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童  |   on Friday, February 9, 2024  |  1374   |  3 minutes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20200304/郭建龙/鹭江出版社 / 一本中国文化思想史,条理清晰,大量援引出处,出处文本载录详细,常有可参处,可见作者真下了功夫。思想史要写的浅出是比较难,一来中国历史纵深实在百花齐放,二来流派纷杂,化繁为简要取舍也要深刻理解,比如去年读的一本《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旁征博引包罗万千,可终归太过学究气,失之晦涩。

历史跨度从西汉到清末约2100年,按时间轴推演中国主要思想发展逻辑及影响。

中国特殊的大一统,意识形态与权力形态紧密结合,哲学思想有几个绕不开的核心问题,一要回答为那个阶层服务的问题?二要回答权力的正统性问题?其次才是第三个问题是否符合心理层面的需求?一统政治下,前两个问题总是主导着思想史走向。如两汉之前皇权都有个问题,就是合法性问题,凭什么你当的皇帝我当不得,“黄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催生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完成了儒家宗教化,皇权是天授,皇帝是天在世间唯一合法的代言人,而天又通过将以天象来确认这个代言人干的好不好,怎么样算干的好的,也有个标准,那就是董仲舒掺杂道家谶纬等内容的所谓儒学。董仲舒时期,由于其理论无所不包的特征,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全面控制,加上一系列的仪轨,就已经宗教化了。宗教和哲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宗教带有很强的强迫性和洗脑特征,并可以用来对人的生活进行强制性规范,哲学却做不到。

道教始于东汉中后期五斗米教,以《老子》《太平经》等为教义,有严密的组织形式,从创始之日与装神弄鬼和权力扯不清,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组织。汉代的哲学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逻辑能力的,导致道教不喜欢思考问题,只习惯于用一系列的比附和符咒,动不动就跳神,失去了进化的能力。道教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功利化的,总是希望与政权相结合,导致道教一直长不大,近代太平天国以道教借尸还魂又是一例证。

极盛时期往往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礼数规仪,如儒教的产生,大乱常常是破尽陈规追求自我的开始,如玄学的产生,玄学源于道,又不同于道教,不实用、质疑和思辨是最重要的特点。“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在当时相比振聋发聩吧。如此,部分消解了人们对权威盲从,隋唐时期,人们虽跳出了玄学,但思辨精神有所传承,直至元明清时期又被权威主义倾轧。

南北朝佛教从假借道教这条大船出海,佛学早期为世所知者主要是清虚无为、省欲去奢等内容,近于黄老之说,故浮屠(佛)每与老子并祭,甚至出现了“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传闻,说佛祖就是老子化身的。但当人们真正开始了解佛教后,佛教的体系和思辨又远远超于道教,因此,在历史上多次的佛道大辩论中,道教始终是下风。

关于佛教来龙去脉,书中有很好的总结梳理,值得看

佛教的迅速崛起壮大,姿态独立,给佛教自身带来了磨难,一统政治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为谁服务问题?这个问题回答不好就不可能有好果子。与皇家争辩,不行跪拜,这些传为美谈的佛家事迹当然听起来很爽,较之道教的谄媚,以法术糊弄朝堂,佛教的确姿态独立。佛教盛行又与皇权争资源,一边是国家水深火热,一边是佛教香火鼎盛。从而催生了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行动,这当然有主流意识形态斗争问题,根因在经济和皇权。 至唐朝基本上佛道相生,轮流上位,总体上佛家更胜一筹。

唐中后期到宋朝,通过科举制度及一些大儒如韩愈的推动,让佛家归于世俗,管理内心,儒家归于政治,管理朝堂。程朱理学实现儒学大一统。 – 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