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体观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炮弹轰鸣,泪流满面。
2个多小时,结束后头痛,不知是因为炸弹轰的,还是情绪过于激动。
同事们说,不愧是陈凯歌导演,场面氛围值了这个时间,当珍惜当下,看来基本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2
这部戏反映朝鲜战争“铁原阻击战”,看完其实还是不了解铁原阻击战前因后果。我想让观众了解铁原阻击战不是导演的目的,导演只是要把观众带进去,制造一种氛围或情绪。战争动员,制造认同,喊口号总比说教有效。
昨天看到一帖子说,凌晨3点,拍到鸭绿江对岸灯火通明,口号声响彻云霄,看起来他们精于此道。 以前看视频,那边的人,看到领袖,泪花纵横,欢快的象小白兔,我总觉得太做作。 突然,我开始理解那边的百姓,我这样一个对宏大题材不太会共鸣的人,竟也能在影院泪流满面,在那种氛围下,他们为何不会发自肺腑的泪花纵横。
万事皆可泪。
3
细节过于造作。非得通过夸张“手撕鬼子”,才能彰显我方人物正确伟大?关键角色闭眼前,即便是被狙击手打成筛子(杨传玉),也一定能撑起来“讲几句”,才能彰显我方人物的不朽?莫非这就是催泪的秘密?我不知道。
好的战争片内核是“反战”,应该反映人性的多面性,而不只是敌我的“杀戮”。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泪流满面,就像不知道为何有时怒不可遏,情感脆弱且易被操纵!
不受控制的要流泪和不受控制的要排泄并没有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