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联盟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

  大童  |   on Tuesday, December 3, 2024  |  1027   |  3 minutes

有个评论用上帝视角回看那段历史,开出的药方是,要斗争不要意气。深有同感,意气这个词贴切,可能因为个人成长的原因,或者作为图书管理员时留下的大面积心理阴影,书中教员在1958之后的十几年,充满意气。这种意气下的行为,甚至让之前作为先锋队的队友–苏联人,完全猜不透南方的兄弟想什么要什么。

某些人在艰苦中,一旦掌握与天斗与人斗的斗争艺术,斗争能注入能量,感受无穷乐趣,没有斗争是活不下去的。

《庄子.列御寇》中学会了屠龙术的朱泙漫,《善恶的彼岸》中的屠龙少年,是恰当的隐喻。当他们学会了屠龙术,手握屠龙刀却发现这个世界并无真龙这一残酷的真相时,他总还是要踏上寻龙之路,屠龙术不会荒废,屠龙刀必须见血,砍向假想中的恶龙的时,它也就化作了恶龙。

中苏关系是脆弱的联盟,意识形态也不是牢不可破的。如果两者力量对比大到无法放在一个擂台上,意识形态一致性就会发挥作用,形成帮扶的联盟关系,比如当下中俄。问题是弱者总会成长,中苏都是大国,国家体量和地缘决定了两者只能是竞争,相互提防就不可避免。积弱的中国在50年代的快速崛起,矛盾自然浮出水面。并且前车之鉴,俄国对大国沙文主义的迷恋到了偏执的程度,对领土扩张有着无限渴望,并非善类,注定蜜月期不会长久。某天,北方的兄弟手握屠龙刀,南下试刀就不可避免。

当然,南方的小弟也有不服的时候。例如1961年发生的猪湾事件,中国对苏联就很有看法。猪湾事件是冷战时期美国反古巴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峰。事情大题如下。在CIA帮助下,渗透到古巴的美国人发动了一场颠覆卡斯特罗的攻击行动,最后被古巴消灭,此后苏联介入,在古巴部署了核导弹。古巴核导弹危机一触即发的形势下,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相互妥协,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作为交换美国撤出土耳其的导弹部署。这个事件苏联其实是受益者,一方面美国丧失了对古巴的控制力,二来苏联在北约前沿的威胁解除。但中国对此很不满意,认为赫鲁晓夫过于软弱,对美国妥协,当时中国开动国家宣传机器来攻击苏联和赫鲁晓夫,大有不惜撕破脸的态势。

作者在“跋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中总结的很好。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内在结构弊病 ① 国际主义理念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替代或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 ② 同盟内部领导与被领导的组织原则与各国享有平等权利的准则之间的矛盾,党际关系等同于国家关系 ③ 中苏间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以及为此而产生的证明其意识形态正统地位的斗争

BTW:赫鲁晓夫还写过一篇《回忆毛泽东》,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