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吴艳妮没有进决赛,网友少不了一番嘲笑挖苦–“你看这个’显眼包’不行吧”。
今年吴艳妮成为网络评论的焦点,恶评如潮,原因是她“好表现”,赛前化妆和花哨动作被人吐槽。在她没有获得好成绩时,更被讨伐辱骂。
豆瓣刷到一篇文章《吴艳妮的“显眼”激活了集体潜意识中深藏的羞耻感》,说到问题根本,摘录一段大概能概括主旨:
所以当你夺冠了、创造记录了,人们就觉得“嗯,这还行、这还可以”, 然后一切都变好了,但是当你没有取得好成绩时你就啥也不是,这就是集体潜意识深处的“成败论英雄”,意思是“你这个人本身不值得一提,除非你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在这样的潜意识里作为人本身是很羞愧。
而吴艳妮无论成绩好坏都敢于展现自己、显现个性、大胆着装,大胆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状态把人们深藏的羞愧感全部都露出来了,心里觉得“什么成绩都没有,怎么好意思展示呢?”,是一种深深的不配得感。
豁然开朗。
吴艳妮的行为有何不妥?没有。爱打扮,乐于表现,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没有什么可以道德批判。网友何以恶语相向?被普遍规训后,奴化、自卑和羞耻内化于心,失去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别人张扬个性、骄傲,在这些人眼中则被视为没有教育好,需要被谴责的异类。
作者回复评论中还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如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女孩们即使不认同他们的状态,但不会讽刺反对。
但男性群体就特别讨厌同性恋,特别是对男同,其实不是因为男同的行为的对错,是因为很多男人小时候一点点不够爷们儿的样子他就能感受环境对他的否定,所以即使他很爷们儿他的环境很认可他的存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也对自己很有信心。但看到同性恋的时候,他们内在的害怕不够爷们儿的一面被否定而焦虑的羞耻感就出来了。
女生对这个部分没有太多的定义,所以即使不认同也不会有情绪,只会无感。
但男人这个部分是有危机教育,里面充满警告的。
同样的心理机制。工作中,领导常常会说,你在为自己画像,以此激励你。可这张画像,是你吗?你和别人都认为这就是你,但并不是。 这张画像,更可能是,一个层层伪装和面具包裹下的你的形象。
容格有句话:
你不是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自己眼中的你,你是你眼中的别人。
别人是一面镜子,照出来的却是最深藏的真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