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最好的告别/text/part0063.html

155 lines
30 KiB
HTML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医生的精进</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page_styles.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class="calibre2">
<div class="calibre3" id="x-">
<div class="calibre3"></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1-2096-0-override"><span class="drop-caps-ad-hoc"><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18-filtered"></span></span>了当上一名医生,你得经过不知多少年的准备,如同身处一条漫长而黑暗的隧道——整日埋头苦干,不敢有半分闪失,提心吊胆地度过每一天。终于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到达了隧道的终点,在那儿有人跟你握手,还给了你一份工作,你自然是激动不已。虽然隧道中的日子很难熬,但这一天终会到来。</p>
<p class="x2">我在波士顿一家医院的外科做了8年的住院医生到最后一年即将结束训练的时候终于等来了机会。我所在的那家医院刚好有一个外科医生的空缺而我顺利进入了第二轮面试。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如果顺利入职那么除了普外科我还能主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肿瘤外科领域。面试的那天我西装革履坐在外科主任那间墙面镶嵌木板的办公室里。他坐在我对面告诉我我已经被录取了。“你愿意来吧”“当然愿意。”我有点儿受宠若惊。然后他向我解释做这个职位头3年有底薪3年后收入多少就全靠我自己了。我可以从病人那里收取费用同时也要自负开支。接着他问我我的期望底薪是多少</p>
<p class="x2">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别人告诉我要付多少钱比如上医学院每年的学费大约是4万美元或是会付给我多少钱比如做住院医生每年拿4万美元的薪水。听见这个问题我倒是一下子愣住了。于是我只好问“请问外科医生通常都赚多少</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他摇了摇头,说:“这样吧,你还是告诉我你认为底薪多少比较合适,如果你的要求合理,我们就照你说的支付。”他给了我几天时间,让我回去好好想想这件事。</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收费清单</span></p>
<p class="x2">大多数人都是先了解其他同行拿多少钱然后比较一下再估计自己应该拿多少薪水。于是我试着向很多外科的同事打听然而大家都显得很尴尬。我装作不经意间提出这个小小的问题他们却突然变得含糊其辞好像嘴里塞满了饼干一样。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问法“也许你能告诉我一周做8台大手术能拿多少钱”或者是“你认为我应该向主任提出什么价码”可就是没有人愿意给我个数字。</p>
<p class="x2">很多人一谈到自己赚多少钱就变得十分谨慎医生们更是如此。从医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赚钱要是哪个医生比较在意收入多少人们就会对他的医德产生怀疑电视剧里的优秀医生都开旧车住破烂房子而坏医生都穿着昂贵的定制西服。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我们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薪水却只比最低标准高出不多可大家都爱装出一副心满意足、安贫乐道的样子暗示别人我们的工作多么辛苦收入多么微薄。等到真正当上主治医生后谈到收入问题大家却都开始拒绝吐露半个字。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公众调查结果显示2/3的美国民众都认为医生“太看重赚钱”。然而我后来发现医生们过度重视报酬、开支之类的事情都是在医疗体制下迫于无奈的结果。</p>
<p class="x2">为了了解相关数字我问医生组的账务办公室要来了一份“主要收费清单”上面是诸家保险公司针对各种治疗分别给付的费用。清单的横向共有24栏每一栏里分别是一个大的保险方案纵向列出的都是医生可以开账单收费的医疗项目。目前的版本厚达600多页里面应有尽有每项都附有一个美元数字。例如政府医疗保险<a class="footnote-link" id="footnote-13982-1-3-backlink" href="part0063.html#footnote-13982-1-3">[1]</a>的投保者第一次到医生办公室看病“病情不复杂”者支付77.29美元“病情复杂”者支付151.92美元。对于普通病人肩膀脱臼复位支付275.70美元切除拇指囊肿492.35美元切除阑尾621.31美元切除一侧肺部1 662.34美元。清单里面费用最高的项目是什么先天性无横膈膜婴儿的外科重建手术5 366.98美元。费用最低的呢为病人修剪指甲10.15美元。除了医生治疗的费用,医院另外收取其他一切成本费用。</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这样一份清单看起来可能有些奇怪它把医疗服务项目和费用一一罗列感觉就像红辣椒快餐店里的菜单。事实上它由来已久至少早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记载医生的报酬要按照劳动量来计算。在公元前18世纪的巴比伦如果外科医生动手术救活了病人的性命就能得到10谢克尔古代巴比伦的钱币但假如被救者是奴隶身份医生就只能得到2谢克尔。</p>
<p class="x2">不过标准化的费用清单完全是现代的发明。20世纪80年代政府和私人保险公司都开始呼吁制订更加合理的医疗费用表。之前几十年他们一直按照所谓的“常规、惯例和合理费用”向医生们支付医疗费用也就是说收费多少某种程度上都由医生说了算。某些收费开始大幅提高是很自然的结果还有一些收费与实际成本相差甚远。举例来说当时白内障手术一般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手术收费最高价6 000美元就是据此而定。后来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眼科医生能够在半小时以内完成手术可收费并没有变化政府医疗保险为这一种手术支付的费用在总预算里所占的比例上升到了4%。而且总体来说治疗过程中的费用要远远高于诊断费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医生们花一小时对疑难病症做出诊断尽管诊断结果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却只能收取40美元而同样花上一小时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外加切除一块息肉就能拿到600多美元。</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联邦政府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原有的体制会降低初步诊治的质量而且医生在提供专科治疗的时候容易以金钱为先、利欲熏心。因此政府决定收费应当与投入的工作量挂钩。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但付诸实践却是另一回事。1985年哈佛经济学家萧庆伦William Hsiao接受委托负责测定医生实施每一项医疗任务的确切工作量。你能测出一个人愤怒情绪的准确数量吗绝对不切实际萧教授这份任务比起来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他还是设计出了一套方案。他认为工作量是时间花费、脑力投入和判断、技术与体力投入以及所承受的压力的综合函数。他组织了一个大型团队与来自24个专科的数千名医生开展面谈和调查。他们单独拿出两个医疗项目——恐慌症病人的45分钟心理治疗和宫颈癌患者的子宫切除术逐一分析其中的各个因素。</p>
<p class="x2">他们确定子宫切除术花费的时间是心理治疗的2倍脑力投入是其3.8倍技术和体力投入是其4.47倍风险是其4.24倍。总的计算结果是子宫切除术的工作量是一次心理治疗的4.99倍。然后他们照此方法对几千个医疗项目进行评估和推断同时也考虑了管理费用和培训成本。最终萧教授和他的团队得出了每个项目的相对价值其中的某些评估结果令部分专家愤愤不平。不过国会把这些相对价值乘以系数将其转换成美元并将这份新的费用清单纳入法律。1992年政府医疗保险开始根据这份清单给医生们付费。不久后私人保险公司也开始纷纷效仿根据与地方医生缔结的约定他们采用的系数有所不同</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测定的结果中必然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谁能真正断定子宫切除术就比白内障手术付出的劳动更多后来调查人员又成立了委员会对6 000多种医疗服务的相对价值进行了复查和校正。这样的艰苦探索一定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制度已经被几乎所有人接受了。</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医生收入之谜</span></p>
<p class="x2">即使面前摆着这份费用清单我还是颇费了一番周章才计算出自己会赚多少钱的。我的工作主要包括办公室约诊、一些普外科手术阑尾切除、胆囊摘除、肠道和乳房手术以及很多甲状腺和肾上腺手术内分泌肿瘤是我的兴趣所在。每台手术收费从600到1 100美元不等我估计每周大概能做8台手术假设一年工作48周这么一算天哪好像我每年能赚50万美元不过接下来还要算几笔账。首先我每年要花3.1万美元购买医疗过失保险办公室和门诊间的租金是8万美元一年。我还得购买电脑和其他办公设备雇一名秘书、一名医疗助理或者护士。外科部还要抽取19.5%的管理费。另外有的病人没有医疗保险因此付不起治疗费——要知道15%的美国人是没有保险的但我觉得有义务尽自己所能为这样的病人医治在这一点上我和很多医生看法一致。最后就算病人有保险有些保险公司也比其他公司付的费用少很多。有数据表明保险公司会找出各种借口拒付其中30%的账单。</p>
<p class="x2">罗伯塔<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帕里罗是个专门帮医生解决经济危机的专家要是哪家医院或是诊所突然发现自己陷进入不敷出的窘境就会求助于她。“我就是收拾烂摊子的人。”她这么对我描述自己的工作。最初她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美国文学“我要当个作家”后来没能如愿她就开始和康涅狄格州一家诊所合作帮他们核算保险表格。如今她已经50多岁了还是个空中飞人常年以宾馆为家做着这类工作。我跟她通话的时候她正在宾夕法尼亚州那里的一家医院只能勉强维持运作想请她找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之前一个月她去过密西西比州一家由125名医生组成的医疗中心发现自己开始负债去过华盛顿市那里的一家诊所正在为生计发愁还有新英格兰她不愿意说出具体地方一家大型医院的麻醉科室亏损了5 000万美元之巨。此外她还拒绝了十几个客户的邀请。她告诉我一家诊所什么钱也赚不到是很有可能的事。</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医生们入行后不久就会认识到赚钱多少和医术水平高低其实没什么联系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处理业务收费中自费的那部分。很多医生都指望病人自己搞定保险问题这恰恰就是他们收不到钱的原因。假如某个医生呈送了一张账单而保险公司拒绝给付除非事情在90天内得以解决否则就别想保险公司付一分钱。这时再把账单交给病人的话很多病人也不会付钱。因此她说“要想赚钱你就得自己承担很多跟保险有关的麻烦事。”</p>
<p class="x2">“病人打电话来预约看病时,情况分为几类,”她说,“如果病人没有保险,你就得看看他们是否具备获得国家援助计划,譬如政府医疗保险的资格;如果他们有保险,你还得看看自己在承保的保险公司那里是不是一个有资格的医生。另外,你得确认保险公司的保单里包含了病人要在你这里做的治疗项目,并弄清楚这项治疗的相关条款。若是病人从别的医生那里被转过来,你要确定他或她要有正确的治疗编号。你还要了解病人的保单里是否规定有一些自付费用或是大笔的免赔额,如果是这样,病人到你这里看病的时候就要把钱带来。”</p>
<p class="x2">帕里罗说“这时病人们一定会觉得心烦他们会说我是有保险的我凭什么还要付钱我没带钱在这个时候你就得充当经济顾问向他们解释。如果你因为尴尬或不好意思没有坚持要他们带好现金、支票或信用卡再来于是你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给他们看了病结果是你将会损失20%的医疗费用(自付费用大约就是这个比例),这可一下子就超过了你的利润。”</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就算把上述情况一一理顺,事情也还没完,你还得接着挑战令人头昏脑涨的保险规定。如果你是外科医生,可能要为每次办公室约诊和每一台手术弄一个单独的治疗编号,也许还需要一个预先许可号码。之后,你要在正确的账单表格上记录下治疗编号、预先许可号、保险方案编号、诊断结果代码、疗程代码、约诊代码、你的税务登记号以及其他任何保险公司额外要求的信息。“搞错了一项,对不起,没钱——拒付。”帕里罗说。保险公司也有一些软件程序,专门用来挑某些诊断、疗程和约诊代码的错,然后拒绝支付。一旦发生拒付,整个账单就会被转交给病人。这时再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就只能听到自动应答和无休无止的等待音。</p>
<p class="x2">帕里罗的建议相当直接。她说医生们必须把账单系统计算机化他们必须小心核对寄出的账单以及保险公司寄回的款项他们必须聘请专人与保险公司打交道。假如运作得当保险公司的拒付率会从30%降低到15%。她跟我说,这样医生才能赚到钱。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是与保险的战争。</p>
<p class="x6"> </p>
<p class="x2">我自己在当住院医生期间总是听到一些年长的医生们说丧气话他们说要是早点知道事实就绝对不会从医。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似乎就是没办法搞明白有关保险的一堆麻烦事。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2004年对麻省医生所做的一次调查中58%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工作时间不相符56%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跟其他类似的专业人士相比没有竞争力40%的人预计未来5年自己的收入会减少。</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达特茅斯大学的教授威廉<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威克斯William Weeks对医生的职业生活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他和同事们发现医生们的工作时间确实比其他任何职业都长。普外科医生的典型工作时长是每周63小时。他还发现假如把上大学和职业医学院的费用看作投资读医学的回报比其他一些专业要稍低一筹。他对平均成绩相当的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毕业生的收入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这些人到了中年后年回报率分别如下基础医疗16%外科18%法律23%商业26%。总体上都不算差但医学与其他两门学科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一般来讲医生从业5~10年期间收入会到达顶峰然后因为长时间工作的意愿减退或体力跟不上收入会有所下降。</p>
<p class="x2">不过抱怨自己的收入似乎有些俗气。事实上2003年从事基础医疗的医生的平均年收入是15.7万美元像我这样的普外科医生是26.4万美元而某些专科的收入还要高出很多如整形外科医生、心脏病专家、疼痛专科医生、肿瘤专家、神经外科医生和放射科专家一年的收入往往会超过50万美元。说到底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逐利益也是为了救治患者我们无须在二者中选择一个堪称幸运。</p>
<p class="x2">不过也有一些人在两者间做了选择他们的收入较大多数人要丰厚得多。我曾经与一位外科医生交谈过他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家医院他所在的医院不希望他或者医院的名字出现在跟这个话题有关的出版物上做了30年的普外科医生。他说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他的工作安排从不过度密集每周只有一天的办公室约诊时间从9点半到3点半一周大约6台手术。他专攻腹腔镜手术<a class="footnote-link" id="footnote-13982-2-2-backlink" href="part0063.html#footnote-13982-2-2">[2]</a>并掌握了一套特殊的技术。他不需要在半夜做急救手术。我兜着圈子问他这么做能赚多少钱。“你是说净收入”他说“去年大约120万美元吧。”</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有一刹那我屏住了呼吸。至少在过去10年里他每年都能赚100多万美元。我想不通做普外科手术怎么可能赚这么多钱这太不可思议了他对我的反应好像已经司空见惯了。“我觉得医生都在自我压制收入”他说“我们工作的收费跟水管工或电工差不多甚至还要低一些。”他指出做那些工作可不需要经过10来年的学习和培训。他不赞同让保险公司来钳制我们自己应得的报酬所以他不接受保险付费的方式。如果你要找他看病就得现金支付。至于之后想找保险公司理论让他们报销那就是你的事了。</p>
<p class="x2"><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他是按照他认为市场能够容忍的标准来收费的例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切除胆囊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保险公司会付给医生700美元左右而他开价850美元胃底折叠术防止胃酸回流的手术保险公司付1 100美元他的标价是1 200美元。尽管收费高他这里却从不缺病人。</span></p>
<p class="x2">我不知道别人能否轻易复制他的成功。毕竟他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大都市,那里的很多人都拥有丰厚的收入和条件宽松的保单,他们有能力付钱给他;而且,他是那个领域里的明星医生。“我打从心底里知道,我能够做其他医生做不到的事情。”他这样对我说。</p>
<p class="x2">假如我依样画葫芦拒绝保险付费的方式并按市场能够承受的最高标准来收费虽说一年赚不了100万美元但也比不这么做强得多还能避开一切有关保险的麻烦事。不过我真的想当一个只为付得起钱的人看病的医生吗</p>
<p class="x2">“为什么不呢”那位医生说“要是谁认为我们做医生的就非得无私奉献那他就是自欺欺人。”他告诉我从在我们手中抽提成的医院方到应该付给我们钱的保险公司大家为了赚钱都在压榨我们。“2005年美国安泰保险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年薪是1 000万美元”他指出“这些都是营利性质的公司。保险公司能赚钱就是靠克扣给医生们的报销金要么就是干脆拒绝为我们已经提供的服务付费。”在他看来我们根本不需要跟保险公司牵扯不清。他的观点是医生们得明白我们其实是在做生意就是如此而已越早接受这个现实越好。</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他的态度坦率明了让人听着也不禁心有所动。不过如果行医纯粹是一门以赚钱为目的的生意如果当医生跟推销汽车没什么两样那我们为何非要去接受长达12年的医科培训就像商学院那样随便读两年不就行了吗做一些对大众和社会有意义、受人尊敬的工作这起码应该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部分初衷吧所以大多数医生仍然觉得即使病人的保险公司让我们恼火或者他们根本没有保险我们还是要有医治病人的责任。辜负了普通大众为社会做特殊贡献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我能理解作为医生想要规避保险事务的心情可是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吗</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医保改革试验</span></p>
<p class="x2">1971年一名叫哈里斯<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贝尔曼的33岁内科医生决定搞一项小小的变革。他和一位刚刚完成普外科训练的朋友返回故乡新罕布什尔州在纳舒厄城定居下来。两人联合了一位小儿科医生、一位保健医生和一位产科医生共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他们向患者收取固定的年费并无任何账务需要保险公司支付。这是个激进的试验。他们自己领取固定的薪水没有专科上的差别每年3万美元对当时的职业医生来说算是中等水平。他们还另外购买了再保险险种一旦他们的病人患了十分严重的疾病治疗费用超过5万美元的部分就可获得赔偿。</p>
<p class="x2">这个计划是可行的。现在已经68岁的贝尔曼向我披露了详情他们将其命名为“马修<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桑顿卫生计划”。马修<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桑顿是一位医生是当年代表新罕布什尔州在《独立宣言》上署名的3个人之一。本质上他们是一个卫生维护组织只是规模很小罢了。然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大约5 000名患者签约加入。医生们忙得热火朝天而且相互之间很少有意见分歧。刚开始他们没有设立次级专家于是每次把患者转送到眼科专家或者整形外科医生那里就得由桑顿的医生付约诊费。后来他们要求那些专家接受每月收取固定费用的方式并省略了那些麻烦的书面手续。</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贝尔曼说:“有些人同意了。这一举措对治疗工作也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例如,泌尿科医生突然提高了工作热情,热衷于教我们分辨哪些病人必须由专家亲自过目,哪些我们可以自行处理,他们过来给我们免费开讲座,讲解如何处理尿中带血的患者,如何判断病情的轻重。眼科专家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眼睛瘙痒和流泪。他们不再为了赚钱而看诊,而且想方设法确保我们这里实施的医疗更加有效。”</p>
<p class="x2">几年后随着市价上涨他们的收费开始低于其他保险公司。企业雇主们纷至沓来签约加入的人数飞速增长。贝尔曼必须聘请更多的医生才行。这样一来情况变得复杂了。他说“初期阶段大家都很投入。我们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精力充沛废寝忘食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后来我们规模变大招聘了更多的员工却发现别人加入我们是出于其他的动机。那些人喜欢的是拿固定薪水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当医生就只是个工作而已不用再没日没夜地干活。有些人还是兼职的。我们发现人们快到5点就开始看表工作效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后来当他们试图引进一些专家来全职工作时那些人却拒绝领与其他人同等的薪水。为了聘请一位整形外科专家贝尔曼不得不给他开出了高薪。破了第一次例以后他不得不对同事们的薪资事宜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贝尔曼告诉我在这30年里他绞尽脑汁几乎试遍了所有的薪酬机制。不管工资是升是降人们还是一到下午3点就往家跑。他试着按照服务项目支付薪水结果面前的文件堆积如山医生们抬高收费以赚取更多的钱。他为提高效率设计复杂的奖金制度给医生们提供专门的管理费他给病人设置现金账户让他们自行向医生付费。但没有一个制度既简单易行又能够在节约成本和保障医疗质量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p>
<p class="x2">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有6万名患者加入了马修<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桑顿卫生计划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比别家更加出色。它成了新罕布什尔州第二大保险商。然而到了这个阶段医生们无论对贝尔曼本人还是他制订的规章和签订的合同都越来越不满。1986年贝尔曼离职。后来马修<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桑顿卫生计划被蓝十字公司收购。紧接着,他就任塔夫茨卫生计划的首席执行官,那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医疗保险商(在那里,他本人拿的是首席执行官的薪水)。这场激进的试验彻底告终。</p>
<p class="x6"> </p>
<p class="x2">2005年美国在卫生医疗方面的支出共计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的1/6平摊到个人头上是7 110美元。政府和私人保险公司分摊了大约80%剩下的部分大多来自患者腰包。医院拿到了其中的1/3独立开业医生拿1/3其余的都流向疗养院、处方药和保险体制管理的成本等方面。美国民众似乎对医疗质量都相当满意但医疗费用就不那么讨人喜欢了——2005年医疗保险费上涨了9.2%。</p>
<p class="x2">虽然医生们的净收入在医疗成本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大部分成本控制都是由我们负责经手的。仅仅一天的办公室约诊我就要为我的病人开出各种处方包括专家会诊、手术、住院、X光照片以及药物等总价值在3万美元左右。保险公司对这些服务项目的报销情况如何势必会影响我的决定。为了这个原因医生们无法不重视金钱免不了在正确医德和成功收入之间做出艰难选择。</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我记起12年前接到过心脏外科医生的账单那位医生救了我儿子沃克的命。账单上的总金额将近25万美元我付了多少只有5美元。第一次把沃克送去急诊室时他脸色苍白、痛苦挣扎医生诊断出他患的是心脏病这5美元就是当时我们需要自付的部分。那时我还只是个实习生而已绝不可能为他的医疗费支付很多钱要是这样我们早就已经为了儿子倾家荡产了。但是有了保险就意味着当时不论是我和妻子、医生还是护士每个人唯一需要考虑的就只有我儿子的病情而已这实在太美好了。不过这也可能导致经济学家所谓的“道德风险”既然账单由其他人来付那我就不会在乎为了救儿子要花多少钱或是医生要收费多少。对我来说那些医护人员救活了我的儿子他们就算收100万美金也不为过。不过既然由别人来结算这些账单还是把质疑收费的事情交给他们去烦吧。医患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对立关系由此而来。不管提供保险的是政府还是哪家公司双方恐怕永远都免不了为了收费金额、拒付账单、预先许可之类的事情争执。</p>
<p class="x2">尽管大家在付费问题上总是争论不休可医疗报销的金额还是高得惊人。现今美国医生的酬劳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同行都要高。我们的收入是受雇阶层平均工资的7倍而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里这个比例都低于3。所以美国的医疗界才能够吸引到大批人才加入这个行列医生们也比其他行业的人更愿意在工作中付出努力。</p>
<p class="x2">但是我们整个国家对那些没有保险的人却关心甚少。7个美国人当中就有1个没有保险。年龄不到65岁的人群当中有1/3将会在未来两年内失去保险。这些人没有达到贫困线以下年龄上也没有老到可以享受政府的保险可是他们的工作也不理想没办法给他们提供保险。这个群体很难找到愿意为他们看病的医生非常容易被高额的医疗费拖累破产。而且事实证明如果他们不幸患上高血压、心脏病、阑尾炎和癌症等疾病很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或是得不到充分治疗。我们这套错综复杂的保险体系其实漏洞百出必须进行变革的时候很快就要到了。</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6"> </p>
<p class="x2">跟外科主任面谈过后几天,我又来到他的办公室,说出了我心目中那个数字。</p>
<p class="x2">“没有问题。”他说,于是我们握了手。从这一刻开始,我也得对自己的收入三缄其口了。之后,我们又聊了一会儿怎么把研究融入实践,我要值多少个夜班,还有怎样腾出时间陪伴家人。眼看着即将踏上新岗位、履行新职责,我满心欢喜,又有些担心自己干不好。</p>
<p class="x2">会面临近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提出来。</p>
<p class="x2">“请问医疗保险方面的福利是怎样的?”我问道。</p>
<hr class="sigil_split_marker"/>
<div class="footnotes">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3"><a class="footnote-anchor" id="footnote-13982-1-3" href="part0063.html#footnote-13982-1-3-backlink">[1]</a> 美国政府专为老年人设置的保险计划,其支付金额基本处于中间水平。——译者注</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3"><a class="footnote-anchor" id="footnote-13982-2-2" href="part0063.html#footnote-13982-2-2-backlink">[2]</a> 采用精密的手术器械和纤维光学摄像机实施的微创手术——译者注</p>
</div>
</div>
<p class="calibre6" id="calibre_pb_10"></p>
</div>
</div>
</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