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如居


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之脸

我们是痛苦,也是止痛之药

我们是甘泉,也是盛水之坛

永恒的终结

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的小说总能在一开始就抓牢眼球,有阅读畅快感。这次是关于时间旅行,中秋旅行之最佳伴侣。构建了相当恢弘的时间尺度。

此时所谓永恒之人能乘坐时空壶,穿梭于20世纪到20万世纪,有能力干预历史,对某些历史节点做出小小的修正, 避免大灾难的发生。 人类的发展一切尽在永恒之人的掌握中。 修改某一事件带来后续发展轨迹的不同, 前后是因果, 形成闭环因果链, 所以人类自身并不觉知, 永恒之人是如神般的存在。


反思法国大革命

埃德蒙·伯克

我从不让抽象的东西主宰自己

枕草子

[日]清少纳言 (作者), 林文月 (译者)

林语堂译本不错,大概林是日本女婿,久居日本,总觉得行间有日本人的腔调,林本就文学大家,品鉴能力自然一流。

猜想与当时的白话运动有关,当时的译本总有些过分白话的倾向。内容本就直叙生活见闻琐事,女性视角,相见文字应该是婉约细腻的,白话会加重平铺之感,林文月版本则较婉丽优美一些,大概是女性译者更能揣度女性文字。


简素

冈田武彦

浮世绘是当时小市民主流审美,反映的内容也是世俗生活、感官刺激,所以早期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看到富士山、浪花的经典浮世绘作品,而充斥大量的色情内容,这当然与文人画追求的写意风马牛了,甚至完全背离了传统简素精神。柳暗花明的是,这种背离写意精神的折衷,恰恰符合了西方审美趣味,据说莫奈、梵高、马奈都是受了浮世绘启蒙,才有后来《向日葵》《星空》印象派作品,这不可考,实在是大俗大雅。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唐建

一直觉得,写意是中国书画的要领,不领会看不懂中国书画,看不懂文人精神,看不懂中国文化。

群氓之族

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 哈罗德·伊罗生(Harold R. Isaacs)

为什么群体认同如此强大,以至于它能召唤战争?

时间之墟

宝树

img


驯化利维坦

有限政府的一般理论

lwt lwt
读一篇关于英国保守主义学者伯克的文章,其中提到王建勋的这本书,查阅kindle并无此书,正版书很贵,绝版。

好在读书无洁癖,¥13捡了一本,翻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