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epub_format_3/OEBPS/Text/002.xhtml

11 lines
12 KiB
HTML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1//EN"
"http://www.w3.org/TR/xhtml11/DTD/xhtml11.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lang="zh-CN" xmlns:epub="http://www.idpf.org/2007/ops" xmlns:xml="http://www.w3.org/XML/1998/namespace">
<head><title></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Style/taaze-style.css"/>
</head>
<body>
<div class="h1 ebcpara ebcpid_1"><h1 title="導讀 言論如何侵蝕民主?"><span class="num">導讀</span>言論如何侵蝕民主?</h1></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2"><p class="author">賴天恆/澳洲國立大學哲學博士</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3"><p>語言的功用是什麼如果我們心地善良而且活在一個相對受保護的生活圈裡面或許會覺得語言的主要功用是溝通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傳遞知識是讓我們一同追求真理。然而哲學家蕾藍騰Rae Langton多次指出對許多人來說語言的重要功能是分化族群是貶低異己是煽動仇恨是爭權奪利。語言是一把兩面刃。</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4"><p>《修辭的陷阱》這本書主要處理的核心問題,是民主社會的內部張力。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平等。然而,就跟許多人所擔心的一樣,自由有機會被有心人士利用;甚至不只是有心人,出於善意的公民,往往會因為無知,而做出傷害民主的事情。民主社會保障自由,保障個人的<strong>言論與表述</strong>自由,但這也同時讓語言的負面功用有空間充分發揮。從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到邪惡納粹帝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而我們可以再加上從歐美的極右翼民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清楚知道這個民主社會的弱點:民主自由社會把足以摧毀民主自由的武器,奉送給民主自由的敵人。這個武器,就是惡性政治宣傳。</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5"><p>進入本書的主要論證之前,我先介紹兩個核心定義,以下皆為引用或者使用書中出現的案例。</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6"><p><strong>顛覆型惑眾妖言</strong>Undermining Demagoguery以某種值得支持的政治、經濟、理性理念為號召真正的目的卻會妨礙那些理念實現的公共言論。</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7"><p>這是本書作者傑森.史丹利的論述中,最核心的討論對象。惑眾妖言往往乍看之下合情合理,但看似正當且重要的政治言論,實際上卻妨礙民主審議。舉例來說,史丹利認為在美國針對選舉舞弊的說詞,就是一種惑眾妖言。要求訂定嚴苛的法律,規定選民必須出示身分證件才能註冊投票,表面上看似相當合理;畢竟,如果出現重複投票、冒名投票等行徑,選舉的公正性就會受到質疑,進而傷害民主的正當性。然而,在美國實際的社會體制底下(記得不像我國,美國沒有所謂的國民身分證,有照片的身分證件也非人人都有),該舉的實際結果是防止了極少數的選舉舞弊,卻「造成大量選民無法投票,光是賓州沒有適當身分證件的選民就高達七十五萬八千人」。說保障「一人一票」,卻讓許多人無法投票,就是高舉民主理念來侵蝕民主正當性的惡性政治宣傳。</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8"><p>本書另一個重要的核心概念是「<strong>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strong>flawed ideological belief指的是一種具有以下兩種特性的錯誤信念一、即使面對合乎理性的證據也難以捨棄二、妨礙我們更進一步獲取相關知識包括足以修正這些信念的證據。史丹利舉例說明如果我們相信「法國人不可靠」多半就會因此拒絕與法國人來往但拒絕與法國人來往就會妨礙我們認識法國人難以獲得證據來推翻這個錯誤信念。</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9"><p>(當然,我們有時候必須去懷疑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是不是必然為假。舉例來說,有些人相信「女性就是溫順、臣屬於男性」。這可能目前為真,但是成真的原因,是擁抱這個信念的人強迫女性溫順,強迫女性臣屬於男性。)</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0"><p>有了上述兩個核心概念,我們便可以去進一步理解史丹利的核心論證。簡單地說,史丹利認為不平等的社會催生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而這些信念妨礙我們去獲取相關證據,以致於難以察覺惑眾妖言的錯誤之處。如此一來,惑眾妖言便有發揮的空間,去分化人、貶低人、傷害人,去合理化不公平、不正義的政策,去妨礙民主審議。</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1"><p>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平等。如果有任何政策影響到這兩個價值就必須有好的理由支持。這些好的理由必須具有一個特性「講道理」reasonableness也就是說任何受到政策影響的人都不能在合理的基礎上反對這些政策。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基本尊重如果我要妨礙你、限制你就必須有充分的理由讓你心服口服而這就必須先充分考量到你的觀點。</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2"><p>有些政策表面上看似明理,實際上卻沒有考量到受影響的人。支持這類政策的言論就是惑眾妖言。舉例來說,美國從創國以來,白人就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貶低黑人。以前,白人宣稱種族之間有生理上的差異,但找不到科學證據;現在,白人宣稱是文化上的差異,卻往往沒有考量到歷史不正義的影響,也沒有考量到黑人在教育、治安、就業等各方面獲得的資源就是比白人少,更沒有考量到黑人所受到的各種刻板印象傷害。此外,他們宣稱政策上採取差別待遇,是因為考量到了黑人,是<strong>正確反映</strong>黑人跟白人之間的差異,這種說法就是一種惑眾妖言。宣稱黑人低劣,所以政策<strong>不需要</strong>考量他們的觀點,也是一種惑眾妖言。</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3"><p>或許有人會問,不是明明有各種科學、社會學證據,讓人理性上應能辨識出這種惑眾妖言嗎?為什麼白人仍無視明顯證據,仍然相信黑人劣等?史丹利認為,就是各種<strong>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strong>妨礙白人去面對這些證據。史丹利引用大量心理學上的證據指出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功成名就多半取決於運氣。此外人們更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分認同與不公不義緊密相關。人們因此傾向相信一個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相信社會實際上依照一個人的功成名就、公平地分配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功績主義」meritocracy。於是人們進一步拒絕接觸、接受與功績主義牴觸的證據。美國白人不願意聆聽證據去理解自己獲得的各種資源遠比自己的黑人同胞多更不願意承認自己受惠於奴役制度——畢竟不少人的祖先就是奴隸主但誰願意承認自己的祖先罪大惡極史丹利指出越是不平等的社會人們越容易接受這類合理化自己不義優勢的有問題意識形態信念進而不願意考量到抵觸這些信念的證據。除此之外優勢團體更會透過教育、媒體等制度與機構強迫受壓迫的族群接受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4"><p>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要怎樣防止自由回過頭來侵害民主?史丹利主張,不平等催生意識形態,意識形態讓惑眾妖言有發揮的空間,所以捍衛民主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消弭嚴重的經濟與社會不平等。</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5"><p>我相信說到這邊便已足夠。但如果身為讀者的你還未對我的言論感到厭煩,我想多說兩點:一點跟當代分析哲學的發展有關,另一點則牽涉到我國台灣的政局。</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6"><p>我一開始接觸到《修辭的陷阱》這本書是因為我想要撰寫並後來成功發表一篇探討毀損老蔣銅像的學術論文。當時系上的博士後Renee Bolinger推薦這本書給我。我後來將這本書推薦給劉維人希望他藉由翻譯將本書引入台灣。這本書完全反映當代政治哲學的一個重要走向。過去分析哲學探討如何理解「當今法國國王頭是禿的」這一語句「知識是有充分證據的真信念」的概念分析以至如何以語言行事、語句的預設又如何成為共同基礎的一部分等看似無聊的問題。有些人甚至進一步懷疑分析哲學的價值主張說若把這些學術論文全部扔進垃圾桶也不會對世界有任何影響。然而這些看似瑣碎無用的分析哲學研究在政治哲學上的重要性逐漸彰顯。我們看到哲學家探討色情作品如何貶低、甚至噤聲女性而這建立在如何以語言行事、語句的預設如何成為共同信念的一部分等重要語言哲學基礎之上。哲學家點出知識的不正義探討刻板印象如何傷害一個人說詞的可信度、探討缺乏足夠認知資源的人為何難以闡述自身所受壓迫等現象更是建立在傳統分析哲學知識論的各種瑣碎探討之上。</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7"><p>當然,讓前述這些東西跟政治哲學扯上邊,女性主義哲學家、研究種族問題的哲學家功不可沒。史丹利在撰寫這本書時,也不斷強調以上這點。我認為史丹利這本書,以及近期大量興起的<strong>語言政治與社會哲學</strong>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language正是分析哲學百年發展下的重要成果。</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8"><p>我國正不斷面臨來自外部與內部的各種政治宣傳。舉例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對外宣稱自己多民主,但宣稱的方式是扭曲民主的定義,再來說自己民主。這是典型的惑眾妖言。同樣地,我國也有部分人士不斷高舉重要的民主理念。舉例來說,一談到轉型正義,便有反對者主張要「和解共生」,主張面對過去的不義是在「撕裂族群」。然而,正是這些強迫被害族群及其家屬要不斷犧牲、不斷「原諒」、不斷接受、不斷單方面承受歷史傷痛的言論,在妨礙「和解共生」的願景。打著這個政治理念,迴避歷史不義,並要求繼續動用國家資源來稱頌歷史元兇的言論,就是惑眾妖言。類似惡性政治宣傳不勝枚舉。</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9"><p>我們需要思考如何防範惡性政治宣傳對民主的傷害。如果我們不願意採取言論管制這類很可能同樣傷害民主的措施,就必須認真處理讓惡性政治宣傳得以成功的意識形態。此時我們就得去追究,台灣有哪些社會結構讓有問題的意識形態有發展的空間。</p></div><div class="c-padding"></div><!--enc-->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