占领之下,掩盖着另一种更为本质,更为普遍的恶;这种恶的表现,便是结队游行的人们挥舞手臂,异口同声地呼喊着同样的口号。”

感动于这样的口号,如同感动于第二滴眼泪一样媚俗。人们怀着崇高使命感,被这种价值判断的使命感所驱动,是一种媚俗。这种媚俗于个人事小,于集体可能带来极大破坏性。用周敦颐的话说,这不是生命自然的“静虚动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