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起源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

  大童  |   on Saturday, October 11, 2025  |  1127   |  3 minutes

1

不平等让人不悦。制度\文明\宗教无一例外倡导平等。然而平等遥不可及。犹如顽疾,不平等随处可见。

自我实现(卢梭称之为自我完善)的冲动根植于人性,高于他人是自我实现的回报。人的普遍差异性的存在,在自我实现冲动的驱使下,优秀的人成为塔尖群体,注定制造不平等事实。

如此看来,除了自我实现之外,人类的普遍的差异性 — 作为基本条件,同样构成不平等的起源(卢梭不认同这点)。

只要人性和人的普遍差异性存在,不平等就无可避免。人的普遍差异性,卢梭称之为“自然人”的差异,并非重点,也不构成罪恶。

2

最初状态里,人类孤立而自由,欲望仅限于生存与繁衍。自然人不依赖他人,因而也没有压迫或从属。

他们受两种情感驱使:一是自爱心,维持生命的本能;二是怜悯,对同类痛苦的自然同情。这两种情感,构筑了人类与动物共通的底色。换言之,在自然里,人个体差异,是人天然德性,并不构成不平等,像狮子吃绵羊,不构成不平等。

区别来自人类独有的自我完善能力。语言让人能够交流,交流催生比较,比较唤醒虚荣。人们开始在他人目光中寻找价值,自由开始让位于依附。卢梭说:

人的思考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能思考的动物是一种堕落的动物

思考带来文明,而文明同时也播下了堕落的种子。

3

“我的”观念随之产生。劳动赋予了最初的所有权,土地被圈定,财富被储备,盈余成为可能。私有制是不平等的真正起点。如卢梭所言:第一个圈地的人,宣称“这是我的”,并且有人轻信他,这便是社会不平等的起点。

为守护财产,法律被制定,政府被设立,权力逐渐滑向专制,不平等制度化。社会走过三个阶段:贫富的分野、强弱的分野、奴隶与奴隶主的分野。法律成为财产的保镖,正义沦为强者的代名词

人类最深的枷锁是比较。财富可以量化,声望却无形,二者相互增殖,互为标准,驱使人陷入无止境的纷争。卢梭指出:

野蛮人为自己活着,而社会中的人永远是身不由己,只会按别人的意见生活,也就是说,只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从此,人类不再简单的为自身需要而活,活在评价和审视之中,他人即地狱

4

这种精神依附生长为群体无意识,坚不可摧,比肉体奴役牢固。人开始追逐荣誉、虚名与他人眼中的体面。出现这样的悲哀:“他劳作终生,甚至为了能够生存而赴死,或者为了永生而弃生。” 人类在繁忙与焦虑中不断消耗自己,不得安宁。

文明带来无比精致的哲学、制度、艺术,但卢梭看来,这些不过是遮蔽的外表。文明的繁荣,掩盖着人性的虚伪与困境。他说:

人类已经创造了这么丰富的哲学思想、人道精神和文明成果,制订了这么高尚的道德准则,可我们却只有一副徒有其名的骗人外表,再就是那些没有美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没有幸福的欢乐?

卢梭观念里,文明进步,不断加深人的依附与苦难,现在看起来也无比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