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如居


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之脸

我们是痛苦,也是止痛之药

我们是甘泉,也是盛水之坛

质真若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另一半中国史

有趣的少数民族史。

我在伊朗长大

玛赞·莎塔碧

做个表里如一的人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

||y 读此书缘起于《DevOps实践指南》引了书中的一句话。

拿到书,大概扫了一遍,大讲水听到不同音乐,于是结晶出不同雪花之类,还辅助不少图片,佐证水能理解音乐。默默的把书扔了。。。


金文临摹

学金文大概就能领略什么是锥画沙了

心气和畅方能得心应手


《历史哲学》中国篇

黑格尔,王造时 译,搬运自知乎网友-SOLOCHRISTO

按:某种奇怪的辩证法曾经以黑格尔的名义在中国大行其道,迄今仍有极大市场,然而,许多人或许并不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本意:那只是黑格尔在逻辑上引入哲学一种观照真理的方法,就是以与真理对峙的谬误来呈现真理。黑格尔的许多观点未必都令人同意,包括他的历史观,但是,在其历史哲学中依然保有诸多深刻的见解,他所要建立的观点未必让人信服,但他的许多批判却引人入胜。就像他在《哲学史演讲录》里对孔子的看法,黑格尔对前现代中国历史,尤其是涉及政治、科学、宗教、文化等领域的批判,有着让人深思的洞察力。就像他后来的同胞,伟大的社会学家韦伯,以及更早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虽然他们都不懂中文,而且经常会有一些细节上源于误解的的可笑错误,但是即便凭着传教士们的见闻,他们就对中国历史有着许多敏锐的直觉和论断,这是从自由这一逻辑原点推演的结果——而这大体符合实情。

谈论书法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谈论书法,我想谈论什么?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临摹的意义何在?临摹到什么程度?会不会走向固化?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哪个更重要?

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

||r 中国为什么会象现在这样?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读此书对于这些现象会有更多理解。制度架构、社会动力、民族基因,综合出一些历史必然,作者以史为鉴,提供了这一课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