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周濂 | 上海三联书店

  大童  |   on Sunday, September 6, 2020  |  2100   |  5 minutes

img

1

哲学是什么?以我少量知识,可能会说是价值观、形而上学、思考方法、一种视角。
偶尔有那么一两刻,我们会停下来,与朋友家人谈谈人生🤪,想想过往去处,我何以如是,这样形而上的问题。
周濂说它就是哲学。

2

毕竟偶尔谈谈人生是消遣,苏格拉底的方式很讨厌。人家在人民广场炸鸡吃的好好的,他拉着你双手,注视你双眼,和蔼的跟你叙家常,谈人生。谈谈风月人生也就罢了,他用“助产婆”式的引导,大庭广众之下,把你逼到思想绝境,谈到你吐血穿肠。这是典型的语言暴力+价值观输出,难怪最后被判死。要我碰到他,可能也想把他弄死,估计当时想弄死他的人不在少数。

晚他百来年的庄子就通达多了,说什么"道在瓦甓, 道在屎溺",多接地气,遁入自然,不洗脑,你来跟随。孔子也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多宽容。但哲学家们说中国没有哲学,这我不懂,难道生活哲学不是哲学?

3

周濂是人大教授,她老婆周瑜我知道,读了这本书,倒觉得这两良人般配。遇到这样的老师,能早接触并读懂大哲学家们如何思考,是学生的运气。我等未在一流学府深造,遇不到周老师这样的大拿,虽是憾事,能读到这样的书,也算隔空对话,进而跟先哲们天人交战,看待生活人生稍微不那么浅薄,也是运气。

40万字把西方哲学史梳理的脉络清晰,绝无形而上学的飘忽感。作者举的例子,也带入生活气息,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极象鲁川粤淮各系美食连番端来,各有精彩,无需遍尝,又能一窥此系美食之精髓,品尝之余还能够让人联想到一些手法传承、食材穿插借用,总之精妙。好吃是好吃,可你要让我指出这具体差别和制作手法,早已忘了。读这书大体是这样,读着好有道理,可你问我休谟说了啥,我忘了。

4

作者偶尔像写人物小传。怀素还是谁说,哲学就是哲学史,而哲学史最重要的就是人物作为。如作者写尼采和维特根斯坦这两部分。尼采这样的疯子和维特根斯坦这样的天才,怎么可能循规蹈矩翻遍前人而后去做学问呢,哲学是从他们秉性和生活中生长出来。

作者说读尼采理解他的性格,要快进快出,容易出不来,比如尼采写<敌基督教>,喊出上帝死了,对西方人无异于天崩地裂,价值观再造;

尼采说“柔弱者和失败者当灭亡,我们的人类之爱的第一原则。为此还当助他们一臂之力”

是不是很容易让人想起奥斯维辛,这些观点有悖常理,普通疯子和哲学家疯子是极大不同的,普通疯子喊一句“上帝死了”或者“你们都该死”,人家说“疯子”; 哲学家喊“上帝死了”,人家说“有道理,我怎么没这么去想”。区别在于哲学家把他放在一个框架里去思考,越聪明越带入。

有人这样评说维特根斯坦:“对他,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清算,一场与自己的本性进行的战斗。终其一生,他一直在努力承担起成就其天赋的责任,一直在与自身的褊狭、软弱、伪善及绝望做永恒的斗争。"。

维特根斯坦远离财富和权力这两个毒药,才使其真正纯粹了起来。在我看来,作为首富之子、作为小学教师、作为发动机设计师、作为园丁、作为炮兵、作为医院护工、作为建筑工、作为天才哲学家, 世俗之见大部分时间–魔幻而不融入或世俗–过得糟糕,实则如同贴着不同标签的装扮而已,风格一贯,实践他的态度而已。

维特根斯坦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过了一个极好的人生”。

5

读文学作品或小说,读者通常并不关心作者的品质以及他是什么样的人,比如我们沉浸阿西莫夫作品中,但并不会太了解或在意阿西莫夫其人; 读三体同样不关心刘慈欣干吗的; 读道德经,甚至并不知道老子其人。读哲学似乎很大不同,哲学家研究人和这世界,哲学家的人格和行动倾向本身就容易给人一种哲学解读,苏格拉底、柏拉图、到海德格尔无不是,哲学就是人生,用生命践行理念。海德格尔这样一个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而有纳粹背景的哲学家,行动也许就是他的哲学实验的一部分。

这倒让我想起高中语文课里,老师调侃马哲学院的最有名的马哲老师,说他的教育是失败的,为什么?他理念是完全的放任自流,教出来的两个儿子,一个无业、一个惯偷。现在想来,人家的境界,也不一定是我等可知的。“下士闻道,大笑之”,说的就是我们。

6

海德格尔这部分两句话有些余味:

美国学者马克·里拉说:“如果哲学家试图当国王,那么其结果是,要么哲学被败坏,要么政治被败坏,还有一种可能是,两者都被败坏。”,周濂说他完全认同马克·里拉的这个判断,事实证明,一旦思想者突破思想的边界,加入权力的游戏,就必定会对权力屈服,最终成为独裁者的工具和附庸。海德格尔与纳粹的纠葛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我的想法是,很难这样说。也许他只是,说了他认为对的,相信了他认为可信的,传统政治学不是哲学一部分吗? 而政治学能离开权力吗?柏拉图理想国关于哲学王的理念,关于等级划分,关于秩序的乌托邦理想,你说柏拉图是不是权力附体?为集权摇旗呐喊?我认为并不是,善恶这东西哲学解读会近乎无情。

另一句是作者在海德格尔部分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无论你是学者还是常人,在面对大国崛起和文明复兴的天命召唤时,都要始终牢记,常识比理论更重要,坚持底线比追求伟大更重要,健全的现实感比缥缈的情怀更重要。“。

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