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

  大童  |   on Friday, August 25, 2023  |  1035   |  3 minutes

作者:麦肯齐·沃克

那么,这就是一个两方面共存的问题:一方面是主体的形成,主要但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另一方面是产生超越个体影响的机器。主体化总是混合的过程,而且不只包括语言。真正的“创新”需要的不只是语言游戏。唯有先悬置主流的意指,新鲜事物才可能出现。

资本主义不只是理性计算,更要生产欲望机器,这些机器并不完全是加尔文式的理性选择主体。只要看过电视剧《广告狂人》就都知道,资本将欲望整合进自身的运作当中

当代经济学将知识视为内生增长因素。但是,对资本来说,欲望要比知识更为基本。资本主义的运行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知识。实际上,近年来中小学和高校受到的抨击似乎表明,它想要凭借比现在少得多的知识来运行。

在历史的终结处,欲望的可能性被排除了,人退回动物的状态,因为人不再渴望否定自然、创造历史了。

御宅族亚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波御宅族出生于60年代初,他们沉迷的标志性作品是电视动画剧集《机动战士高达》(1979)以及B级怪兽片和科幻片。第二波御宅族出生于1970年前后,与东浩纪差不多大,他们看的是《无限地带23》(1985)。第三波御宅族出生于1980年前后,他们的标志是电视动画剧集《新世纪福音战士》(1995)、悬疑片和电脑游戏。

御宅族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改编史—主题是美国文化的“本土化”……御宅族完全有可能继承了江户文化,但两者绝不是由一条延绵不绝的线连接起来的。御宅族与日本之间是美国。(《御宅族》11)

最受欢迎的模拟世界背景是科幻和江户时代,仿佛明治维新(1868)和同盟国军事占领(1945)两大转折点不曾发生一样。

在东浩纪看来,宏大叙事的衰落与父权制权威和民族权威的名誉扫地相关。再也没有宏大叙事,再也没有权威的叙事者。

东浩纪写道:“御宅族神经质地利用亚文化垃圾素材‘作茧自缚’,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为了填补宏大叙事失落后留下的空洞。”(《御宅族》28)

御宅族是分阶段消解宏大叙事的。第一波御宅族用虚构的宏大叙事取代了战后繁荣时期的官方宏大叙事。第二波更重视对具体作品的平行世界观进行详尽阐发。到了第三波,数据库本身浮出水面,成为各个具体文化物品的统领性原则。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努力否定自然,超越自身。历史就是努力否定自然,否定人的动物性。

凭借一次浮光掠影的日本之旅,科耶夫提出,日本的追求高雅文化是另一条出路。追求高雅者创造出了一种纯粹形式的欲望游戏。于是,在科耶夫看来,切腹这种自杀仪式从形式上分开了人的荣耀与动物的本能,前者压倒了后者,是追求高雅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