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如居


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之脸

我们是痛苦,也是止痛之药

我们是甘泉,也是盛水之坛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

昆德拉借萨宾娜的思索表达了他的看法,只要有公众存在,只要留心公众存在,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免不了媚俗。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有人能脱俗。媚俗不仅仅是某些人或某些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问题。由于媚俗,人们往往会用意志代替个人追求。由于媚俗,人们往往会扭曲自我的价值判断以迎合整体的价值取向。当整个价值判断体系完全失重,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无从判别,甚至形成一体时,生命在外界和内心的沉重抗击之下也就变得无所适从,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

历代土地制度乱思乱记

中国长期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越到帝国后期,土地兼并往往越严重,农民失土,只能依附地主,接受盘剥,矛盾必然激化到不可调和,进入乱世。古人早就看到这个问题,比如孟子,但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是结构性问题,权力关系决定了资源配给。不同时期,人们也尝试不同方式来缓解这个矛盾,无非是井田制或均田制不同程度的改良,既然问题出在土地兼并形成的分配不均和土地不足,核心思想就是限田和垦荒,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老杨哲学学习笔记

老杨去听哲学课,发给我一份笔记,学习探讨了下,做了些评注。

苏格拉底如是说

我与世界相遇,我与世界相蚀,我不辱使命,我与众生相聚。

超越“街角发言者”

左亦鲁 | 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公共对话模式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基本范畴,但并非全部,尤其是言论形式的多样化和载体的丰富的当下,公共对话中心主义可能遮蔽或阻碍人们对公共对话之外领域的思考,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公共对话中的逻辑和原则强加于一切涉及交流和表达的领域。

书法: 18个关键词

传统士大夫们以“君子不器”为理想,以蝇营狗苟为不耻,立意天地之大美,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让艺术之美贯穿生活。

我在伊朗长大

玛赞·莎塔碧

做个表里如一的人

《历史哲学》中国篇

黑格尔,王造时 译,搬运自知乎网友-SOLOCHRISTO

按:某种奇怪的辩证法曾经以黑格尔的名义在中国大行其道,迄今仍有极大市场,然而,许多人或许并不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本意:那只是黑格尔在逻辑上引入哲学一种观照真理的方法,就是以与真理对峙的谬误来呈现真理。黑格尔的许多观点未必都令人同意,包括他的历史观,但是,在其历史哲学中依然保有诸多深刻的见解,他所要建立的观点未必让人信服,但他的许多批判却引人入胜。就像他在《哲学史演讲录》里对孔子的看法,黑格尔对前现代中国历史,尤其是涉及政治、科学、宗教、文化等领域的批判,有着让人深思的洞察力。就像他后来的同胞,伟大的社会学家韦伯,以及更早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虽然他们都不懂中文,而且经常会有一些细节上源于误解的的可笑错误,但是即便凭着传教士们的见闻,他们就对中国历史有着许多敏锐的直觉和论断,这是从自由这一逻辑原点推演的结果——而这大体符合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