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小时轮回”中重演人类的堕落与救赎。
宝树构建了一个极具张力的设定:一个世界,每过 24 小时就被整体重置(reset)。表面上是时间循环,其实是“无代价”社会的极端模型:你今天做的一切,明天清零,毫无后果。
这本可以是一场极乐盛宴 —— 但人性之恶,也正是在这种制度免疫中暴露得最彻底。没有后果,没有约束,几轮下来,道德崩塌,秩序崩坏,人类迅速跌回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 —— 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或者说:
当所有代价都被消解,恶就成为最理性的选择。
系统性的恶催生对“秩序”的需求,人类不得不让渡自由,寻求某种统合的权力(一个宗教?一个利维坦?我想宗教和秩序是必然的结果)来维系规则、清算暴力、恢复边界。这是一次在 24 小时循环中对文明演化的“压缩模拟”。
这个设定,类似《源代码》那样的时间循环题材,但更宏大,像一场政治哲学的思想实验。哲人们构造“原初状态”“无政府模型”“囚徒困境”来推演制度起源,宝树用的是一个看似“扯淡”的循环世界,科幻确实可以这么干,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据说刘慈欣推崇这本书,也许是看重了它的视角与构想,营造出一种极限情境下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