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说文解字大全集

  大童  |   on Saturday, March 21, 2020  |  1849   |  4 minutes

作者:《新编说文解字大全集》编委会

执干戚舞”即拿着武器跳舞,比喻以美德代替武力来感化制服敌人。

“吏”的本义是指管理狩猎或记录猎获物的人。

“奉”是会意字。金文像用双手捧着禾麦奉献给神祖之形,会向神祖拜祭祷告、祈求丰收之意。

“专”的本义为纺砖。纺车转动,只围绕一个圆心,所以引申为专一、单纯。如“专注”。

《说文·來部》:“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凡來之属皆从來。”(来,周地所接受的优良麦子——来和麰。一根麦杆两颗麦穗,像麦芒麦刺的形状。来是上天赐来的,所以用作“往来”的“来”字。大凡來的部属都从來。)

“丽”的本义为双鹿并行。引申指成双的、成对的。如《文心雕龙·丽辞》:“丽辞之体,凡有四对。”意思是,词句对偶的文体,共有四种对偶的方法。

“亟”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侧身站立的人,人的头上脚下各有一条横线,表示“上极于顶,下极于踵”,会尽头、极点之意。

“丞”是会意字。甲骨文会双手从坑中救人之意。

“事”是会意字。甲骨文右上为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其下是一只手,会手执捕猎工具去田猎之意。

“丐”是会意字。甲骨文从人,从亡(目无眼珠之形),会盲人求乞之意。

“艳”是形声字。小篆从豐(丰),盇(盍)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豓”(豔),俗作“艷”。

“丧”是会意字。甲骨文从三“口”,会哭丧之意,桑表声。金文从噩,从亡。小篆“噩”讹变为“哭”。隶变后楷书写作“喪”。汉字简化后写作“丧”。 《说文·哭部》:“喪,亾也。从哭,从亾。会意。亾亦声。”(喪,丧失。由哭、亾会意,亾也表声。) “丧”的本义为丧失、丧亡。如《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所谓“丧其国”,就是失掉了他的国家。 由丧失,引申指死亡。如任昉《奏弹刘整》:“刘氏丧

“丰”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一器物中盛着的样子,下面是豆(古代盛器),会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之意。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豐”。汉字简化后写作“丰”。

“史”的本义是指管理狩猎或记录猎获物的人。

“书”本为会意字。甲骨文会手执笔书写之意。

“临”本为会意字。金文像一个人俯着身子看很多器物,会人俯视下物之意。

“且”的本义为雄性生殖器。引申为古代祭祖时放祭品的礼器,此义后作“俎”。

“申”的本义为闪电。闪电在天空中是肆意伸展的,所以又泛指伸展、延长。

《说文·正部》:“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乏,《春秋左氏传》说:“把‘正’字反过来就成了‘乏’字。”)

“乂”的本义为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引申指治理、安定。如《汉书·武五子传》:“保国乂民。” 能治国安民是有本领的表现,故又引申指才能出众的人、杰出的人。如《尚书·皋陶谟》:“俊乂在官。”其中的“俊乂”就是指才德出众的人。

“年”本为会意字。甲骨文从禾,从人,会禾谷成熟,人在负禾之意。

“失”是会意字。金文从手,像有物从手中滑落之状,会遗失之意。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失”。

“向”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屋墙上有窗户之形。金文和小篆承接甲骨文,变化不大。隶变后楷书写作“向”。

“囟”的本义为囟门,即婴儿头顶骨未合缝处。如《礼记·内则》:“囟是首脑之上缝。”

“及”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一手从后面抓住一个人的样子。

“禹”是象形字。金文像叉子叉住一条头、身、尾俱全的长虫之形,突出了头部。

“乌”是象形字。金文像乌鸦张口伸颈扇翅鸣叫之形。小篆线条化,而且因为乌鸦全黑,眼睛与毛色一样,所以没有突出眼睛,以此来表示这是乌鸦。

“卑”的本义是手执酒器。因为执酒器为尊者酌酒的人是低下之人,故引申为地位低微。如陆游《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午”的本义是杵。以“杵”捣“臼”才能舂出白米,所以“午”有抵触或违反之义。

“举”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上边是子,下边是一个人双手举起,会大人举起孩子之意。金文变成了四只手。小篆更加复杂,从手从與(四手共举)会意,與兼表声。

“乡”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两个人对着盛有食物的器皿,会两人相对而食之意。

“乱”是会意字。金文从爪(手),从又(手),从丝,会两手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线之意。

“买”的本义为用网捞取贝。古时候,人们曾将贝壳作为货币,来交换买卖财货,因此“买”引申为购买。

“尹”是会意字。甲骨文从又(手),从丿(针),会手执针治病之意,丿(

“啬”是会意字。甲骨文像是田里生长的谷物,由此会收割谷物之意。

“介”的本义是铠甲。如《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介者”就是指披戴盔甲的人。

“介”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人的样子,前后四点是护身的铁甲。金文中甲衣变为前后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