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们总是一个理想主义,最终又不可避免的堕落到经验主义。
顾准,一个书生,一个狂热年代的冷静头脑,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一个众叛亲离的苦难者。
之前在天台家人聊天谈到父亲那个时候去江西,很大一个原因是被时代所迫,但他毕竟还是幸运,去了一些边缘的地方从事了一些边缘的工作,率性的心性得以保持。我其中一个大学老师的唐舅,能明显感觉到他身上那种过分的谦逊和小心,那时我以为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应有态度,很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时代的烙印。他曾说过,那些年,他自己,还有他身边苦难深重的许多人,说着违心的话,夹着尾巴做人。我读大学时,还不能明白,很后来我才能够理解一点点这样的处境。那个成分决定命运的时代,荣耀的出生和卓越的才能可能成为负担。顾准是一个异类,在心理肉体双重打击下,仍然不屈的人,很了不起。
一些记录或想法:
- 犹太教是一神教,耶和华本为犹太人的民族战神,战争是最大的需求(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点与商朝相同 – 生存&精神需要),耶和华通过人间代理战胜迦南多神教中的战神“巴力”,逐步又发展成犹太信仰中唯一的“真神”。启蒙宗教中,希腊,罗马,印度,中国都是多元崇拜,一神教更加严肃,反对随意侍奉诸神,反对偶像崇拜,这点是犹太教的优势,信徒更纯粹坚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等的母体。
🥮 注1:宗教是故事,目的是,外-区分群体,内-增加聚力;罗马人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源自希腊人的精神特质。反对偶像崇拜,反对自由信仰,就不可能有罗马式的生活。日耳曼人❓
🥮 注2:犹太人曾经在耶和华战神的助力下(精神性的)胜利过(大约是在-1400年前后进入迦南),这坚定了他们对耶和华的信仰。而后犹太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们的态度不是怀疑耶和华的远去,而是归责于自身信任的不够虔诚,更加坚定的磨砺自己的信仰。真是奇怪的民族!
- 罗马人在文化上没有什么大创见,哲学、科学、文化、宗教都来自希腊,法律是罗马人的贡献,法是治理和战争的需要。
🥮 注3: 基督教是希腊思想的宗教化。柏拉图的“理型”(发展成理性主义)与基督教的“至善”没有本质区别。希腊理性主义鼓励用理性的力量探索世界,这是西方科学发展的力量,同样是基督教所鼓励的,但当理性发展到能够颠覆或僭越“至善”(上帝)时,又为基督教所不允许的,导致中世纪对科学的戕害,新教恩宠说解决了这个问题(加尔文教派),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燃料,见马克思韦伯《新教理论和资本主义精神》。据说巴菲特是胡格诺派(加尔文教派的法国分支),但他自称不可知论者。
- 希腊蛮族最早的生存方式是采集渔猎,也就是农耕,但贫瘠的土地逼迫他们走出去,向海洋深处讨生活。进而发展出商业,商业与诡辩、数学、修辞、历法有关❓海洋国家,人需要走出去,是外向的,治理模式也不可能是封闭的。 作为对比:大陆国家中国、印度、波斯等,必须建成王国或帝国,中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史官文化 – 文化从属于政治权威。文化的发展可以是点状的满天繁星,但文化的转播,需要征伐统一。印度似乎又比较特殊?各地文化差异极大,对统一形成挑战。印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次大陆,又有利于统一治理,大概是印度至今没有分裂的原因吧❓
希腊人喜欢思考数学&宇宙问题。中国人也思考宇宙问题,比如阴阳五行和数学神秘主义,但服从于政治权威,只是政治权威合理性的脚注,没有独立过(也许战国有过,庄周、公孙龙等),核心是“史官文化”。
-
很多人分析文化属性,中国文化渊源与“商”并非无关,商代之所以如此称“商”,因其手工业中心的地位(百工),问题是在征战统一的过程中,术数必须让位给道法,为政治权威服务,成为“王家文化”/“史官文化”,这种文化,到周朝借助礼制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
对直接民主可行性的探讨。直接民主不适用早期希腊城邦以外的任何世界,罗马、拉丁、印度、中国、迦太基、日耳曼……。现代代议制是大国治理复杂度的必然要求。迷信金钱或迷信权威可能是获利的最佳策略,但不一定是社会总体的最佳选择。。
“中国的历史学家闭着眼睛跟斯大林走,现在读郭末若的《奴隶制时代》、李亚农的《史论》,觉得他们实在可怜。”
“不要奢求人民当家作主,而来考虑怎样才能使人民对于作为经济集中表现的政治的影响力量发展到最可能充分的程度。既然权威是不可少的,行政权是必要的,问题在于防止行政权发展成为皇权。唯一行得通的办法,是使行政权不得成为独占的,是有人在旁边“觊觎”的,而且这种“觊觎”是合法的,决定“觊觎”者能否达到取而代之的,并不是谁掌握的武装力量比谁大,而让人民群众在竞相贩卖其政纲的两个政党之间有表达其意志的机会,并且以这种意志来决定谁该在台上。”
- 文明分散发展到统一帝国似乎是规律。“满天繁星”不现实,“一统天下”不足取。最好的是什么?书中认为两党制是不错。
“事情的“矛盾”还在于:没有大一统,兴起于一隅的文明不可能大规模传播。然而一旦大一统,原来促使文明萌发起来的那种个人创造性,在军事独裁下也就被压抑下去,那种蓬勃奋发的精神状态就逐渐被“内向”、“精神安宁”以至“天国来世”的观念所代替掉了。”
“作了这样考虑之后,我对于“小邦林立”的迷信是批判掉了,然而我还是厌恶大一统的迷信。至于把独裁看做福音,我更嗤之以鼻。事实上,大国而不独裁,在古代确实办不到;但人类进步到现在,则确实完全办得到,不过这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 骑士精神,暂不多了解❓我理解,骑士本是欧洲分封的小庄园主,谈不上高贵,骑士起于卑俗,终于高贵–骑士精神。骑士何以形成阶层力量?条件: 1是经济独立(分封小庄园),2是战斗对能力淬炼(高昂的战争装备基于经济独立),3宗教/基督教加持。VS. 中国战国贵族❓(黑格尔:主奴辩证法。),战国的士,游士或门客,只有效忠,不够高贵,经济上的依附,精神上必不独立,没有选择。死士的故事,看似豪迈,实则凄凉。到了秦汉有“游侠”,汉武帝时游侠被视为黑恶势力,游侠被迁至茂陵,被消灭,也成绝响传说了。
“宋明理学所塑造的一些忠臣,文天祥、史可法等等,和骑士精神距离得似乎很遥远了。谭嗣同倒有点骑士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