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如何解决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

先天综合判断

  大童  |   on Monday, April 22, 2024  |  3712   |  8 minutes

4月22日是康德诞辰300周年,下面这张肖像画–我的第一反应想到汉尼拔 – 就是康德。重温下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1.jpg

经验论相信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经验。早期的经验主义者如霍布斯仍认为单纯的经验不能给人以确实性,但其继承者洛克、埃尔法修等则都试图从经验的立场确立知识的合法性来源及其确实性。

“假定盲目的风俗、强加的权威及偶有的联想的重负一旦排除了,科学及社会组织就自动地进步。经验论的职务 是要帮助人排除这个重负”。

经验论者说,人生来就白纸一张,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你的环境和行为造就的。要为"不断的超越"提供坚实的哲学依据。经验论者持目的论伦理学观,他们认为:

“是非的知识来源于经验……洛克之后的道德学家主要把道德知识建立在感情或冲动上,而不是建立在理性或天赋的是非观念上……”。

经验论者主张:所有的知识/道德源自经验,而不是天赋的

唯理论不否认经验的作用,但不承认理性认识来自经验。相反,唯理论认为,知识必须以理性为基础,没有理性的统摄作用,规律和真理没有办法被认识。

哲学史中,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其所争论的核心是“天赋观念”是否存在。经验论者将经验发展到极致,就成了怀疑主义,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不可知的;而唯理论者将唯理发展为独断论,认为不需要任何经验就可以推出一切知识。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培根、T.霍布斯、J.洛克、G.巴克莱和D.休谟。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R.笛卡尔、B.斯宾诺莎、G.W.莱布尼茨和C.沃尔夫。双方都有坐阵大咖,谁也说服不了谁。 康德-2.png

康德祭出“先天综合判断”来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冲突,他摒弃天赋观念,将“先天的”理解为独立于经验同时构成经验的条件即“先天认识形式”,他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了,去探讨客体是如何符合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即所谓认识论中的哥白尼革命。通过先天认识形式加诸于经验性的杂多表象之上的方式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以先验哲学解开了“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这个看似无解之谜的谜底。


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的问题,也是《纯粹理性批判》里的一个总问题,那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把判断分为两大类: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其实这是两类知识。在休谟那里说到了对知识的分类问题,关于观念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观念的知识是几何学、逻辑学的知识,而关于事实的知识就是具有经验内容的知识、自然科学的知识。其实早在休谟这里已经做了一个区分。而康德明确提出了这两类知识的特点。一个是分析判断的知识,一个是综合判断的知识。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的知识是什么?举一个例子:物体是有广延的。在这个判断中,“物体”这个概念本身已经包含了“广延”这个概念了,“广延”就是长宽高三向量,那么一个“物体”它本身就已经具备了“长宽高”这三向量,不可能有无广延的物体。于是,在这个判断中,“物体”包含了“广延”,从“物体”就可以分析出“广延”来。

在“A是B”这个句式中,A这个概念里已经包含了B的概念了,从这个判断中并没有说出什么新的东西出来,并没有拓展出什么新内容。还有很多这样的判断,比如,“水是液体”,“地球是圆的”等,以及我们知道的形式逻辑,这些都是必然的真理,属于分析判断。

那么,分析判断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普遍的必然性,但不具有经验的内容,不能扩充新的内容。唯理论就是这个路数。从天赋观念出发进行逻辑的推理,得出一些逻辑的形式。所以唯理论最后得出的命题就是一些分析判断,只有逻辑形式没有新的经验内容。

而这些逻辑形式是先天的一种形式,是不证自明的,是先于经验就有的一些形式,是逻辑上在先的。因而分析判断也叫先天的判断。这样的判断一定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但是没有经验的新内容,不能扩展知识。

这就是分析判断或者说先天判断的内涵,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这类判断具有普遍必然性,不具备经验的新内容这也是唯理论最后得出的知识

综合判断

综合判断就是有了后天的经验内容的知识,因而也叫后天判断。比如,“玫瑰花是红色的”,“水是热的”,这些都是需要后天经验到之后才能得出的判断。你看到了玫瑰花的颜色,然后判断它是红色的。你的手触摸到了水,感受到水是热的,这些是在你经验后得出的结论。

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存在必然性的关系。比如“玫瑰花”和“红色”这两个概念,玫瑰花不一定是红色的,还有白色的玫瑰花,只是你看到的这朵玫瑰花是红色的。再说水,水一定是热的吗?不是,水也有凉水,只是这壶水烧热了,你触碰到后,才感觉到水是热的。

这些判断就是综合的判断,是后天的经验所得。

“物体是有广延的”,这是一个分析判断,那如果同样还是说“物体”,怎样表达才能够称其为一个综合判断呢?“物体是有重量的”,这就是一个综合判断了。“物体”这个概念本身是不包含“重量”这个概念的。为什么?重量的前提是万有引力,之后人才能判断出物体是有重量的,这是有经验的新内容。如果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中,比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处在失重状态,没有万有引力时,还能得出“物体是有重量的”这个判断吗?不能了。因此,这只是一个偶然的经验的结果,是偶然的真理,不具有普遍必然性。

经验论就是这个路数。只注重经验的层面,没有逻辑的形式,最后得出的知识就是一个个具有经验内容的综合命题,每一个命题都能说出新的东西,但并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天鹅是白色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还有黑天鹅呢。

因而综合判断是什么?是后天的判断,是偶然的真理,具备经验的新内容,能扩展知识,但不具有普遍必然性

我们对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的问题做了分析,其实这也是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问题,为什么理性遇到了危机,为什么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都发展不下去了?因为各自得出的结论,都不是真理性的知识(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新内容)。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只占其一,不能两全其美。**所以康德思考:有没有一种知识是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备新的经验内容的呢?

康德把先天判断和综合判断进行了一次整合,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既具有先天的形式,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后天的经验内容,可扩展新的内容。

先天综合.png

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的先险哲学脉络

提出“先天综合判断”是因为要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困境问题,而这个“先天综合判断”正是“哥白尼式的革命”的一种体现,因为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了,去探讨客体是如何符合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的

这个客体是什么,就是经验的内容,是经验的质料。主体的认识形式是什么,就是一种先天的思维形式、一个框架。那么只要能证明出客体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只要能证明出先天的认识形式和后天的经验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就说明了“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行的。

只要证明了“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难题就解决了。最后会怎么样,重新建立起理性的权威,从而构建起一个未来的形而上学的世界。

这所有的逻辑论证就落脚于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这是破解整个逻辑的重中之重。

所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这一整里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核心的问题: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要论证“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我们就要先知道“先天综合判断”有哪些,再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可能的。

康德-1.png

先天综合判断有三类:数学问题、自然科学问题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这里又分为作为自然倾向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以及作为未来的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于是在《纯粹理性批判》里,康德分为了四部分进行了论证:

  • ①先验感性论:解决数学问题何以可能;
  • ②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解决自然科学问题何以可能;
  • ③先验逻辑的先验辩证论:解决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何以可能;
  • ④先验方法论:解决未来形而上学作为未来的一种科学何以成为可能

只要能说明这些领域的命题是可能的,也就说明了一个总命题: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从而就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客体符合主体的先天形式问题这个路是走得通的。

那么如何证明这几类问题的可能性呢?

我们知道“先天综合判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后天的综合经验,一部分是先天的知识。后天的经验内容,这不是康德要去探讨的,康德要去探讨的是先天的那部分知识。

什么是先天的知识呢?就是在经验之前的知识,比如形式逻辑的知识、数学的公理知识。但康德不是去探讨形式逻辑是什么,数学公理是什么,而是要去探究这些先天的知识是如何运用于经验之上的,也就是说这两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产生了一种既具有先天的普遍必然性、又具有经验新内容的知识。

这个过程,就是康德的先验哲学的内容。先验的含义就是探讨先天的知识和后天的经验内容结合在一起如何可能的问题。先验哲学就是探讨这些先天的知识产生的原理。比如1+1=2,这是一个数学问题,那么是什么导致1+1=2就一定成立呢?有什么条件让1+1=2就一定成为一个正确的命题?这就是康德要去探究的,这几类问题的纯形式是什么,这些问题成立的可能性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对先天知识本身的一种探究。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