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最好的告别/text/part0095_split_005.html

76 lines
11 KiB
HTML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最好的告别</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page_styles.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class="calibre2" id="2QJ5E0-155a22e9ffee4181abf9264c2176ccf6">
<div class="calibre3" id="x-">
<div class="calibre3">
<h2 class="bt2" id="sigil_toc_id_13"><span class="cn_kindle_hei">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span></h2>
<p class="x8">1993年年末的一个上午爱丽丝跌倒了。当时她一个人在屋子里好多个小时都没人发现。娜恩打电话给她没人接听娜恩觉得疑惑就让吉姆去打探情况这才发现她倒在客厅沙发边上几乎已经不省人事。送到医院后医生给她静脉输液又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并照了X光。没有发现骨折头部也没有受伤情况看起来还好。但是除了一般的衰弱以外他们也没法解释她为什么会摔倒。</p>
<p class="x8">回到朗沃德以后院方敦请她搬到配备了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的疗养区。她强烈反对这个提议不愿意搬过去。工作人员动了恻隐之心他们妥协了只是更加频繁地探视她玛丽也增加了照顾她的时间。但是没过多久吉姆接到电话爱丽丝又摔倒了。他们说这次摔得很严重是救护车把她送到了医院。等他赶到的时候她已经被推进了手术室。X光显示她髋骨骨折——她的大腿骨顶端像玻璃杆一样“啪”的一下折断了。骨科医生用了几颗长钉修复了骨折。</p>
<p class="x8">这一次,她坐着轮椅回到了朗沃德,几乎所有的日常行动,如厕、洗浴、穿衣服,都需要人帮忙。爱丽丝别无选择,只好搬到拥有熟练护理人员的疗养区。他们告诉她,希望通过理疗,她能够重新学会走路并回到她的屋子。但是她再也没有恢复行走能力。从那以后,她只能坐轮椅,受制于刻板的疗养生活。</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她丧失了所有的隐私和控制力。大多数时候她穿着病号服。他们叫醒她她就起床,安排她洗澡她就洗澡,让她穿衣服她就穿衣服,叫她吃饭她就吃饭。她和院方安排的人住在一起。她有过好几个同屋,但是她们入住的时候院方都没有征求过她的意见。这些人都有认知障碍,有的很安静,也有的很闹腾,有一个人甚至吵得她整晚睡不着觉。她觉得像个犯人,仅仅因为老了就被投进了监狱。</p>
<p class="x8">50多年前社会学家欧文<span class="x9">·</span>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他的著作《收容所》<span class="x4">Asylums</span>)里写到了监狱和疗养院之间的相同之处。疗养院和军事训练营、孤儿院及精神病院一样,是“纯粹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社会隔绝的地方。他写道:“现代社会的基本运转原则是这样的:个人在不同的地方睡觉、玩乐、工作,有不同的同伴,接受不同权威的领导,没有一个总体的理性计划。”而纯粹的机构则打破了区隔生活领域的屏障,他逐一列举了具体的方式:</p>
<div class="cn_kindle_kai1">
<p class="x-a-221-0-override"><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首先,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个中心权威领导之下进行的;其次,成员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是和一大群人一起完成的;再次,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是紧密安排的,一个活动紧接着另一个预先已经安排好的活动,活动的整个流程是由一套明确的正式规定和一群长官自上而下强行实施的;最后,各种强加的活动被整合为一套计划,据称是为了实现机构的官方目标。<br class="calibre3"/></span></p>
</div>
<p class="x8">在疗养院里机构的官方目标是护理但是形成的护理观念同爱丽丝理解的生活之间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相似性。她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觉的人。我曾经碰见一位89岁的老妇人她根据自己的意志入住了波士顿的一所疗养院。通常是子女推动改变但是在这个例子中她是推动改变的人。她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致残性关节炎在跌倒了几次之后她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只好离开她在佛罗里达德尔雷海滩的分契式公寓。她说“我一周内跌了两跤于是我告诉女儿我不再属于我的家了。”</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她为自己挑选了疗养院。这所疗养院评定等级很高,员工很优秀,与她女儿家也不远。她在我认识她之前一个月刚刚搬进去。她说她很高兴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如果说疗养院的开办有什么体面的目的,那就要数安全了。但是她痛苦不堪。</p>
<p class="x8">麻烦在于她对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安全。“我知道我没法做以前那些事了,”她说,“但是,这里感觉像个医院,而不像家。”</p>
<p class="x8">这是近乎普遍的现实。疗养院的优先考虑是避免褥疮和保持体重——这的确是重要的医学目标,但是它们是手段,不是目的。老妇人离开自己的舒适的公寓,入住一间小小的浅褐色的病房似的房间,跟一个陌生人同屋。她的物品精简到可以装进分配给她的柜子和架子。日常的基本事项,比方说什么时候就寝、起床、穿衣服、吃饭,都由机构严格规定。她不能拥有自己的家具,也不能在晚饭前喝鸡尾酒——因为这不安全。</p>
<p class="x8">她觉得生活中还有很多她可以做的事情。她说“我想帮忙我希望发挥点儿作用。”她曾经自己动手做首饰在图书馆当过志愿者。现在她的主要活动是玩宾戈游戏、看DVD以及其他各种被动的集体活动。她同我聊起她最想念的朋友、一些隐私以及活着的目标。以曾经被疏忽的易失火的仓库为始疗养院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但是我们似乎屈从于这样一个信念一旦失去身体的独立性有价值的生活和自由就根本不可能了。</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然而,老年人却并未屈从,许多老年人奋起反抗。在每个疗养院和辅助生活机构,围绕人应该据以生活的优先考量和价值观,都在发生着战斗。有些人,像爱丽丝一样,主要通过不合作表示反抗——拒绝规定的活动或拒绝吃药。他们是所谓的“顽固分子”,人们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老年人。在疗养院之外,我们经常用这个词表达一定程度的赞赏。我们喜欢生活中的哈里<span class="x9">·</span>杜鲁门以顽固、坏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但是,当我们说一个人是“顽固分子”的时候,我们在内心里却不是那么赞赏。疗养院员工喜欢也赞赏那些“战士”、那些表现出“尊严和自尊”的居民——直到这些特性干扰了员工为他们设定的优先考量。此时,他们就成了“顽固分子”。</p>
<p class="x8">只要同员工稍事交谈你就会听他们说起日常的遭遇战。有位女士“每5分钟”就要求帮她上厕所。于是他们给她安排了一个固定的计划根据轮班情况隔几个小时就带她上厕所。但是她并不遵守计划而是去完厕所10分钟后就尿在床上。所以他们现在给她垫尿布。另外一个居民拒绝使用助步车未经允许独自外出散步。还有一个老人偷偷抽烟、喝酒。</p>
<p class="x8">食物根本就是一场百年战争。一位患帕金森综合征的妇女违背了浓汤样的饮食要求,偷食了另一位居民的食物——这可能导致她哽噎。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爷爷违反院里的规定,在房间里偷藏零食。一位糖尿病患者在偷偷地吃含糖饼干时被发现,他的血糖水平又超标了。谁能想到在某种情境下,吃个饼干就能构成反抗呢?</p>
<p class="x8">在一些恐怖的地方,争夺控制权的战斗会升级,直到老人被捆起来,或者锁在医用躺椅上,或者通过精神药物对其实施化学抑制。在比较好的地方,工作人员会开个玩笑,爱怜地摇摆手指,把你藏的巧克力饼干拿走。但是,几乎没有一所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会跟你一起坐下来,努力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对你到底意味着什么,更不用说帮你建立一个家、一个使得真正的生活变得可能的地方。</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那些面临人类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但是对之不予思考的社会,最后将要面对的就是这种后果。最终我们入住回应各种社会目标(从腾出医院的床位, 到解除家人的负担,到应对老年人的贫困问题)的机构。这些目标从来不是对居住其中的人们要紧的目标:<span class="ht"><span class="cn_kindle_hei">在我们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使生活存在价值。</span></span><br class="calibre3"/></p>
<p class="bt1">***</p>
<p class="x8">有一天在吉姆探望爱丽丝的时候她同他悄声耳语。那是1994年冬天 当时距她髋骨骨折、入住疗养区几个星期,距她入住朗沃德刚好两年。他把她从房间推到院子里散步。他们发现大厅有一个舒服的地方,就停下来坐会儿。他们母子两个都沉默寡言,满足于静静地坐着,看人来人往。突然,她靠近他,只轻声说了一句话。</p>
<p class="x8">“我准备好了。”她说。</p>
<p class="x8">他望着她,她望着他。他明白她的意思,她已经准备走了。</p>
<p class="x8">吉姆说:“好的,妈。”</p>
<p class="x8">他感觉到一阵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不久之后,他们一起填写了疗养院记录上的复苏要求。如果她心跳或者呼吸终止,他们不会尝试把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他们不会做胸外按压,或者电击,或者从喉咙插入呼吸管。他们会让她走。</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几个月过去了。她等待着、忍耐着。4月的一个晚上她腹部疼痛。她简单地告诉了护士然后决定什么都不再说。后来她咯血。她没有惊动任何人没有按呼叫铃也没跟她的同屋打招呼她只是静静地躺在床上。第二天早晨助手来到她的楼层叫醒居民时发现她已经过世了。</p>
<p class="calibre6" id="calibre_pb_4"></p>
</div>
</div>
</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