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
政治理论
- 君权民授
- 君主权力来源:人民
- 人民权利来源:天赋人权(上天赋予,归根结底来自上帝)
佛教在中国的演变
- 佛教原特点:不讲忠孝
- 受儒家影响
- 吸收忠孝思想
- 形成中国特色佛教(禅宗、净土宗、华严宗等)
- 与印度佛教的不同
- 修行方式:净土宗重称念,禅宗重顿悟
- 关注重点:从苦修苦行、关注彼岸转变为关注现实生活
- 老百姓求神拜佛目的:子孙满堂、祛病免灾等现世诉求
西方文化发展脉络
- 希腊文化
- 特点:和谐优美,灵肉、彼岸现世、理想现实力求和谐
- 罗马文化
- 特点:片面发展,功利主义、物欲主义,社会堕落
- 基督教文化
- 特点:唯灵主义,沉迷彼岸世界
- 结果:中世纪,人性异化,社会普遍虚伪(如《十日谈》《巨人传》所反映);宗教改革后,现实和彼岸的关系调和,融合,驱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轴心时代的文化变革
- 时间: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2世纪
- 结果:引发世界三大宗教产生(儒教、佛教及印度教、基督教)
殷商与周的精神转变
- 殷商
- 主流精神:巫觋精神(鬼神崇拜)
- 周
- 人文精神:敬鬼神而远之
- 重要思想:以德配天
- 最高神转变:从“帝”到“天”
- “天”的特点:无亲无常的抽象道德主宰
- 儒家思想
- 侧重:内在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
- 途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 目标: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宗教特点对比
- 希腊多神教
- 自然崇拜
- 特点:感性、活泼、欢快明朗,神与人同形同性
- 犹太教
- 律法主义
- 特点:苦难意识、罪孽感(长期受外族统治产生)
- 基督教
- 唯灵主义
- 特点: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理想和灵魂超越
- 原罪意识:犹太民族罪孽感泛化,依靠上帝救赎,灵魂在彼岸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