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感受涌现时

  大童  |   on Wednesday, March 29, 2023  |  2506   |  6 minutes

作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脑是如何在它的神经元回路中生成神经模式,并设法将这些神经模式转换成构成最高层次生物现象(我称其为表象)的外显心理模式的。

这种能力让我们不仅可以构建客体的心理表象(人物、地点、旋律的表象及其关系的心理表象,简言之,就是对有待知晓的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加以整合的心理模式),还可以构建自动且自然地传达出知晓活动中的自我感的心理模式。正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无论是在基本的层面还是在最复杂的层面,意识都是把客体和自我联结起来的统一的心理模式。

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至少面临着两个问题:脑中的影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脑是如何产生影像拥有者和观察者的这种感受的

如果“核心意识是步入知晓活动的仪式”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只有扩展意识才能使人类达到创造性的知晓水平”这一说法同样正确

可以肯定的是,记忆、智能推理和语言对我所谓的自传体自我的产生和扩展意识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意识最早的形式是先于推理和解释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识包含构建关于以下两个事实的知识:有机体与某些客体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客体会引起有机体的变化。

意识产生所必需的神经模式和表象,是构成有机体与客体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代表的神经模式和表象。在这个框架下,理解意识的生物学就变成了一个发现脑如何映射两个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

我得出的结论是,在自己脑中得到表征的有机体很可能是一个生物前身,它最终成为难以捉摸的自我感。自我的深层根源,包含个体同一性和个性在内的复杂自我,都可以在所有脑装置的集合中找到。这些装置持续、无意识地将躯体状态维持在生存所需的狭小范围和相对稳定性内,并在许多维度上持续、无意识地表征着生命体的状态。我把这些装置内的活动状态称为“原始自我”(proto-self)。

这个模式既没“感觉到”也没“知晓到”任何东西;它不会说话,也不产生意识。相反,这个模式是一个脑装置的集合,其主要工作是对有机体的生命进行自动管理

最重要的是,尽管它们的存在对于实现核心意识的机制是不可缺少的,但无论是生命的调节装置,还是躯体的映射都不能产生意识。

意识所提供了具有开创性的新颖之处,即使在生命调节的内部场所与表象加工之间建立联系成为可能。

意识使生命进程内部生命的调节和表象的产生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得以相互连接。

意识是一种成人仪式;它允许一个有机体拥有调节新陈代谢的能力、先天反射,以及被称为条件反射的学习形式,从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有机体,一种被超然于其自身之上的心理关注所塑造的有机体。斯宾诺莎说,自我保存的努力是美德首要且唯一的基础13。意识使这种努力成为可能。

意识是人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它不是人类心智的全部,而且,在我看来,它也不是心理复杂性的顶峰

伦理和法律、科学和技术、缪斯的作品和人类的仁慈,这些是我所认为的生物发展的顶峰

意识是日出,而非日中,更不是日落。

它倾向于阻止我们去感知我们称为自我的结构背后可能的起源和本质。

也许在没有面纱、环境相对简单的早期,在电子媒体和喷气式飞机旅行、印刷文字、城邦尚未出现之前,我们更容易得到一种更为平衡的视角。当脑在相反的方向上提供了一个不平衡的视角,

我认为意识在进化中占了上风,因为知晓由情绪引起的感受对生命的艺术而言是如此不可或缺,而生命的艺术在自然史上是如此成功。但我不介意你把我的话曲解为正是因为有了意识,我们才能知晓生命。当然,这种说法在科学上是不正确的,但我喜欢。

。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神经病学事实:如果意识在核心意识正要出现时就暂停,情绪通常也会暂停。这暗示着,尽管情绪和意识是不同的现象,但它们的基础可能是有联系的。

内稳态指的是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状态所必需的协调的、在很大程度上自动化的生理反应。

我提出内稳态是解开意识的生物学机制之谜的关键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有选择性地减少情绪和情绪过多一样,至少对理性能力有所损害

我曾经提出,特定程度的情绪加工可能会指引我们进入使理性最有效地运转的决策区域。然而,我并没有指出,情绪可以替代理性,或者情绪可以为我们做出决定。

知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时,尽管能够观察到自己身上的感受,却不能观察到其他人的感受。同样,也没有人能观察到你的感受,但是,引起你的感受的某些情绪却能轻易被他人观察到。

我们的心智和行为的网络是由连续的情绪循环编织而成,紧随其后的是已知的、会产生新情绪的感受,如同一首正在演奏的复调音乐,强调和凸显了我们行为中的特定心智和行动。

戴维不记得他在第一次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是怎么想的,也不记得他是如何改正操作和磨炼技能的,他只是在熟练地操作。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对他来说,这种情境好像是第一次遇到。指导语和技能的知识处于有意识的搜索之外,然而他的脑已经准备好操作这种技能。

想象层面的“知晓活动中的自我”对有机体是有益的,因其将整个行为和认知机制如斯宾诺莎所希望的那样导向自我保护,并最终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导向与他人合作。

对包括色彩在内的特定刺激的体验,不仅依赖于表象的形成,还依赖于在知晓活动中的自我感。

自我是意识中的核心概念,知晓主要意味着对自我的知晓。自我又被达马西奥分为原始自我(或原我)、核心自我和自传体自我。他认为意识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前提:“有机体与某些客体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客体会引起有机体的变化。”前者指客体在有机体中留下的表象,即“脑是如何在它的神经元回路中生成神经模式,并设法将这些神经模式转换成构成最高层次生物现象(我称其为表象)的外显心理模式的”,这是认知心理学领域中被大量研究的课题。后者是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有机体被客体改变而在自身获得的表象,或者用达马西奥的话说是“躯体在脑中的模式”。达马西奥把有机体最初的表象称作原始自我,认为“它作为意识的主角出现在我们心智中,是自我层面上核心自我和自传体自我的无意识前身”。核心自我对应着核心意识,是一种瞬间的存在,不断地被与脑交互的客体再创造;自传体自我对应着扩展意识,是个体特性的事实和存在方式的非瞬间结合,取决于对情境的系统记忆。

原文载录,如侵权,留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