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epub_format_4/item/xhtml/p-011.xhtml

165 lines
18 KiB
HTML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are indistinguishable to humans bu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by a computer.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epub="http://www.idpf.org/2007/ops" class="hltr" xml:lang="zh-TW">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像頂尖運動員一樣思考</title>
<link href="../style/book-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ta content="urn:uuid:781b5aab-babf-444b-9e55-dfc7b3cfb910" name="Adept.expected.resource"/>
</head>
<body class="p-text">
<div class="main start-1em end-1em">
<p class="mfont font-1em10"/>
<p id="mokuji-0011"/>
<p><br/></p>
<p class="chnum">Chapter</p>
<p class="chnum1">08</p>
<p class="titlebig"><span class="gfont">維持動力</span></p>
<p class="titlebigsec">強勢起步後如何保持正軌</p>
<p><br/></p>
<p><br/></p>
<p>  一項對一千多名成人所做的調查顯示,最常見的新年新希望前五名分別為:多運動、吃得更健康、存錢、自我照顧(像是花時間放鬆、更充足的睡眠)以及多閱讀。<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1"><span class="key2" id="key1-001">[1]</span></a></p>
<p>  你應該可以猜到結果如何。高達八○%的人在開始兩個月內就放棄了自己的決心。<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2"><span class="key2" id="key1-002">[2]</span></a>定期上健身房這種看似堅定的新年新希望,更凸顯出這個問題。多達四七%的人在加入會員的兩個月內開始不去上運動課,九六%的人在一年內會放棄。<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3"><span class="key2" id="key1-003">[3]</span></a></p>
<p>  即使看似最認真的人也無法對這種情況免疫,偏離軌道是司空見慣的事。我們可能在報名一場比賽後,最初幾個禮拜興致勃勃地進行訓練,但後來訓練的時間越來越少。也許我們打算一天要吃五種蔬菜,但一個月之後,我們開始說服自己洋芋片也算蔬菜的一種。或者我們計畫每週去上瑜珈課或每月參加讀書會,但六個月之後,就把瑜珈課、讀書會都拋在腦後。</p>
<p>  這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缺乏意志力,也不是我們不夠「想要它」(無論它是什麼)。一開始很有衝勁後來卻半途而廢,是因為我們手邊沒有良好的工具,來處理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p>
<p class="titilemid"><img class="img-02" src="../image/s-002.jpg"/> 建立成功的日常慣例</p>
<p>  在努力實現目標的最初幾天與幾個星期內,我們有很高的機率半途而廢,回到舊的行為和慣例中。我們能向成功的運動員學到許多改變行為、堅持目標與實現抱負的方法。</p>
<p>  我們來看一下十九次世界冠軍與四次奧運冠軍的體操選手西蒙拜爾絲Simone Biles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念書時的日常行程。<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4"><span class="key2" id="key1-004">[4]</span></a></p>
<p><br/></p>
<table class="kai start-2em">
<tbody>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 style="width:6em;">上午7:00</td>
<td>起床、刷牙、化妝、整理頭髮</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上午8:00</td>
<td>早餐吃玉米片或蛋白</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上午9:00</td>
<td>暖身,把重點放在「基礎和技巧」</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中午12:00</td>
<td>午餐吃高蛋白的雞肉或魚肉</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下午1:00</td>
<td>休息</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下午2:00</td>
<td>吃加入香蕉和花生醬的高蛋白奶昔當點心</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下午3:00</td>
<td>到健身房訓練,把早上練習的內容加進來</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下午6:00</td>
<td>在健身房或家中進行物理治療</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下午7:00</td>
<td>晚餐(最喜歡的健康餐是鮭魚、飯與紅蘿蔔)</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下午8:00</td>
<td>家庭時光</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下午9:00</td>
<td>做作業</td>
</tr>
<tr style="vertical-align:top;">
<td>下午11:00</td>
<td>關燈睡覺</td>
</tr>
</tbody>
</table>
<p><br/></p>
<p>  成功運動員所需要的要素都在裡面了。更重要的是,這些其實也是許多人都渴望卻難以長久維持的正向和健康的行為,包括最常見的一些新年新希望:定期運動、吃健康的食物、專注於自我照顧的活動,如充足的睡眠、花時間休息和放鬆。</p>
<p>  我們之所以半途而廢、無法堅持下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因為改變行為通常意味我們要努力克服舊習慣,像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或吃垃圾食物,我們往往容易重新陷入這些習慣。</p>
<p>  改變行為可能需要高度的自我控制。不過,就像我們在第一章所了解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一項有限的資源。當我們自我控制能力變得很低時,像是我們很累或已經抗拒誘惑了一陣子,通常就會屈服於誘惑,導致我們之前試著改變習慣的努力前功盡棄。</p>
<p>  我們就舉最常見的新年新希望為例──不要黏在沙發上、要更常運動。我們能夠成功堅持運動,或是一開始很順利但後來放棄,這涉及兩個關鍵過程。<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5"><span class="key2" id="key1-005">[5]</span></a></p>
<p>  第一個是<span class="gfont">我們跟運動有著自動的連結</span>。當你想到各種不同的運動,你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運動是有趣和好玩的嗎?是你喜歡做的事,而且感覺很棒嗎?或者你想到運動就背脊發涼,因為你認為運動很無聊、費力和痛苦,而讓你覺得不愉快?</p>
<p>  當然,你的反應可能並不是兩者之一那麼簡單。你可能喜歡某一些運動,但不喜歡另一些運動。本書兩位作者都是熱愛跑步的人,我們從跑步中得到許多樂趣。當諾爾想到跑步時,他腦海中就充滿了愉快的聯想,像是感覺自由、放鬆和恢復活力。這就是他的個人時間。他也會想起一些最棒的跑步經驗與他當時的感受。史考特也從跑步得到許多樂趣,還出了一本書《跑步就是我的治療》(<span class="hoshimachi">Running Is My Therapy</span>,暫譯)。</p>
<p>  不過,當諾爾想到高爾夫的時候,就立刻出現不愉快的感受。因為他以往的高爾夫球經驗都不是很好,通常在長長的草堆裡找球找得滿肚子氣(他常想這片綠地要是能用來跑步該有多好)。</p>
<p>  這些感受很重要,我們大致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傾向於重複感覺良好的行為,並避免感覺不好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史考特與諾爾每天跑步,而不會常去打高爾夫。</p>
<p>  這還牽涉到第二個過程,這就是自我控制變得重要的地方。有些事不總是讓人感覺很好,但我們仍然會去做。即使對史考特與諾爾來說,也不是每一次的跑步訓練都是愉快的。間歇訓練、重複的山坡或數小時的長跑,都會讓人疲憊不堪。有時候,一想到這種訓練會帶來的感受,就會讓我們想去做較輕鬆的運動,或者根本就不去運動。</p>
<p>  因此我們也要去反思<span class="gfont">這些事情和我們的目標與價值一致</span>。反思我們的目標,意味著思考我們正在為比賽進行訓練並希望能取得好成績。反思我們的價值,意味著考慮對我們來說什麼是重要的。<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6"><span class="key2" id="key1-006">[6]</span></a>例如我們可能認為努力工作、挑戰自我以完成任務、保持紀律、放棄短期快樂以追求長期承諾是很重要的。<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7"><span class="key2" id="key1-007">[7]</span></a>這些反思可能會提供足夠的動機與方向,讓我們踏出家門,開始運動。</p>
<p>  但這個過程──完成一件我們知道不總是讓人感到開心,也得不到立即回報的事──就需要自我控制。當我們動機與意志力低落的時候,就會開始找藉口做別的事,而不是去運動,雖然運動才符合我們原先的計畫與想法。</p>
<p>  這方面的研究有許多重要意義。其中一個就是如果你想要改變你的運動行為並更常運動,那麼做一些你覺得開心和享受的運動,會有所幫助。如果跳舞讓你開心,或者你從跟朋友踢足球中得到樂趣,那你可以挑這些運動來做。聽有聲書或聽音樂,或者在自然環境中運動,能夠提供正向的分心,讓運動感覺更輕鬆愉快(分散注意力,第三章)。從長遠來看,你更可能會持續做你覺得開心和享受的運動。許多告訴你哪種運動「最好」的建議,都忽略了讓你愉悅這項重要因子。對你的健康最好的運動,就是你最常做的那一種。</p>
<p>  然而,這不代表它總是讓你覺得很愉快,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很糟糕。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工具就能派上用場。那些傾向於重複進行與其價值觀和目標一致行為的人──像是每天運動和避免吃洋芋片以保持健康,或者為了準備考試避免使用社群媒體──他們會使用相對輕鬆的策略來堅持這些行為。<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8"><span class="key2" id="key1-008">[8]</span></a><span class="gfont">祕訣是要避免依靠意志力來克服分心或抵抗誘惑</span></p>
<p>  這樣的策略是要去<span class="gfont">辨認並避免你需要努力進行自我控制的情境</span>。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要吃得健康,但經常無法抵抗洋芋片的誘惑,那麼在購物時就不要走到零食區。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一袋袋的洋芋片出現在家中來誘惑你。</p>
<p>  同樣的,如果你要準備重要考試或打算閱讀更多書,希望避免被社群媒體分心,那麼就把手機關機並放在別的房間。這樣做,你就能避免滑社群媒體,因此不太需要自我控制就能完成你的讀書計畫或閱讀活動。</p>
<p>  當然,前述的第一項原則也適用於此。如果你不喜歡垃圾食物,比較喜歡新鮮水果與蔬菜,那吃得健康就不用花上意志力。同樣的,如果你不喜歡使用社群媒體,或者覺得社群媒體很無聊,你就不需要透過自我控制來抵抗社群媒體造成的分心。</p>
<p>  你可能有注意到,辨認和避免需要自我控制的情境,是基於我們在第一章提過的若則計畫。<span class="gfont">若則計畫可幫助你維持在正軌,減少需要靠自我控制來克服分心或抵抗誘惑</span>。換句話說,你可以使用若則計畫來創造出一個解決方案,減少你對分心物或誘惑的接觸。</p>
<p>  某些行為,像是建立健身習慣,<span class="gfont">獲得他人的支持</span>也有助於讓你堅持下去。<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09"><span class="key2" id="key1-009">[9]</span></a>找一個一起訓練的朋友,可以讓健身房或運動的環境不那麼可怕。<a class="cyu" href="p-018.xhtml#ref1-p-011-010"><span class="key2" id="key1-010">[10]</span></a>跟朋友聊天也可以提供讓人愉快的分心,有助於讓運動過程感覺良好。制定一項健身計畫,並與朋友相互承諾,可以減少你對內在動機與自我控制的依賴。當你跟朋友一起制定計畫時,你就更有可能去運動,特別是在你缺乏動力的時候。</p>
<p>  幫助你維持正軌並減少對自我控制依賴的最後一個重要策略,就是<span class="gfont">一步步建立新習慣</span>。就定義上來說,習慣是一個不需要動機或不用想太多,就能執行的自動化行為。換句話說,習慣較少依賴意志力,因為我們不需要計畫或決定就能完成這些行為。因此,即使你覺得疲累、工作壓力大,或快要被誘惑分心時,仍然很有可能完成已經成為習慣的行為。如同我們在第一章所學到的,遵循那些步驟來擺脫不良習慣並形成新的習慣,對於成功改變並維持一系列的行為(像是吃得更健康、定期運動)很有用。</p>
<p class="titilemid"><img class="img-02" src="../image/s-002.jpg"/> 雙眼緊盯獎賞</p>
<p>  然而,不幸的是,我們有許多人喜歡吃垃圾食物,喜歡看電視或攤在沙發上而不是去運動。同樣的,在工作的時候,我們會找一些理由花許多時間在社群媒體或其他誘人的干擾上。舉例來說,當你在寫一本書時,你可能覺得自己的頭腦目前不適合寫書,於是滑著推特或玩填字遊戲,好好休息了一番,直到你覺得自己準備好要工作了。</p>
<p>  如果你覺得這些情境感覺似曾相似,那這些就是讓你無法完成長期目標的分心之物與誘惑。雖然有時向分心或誘惑屈服一下沒什麼大不了,但它們的傷害會暗中加劇。<span class="gfont">經常告訴自己「只要這一次就好」,這會讓你在一開始就無法建立好習慣</span></p>
<p>  我們能向運動員學習的一件事是,<span class="gfont">朝著目標努力的「最佳」時間,就是現在</span>。一個星期裡面的大部分時間或所有時間,都應該盡力而為。如果要等待最佳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或最適合的天氣,意味著你永遠沒辦法開始。當你在這些情況下受到誘惑或分心時,提醒自己,你曾經下雨了還去練跑,或在睡不好的隔天早上仍舊去健身房。然後就開始吧!</p>
<p>  這些情況也再次提醒我們,<span class="gfont">好的目標有多麼重要</span>。如同我們在第一章所述,好目標的一個面向,就是能夠讓你逼自己去實現它。如果目標是你已經做得到的事,那有什麼意義呢?需要逼迫自己的原因是,我們偶爾會想偷懶,像是在工作時逛社群媒體,或是選擇睡覺而不是去運動。</p>
<p>  我們在第一章也提過世界知名生物學家、前超級馬拉松冠軍海因里希。海因里希相信,挑戰長期目標是人性的一部分,他稱之為「替代性追逐」,也就是老祖先狩獵的現代版本。他認為,演化論偏愛那些就算看似徒勞無功依然持續打獵的人,而且我們心理上仍擁有那種眼睛盯著獵物(獎賞)的特質。</p>
<p>  對海因里希來說,跑步之於訓練,就像是在大自然中散步之於做研究。訓練與研究,都需要有耐心才能取得成果,無論是個人最佳表現或生物學上的突破。</p>
<p>  「跑步很有趣,但訓練不有趣,整天在樹下坐著看烏鴉也不有趣。」他在談到他的研究時說。「只有在你有願景、有特定的目標時,才能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忍受苦差事。研究跟跑步很像,你必須全力以赴去追求目標和贏得獎賞。」</p>
<p>  海因里希所說的「苦差事」,也就是「那些你覺得快要失去動力,想要放棄朝目標努力的時候」。有一名比海因里希年輕數十歲的跑者兼科學家,在堅持運動和日常生活方面也採用類似的方法。</p>
<p>  莉莉恩彼得森Lillian Kay Petersen來自新墨西哥州的是二○二○年雷傑納榮科學獎得主這是為美國高中生舉辦的科學與數學競賽這個獎成立於一九四二年海因里希出生兩年後</p>
<p>  彼得森獲獎的研究是利用衛星圖像,在收成之前三到四個月預測非洲每個國家農作物產量的模型。「我建立這個模型的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對乾旱與食物短缺問題的反應通常比較慢。」她說。「衣索比亞在二○一五年到二○一六年遇到一次大乾旱,有一千八百萬人遭受飢荒威脅。各機關對於這個危機毫無準備。因此我想找一個方法,隨著乾旱的發展來監測農作物的健康,幫助各機關即時做出反應,避免未來的糧食危機。」</p>
<p>  彼得森現在是哈佛的學生,她從七年級開始,每年至少完成一項研究,其中有兩篇論文刊登於有同儕審閱的期刊上。她還從七年級時開始跑步,並表示她從跑步中學到的思考技巧,是她在科學研究上獲得突破的關鍵。</p>
<p>  「我將注意力集中在我的目標與我想要達成的事情上。」她談到困難的跑步訓練或比賽時說。「我知道如果我偷懶或選了更輕鬆的路,就無法實現那個我一直努力想實現的目標。」</p>
<p>  彼得森把這種專注於目標的心態用在研究上。「研究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說。「這是需要經年累月努力的工作,而我同時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你必須願意經歷上坡,也就是撐過研究中困難的部分,才能到達山頂,實現目標。接著才能輕鬆地下坡,得到所有認可,這感覺非常美好。但首先,你必須非常努力。」</p>
<p>  「在跑步的時候,有時跑得好,有時跑得不好,就好像有上坡與下坡。」彼得森說。「在做研究的時候,有時很有趣,但有時你就是一直盯著電腦看,因為你不知道哪裡出問題,而且困難到讓你想放棄。但就像跑步一樣,這總是有回報的。因為你知道每天的訓練會使你的體能增加,讓你離目標更近。研究也是有回報的,因為你每天所進行的工作,就是在累積你的技能,你會越來越熟練,並越來越接近目標,不論是看到研究結果、完成研究計畫或發表論文。」</p>
<p>  關於有意義的目標和價值觀如何幫助我們抵抗誘惑和分心,彼得森在這一點也有話要說。</p>
<p>  「透過跑步,我學到滿足感與短期快樂的差別。」她說。「為了滿足感而辛勤努力是值得的,隨著我在努力達成目標之時,我發現很多其他的事,像是看電視或逛社群網站,對我來說並沒有價值。這些是你當下會覺得快樂的事,但不會為你帶來長期的成功或滿足感。」</p>
</div>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