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上下册)

  大童  |   on Friday, April 3, 2020  |  6452   |  13 minutes

作者:李山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国多财,则远者来[4];地辟举[5],则民留处[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7],则六亲固[8];四维张,则君令行。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4],杀戮不足以服其心[5]。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6],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四欲:即上文所说的佚乐、富贵、存安和生育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4],杀戮不足以服其心[5]。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6],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7],政之宝也。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11];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13]。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14]。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15],可奉以为君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贵有以行令[11],贱有以忘卑[12];寿夭贫富,无徒归也[13]。

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4]。鸿鹄锵锵[5],唯民歌之;济济多士[6],殷民化之,纣之失也[7]。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无为而治 怠倦者不及[1],无广者疑神[2]。疑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3]。在内者将假[4],在门者将待[5]。

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9];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10];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11],则君道备矣。

藏之无形,天之道也。

万事之生也[15],异趣而同归[16],古今一也。

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

毋与不可[4],毋强不能[5],毋告不知[6]。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17];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18]。

故末产不禁[8],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4],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5],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6],则民离上[7];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8];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积而徒食者[9],则民偷幸[10]

有身不治,奚待于人[3]?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乡?有乡不治,奚待于国?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4];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5]

商贾在朝[1],则货财上流[2];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3];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货财上流,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4],兵士之死节[5],不可得也

上恃龟筮[1],好用巫医[2],则鬼神骤祟[

故功之不立,名之不章[4],为之患者三:有独王者[5],有贫贱者,有日不足者[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我苟种之[8],如神用之[9],举事如神,唯王之门[10]。

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13],此厉民之道也[14]。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

君之所审者三[1]:一曰德不当其位[2],二曰功不当其禄[3],三曰能不当其官[4]。此三本者[5],治乱之原也[

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12];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13]。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

失于小人,其为祸深。

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州、里、游、什、伍,均为国都以下各级行政单位,其各级长官分别是乡师、州长、里尉、游宗、什长、伍长。

一再则宥[17],三则不赦。

凡出入不时[10],衣服不中[11],圈属群徒不顺于常者[12],闾有司见之,复无时[13]。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14],则里尉以谯于游宗[15],游宗以谯于什伍,什伍以谯于长家,谯敬而勿复[16]。一再则宥[17],三则不赦。凡孝悌忠信、贤良俊材[18],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复于游宗,游宗以复于里尉,里尉以复于州长,州长以计于乡师[19],乡师以著于士师[20

凡上贤不过等[24],使能不兼官,罚有罪不独及[25],赏有功不专与[26]。

凡过党[21],其在家属[22],及于长家[23];其在长家,及于什伍之长;其在什伍之长,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长;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

连坐已开始 使刻镂文采[33],毋敢造于乡,工师之事也[34]。

寝兵之说胜[1],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2]。全生之说胜[3],则廉耻不立[4]。私议自贵之说胜[5],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6],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7],则爵服下流[8]。观乐玩好之说胜[9],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10],则绳墨不正[11]。谄谀饰过之说胜[12],则巧佞者用[

是故,事者生于虑[4],成于务[5],失于傲[6]。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故俭则伤事[5],侈则伤货[6]。俭则金贱[7],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8],故伤货。

地之不可食者[1],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2]。涸泽[3],百而当一。地之无草木者,百而当一。樊棘杂处[4],民不得入焉,百而当一。薮[5],镰缠得入焉[6],九而当一。蔓山[7],其木可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8]。泛山[9],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流水[10],网罟得入焉[11],五而当一。林[12],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五而当一。泽,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命之曰[13]:地均以实数[14]。

于己不足,安得名圣[2]?是故,有事则用[3],无事则归之于民[4],唯圣人为善托业于民[5]

故曰:治民有器[10],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

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

百匿伤上威[1],奸吏伤官法[2],奸民伤俗教[3],贼盗伤国众。

大者,时也[15];小者,计也[16]。

故不明于敌人之政[10],不能加也[11];不明于敌人之情[12],不可约也[13];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14];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15]。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16],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17]。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故蚤知敌人如独行[9];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10];赏罚明,则人不幸[11];人不幸,则勇士劝之[12]。故兵也者,审于地图[13],谋于日官[14],量蓄积[15],齐勇士[16],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兵主之事也[17]。

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

庆勉敦敬以显之[14],富禄有功以劝之[15],爵贵有名以休之[16]。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用财啬则费:尹注曰:“啬于用财,不以赏赐,则立功之士懈怠,敌人来侵,其费更多。

法天合德[21],象法无亲[22],参于日月[23],佐于四时[24]。悦在施[25],有众在废私[26],召远在修近[27],闭祸在除怨[28]。修长在乎任贤[29],高安在乎同利[30]。

古人以四时即春、夏、秋、冬配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多出一“土”,分配在夏天最后一个月,并且古人认为土旺于四时,称之为“五和”。

以季夏(中方)、春(东方)、夏(南方)、秋(西方)、冬(北方)为序,阐述君主日常调养事宜及应行政事,强调处虚守静、顺应自然的养生、治政原则;

春夏秋冬各行其所 对天地运行敬畏尊重 号审教施[11],则不险山河[12]。博一纯固[13]:而无敌;慎号审章[14],则其攻不待权与[15];明必胜则慈者勇[16],器无方则愚者智[17],攻不守[18],则拙者巧;

攻不守 孙膑兵法之要 动慎十号[1],明审九章[2],饰习十器[3],善习五官[4],谨修三官[5]。

总指挥作战系统 器成不守[4],经不知;教习不著[5],发不意[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至善不战[6],其次一之[7]。大胜者,积众胜无非义者[8]。焉可以为大胜?大胜,无不胜也。

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不可数,则为诈不敢乡[6]。两者备施[7],动静有功。畜之以道[8],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

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13]。立为六千里之侯,则大人从[14];使国君得其治[15],则人君从。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16],则生物从[17]。

以霸王居 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3],朝廷闲而官府治[4],公法行而私曲止[5],仓廪实而囹圄空[6],贤人进而奸民退。

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30],故曰德不可不兴也。

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所谓八经者何? 曰:上下有义[2],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

上下乱,贵贱争,长幼倍,贫富失,而国不乱者,未之尝闻也。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逾越,少长贵贱不相逾越,故乱不生而患不作,故曰礼不可不谨也。

所谓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祥[3],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4],此所谓三度。

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祥[3],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4],此所谓三度。故曰: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

明王之务,在于强本事[1],去无用[2],然后民可使富;论贤人[3],用有能,而民可使治;薄税敛,毋苟于民[4],待以忠爱,而民可使亲。三者,霸王之事也。

故退身不舍端[14],修业不息版[15],以待清明[16]。故微子不与于纣之难[17],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18]。

“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

“春采生,秋采苽;夏处阴,冬处阳。”这是说圣人的动静、开合、屈伸、进退、取予都因循适合时宜的原则。

夫名实之相怨久矣[11],是故绝而无交[12]。惠者知其不可两守[13],乃取一焉[14],故安而无忧。

简而言之,本文有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重百姓轻珠玉的民本思想;二是以道义治国王天下的道理;三是先王治国理民王天下的条件和原则;四是臣下辅佐君主的规范和原则。重视百姓,重视农业,提倡仁爱诚信,戒骄戒满,推崇先代圣王,这些是本篇的特色。

枢言曰: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10],故能得天与人。

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

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成人[14]。

故德莫如先,应适莫如后[6]。先王用一阴二阳者,霸[7];尽以阳者,王;以一阳二阴者,削;尽以阴者,亡。

爱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

凡国之亡也,以其长者也[1];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2]。故善游者死于梁池[3],善射者死于中野[4]。

无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众胜寡,疾胜徐,勇胜怯,智胜愚,善胜恶,有义胜无义,有天道胜无天道[

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国者[7],殆;其德不足以怀其民者[8],殆;明其刑而贱其士者[9],殆;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10],殆;身弥老不知敬其适子者[11],殆;蓄藏积,陈朽腐,不以与人者[12],殆。

名正则治,名倚则乱[3],无名则死[4]。

所谓明 各就其位 正当性? 为人臣者,非有功劳于国也,家富而国贫,为人臣者之大罪也;为人臣者,非有功劳于国也,爵尊而主卑,为人臣者之大罪也。

为王之名 为臣之名 先王重荣辱,荣辱在为。天下无私爱也[5],无私憎也,为善者有福,为不善者有祸;祸福在为。

釜鼓满[11],则人概之[12];人满,则天概之。

故有事[14],事也;毋事[15],亦事也。吾畏事,不欲为事;吾畏言,不欲为言。故行年六十而老吃也[16]。

明赏不费[6],明刑不暴[7]。

明和名 管子之于国事,良如聚米画沙,政治家之眼光胸次,与空谈文墨不同,字字从民产、民俗、民情、民力,实际上体量而出。其琐细处不遗针芒,其深刻处洞入奥妙。当国者,人手此一篇而警省之,于兴亡、得丧、利害之因果,思过半矣。”(《

非可刑而不刑,非可罪而不罪也。明君者,闭其门,塞其途[15],弇其迹[16],使民毋由接于淫非之地[17]。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18]。故罪罚寡而民以治矣。

君不能审立其法,以为下制,则百姓之立私理而径于利者必众矣[

凡君国之重器[1],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

故曰:亏令者死[3],益令者死[4],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5],不从令者死。五者死而无赦,唯令是视[6]。故曰:令重而下恐。

尊君思想 朝有经臣[1],国有经俗,民有经产。

无恒产者无恒心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2],骄则缓怠。

凡先王治国之器三,攻而毁之者六。

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3],禄赏也。六攻者何也?曰:亲也,贵也,货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

惠者,多赦者也,先易而后难,久而不胜其祸:法者,先难而后易,久而不胜其福。故惠者,民之仇雠也[13];法者,民之父母也[14]。

君子食于道[9],小人食于力。

夫至用民者[4],杀之危之,劳之苦之,饥之渴之;用民者将致之此极也,

故善用民者,轩冕不下拟[7],而斧钺不上因[8]。

蹈白刃[9],受矢石[10],入水火[11],以听上令;上令尽行,禁尽止。

故曰: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故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故曰:势非所以予人也[12]。

六者:指上文所述杀、生、富、贫、贵、贱六项大权。

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9],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会[10],六者谓之谋[

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

上行下效 矜物之人[2],无大士焉。

钓名之人[11],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

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

世无公国之君,则无直进之士;无论能之主,则无成功之臣。

猛毅之君[1],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猛毅之君者轻诛,轻诛之流[2],道正者不安[3]。道正者不安、则材能之臣去亡矣[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

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囚。出欲通[12],吏不通,五日囚。贵人子欲通,吏不通,三日囚。凡县吏进诸侯士而有善,观其能之大小,以为之赏,有过无罪。

公曰:“请问为国。”对曰:“远举贤人,慈爱百姓,外存亡国,继绝世[3],起诸孤[4],薄税敛,轻刑罚,此为国之大礼也。”:“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5],有司宽而不凌[6]。菀浊困滞[7],皆法度不亡,往行不来,而民游世矣[8],此为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