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epub_format_3/OEBPS/Text/001.xhtml

11 lines
8.3 KiB
HTML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1//EN"
"http://www.w3.org/TR/xhtml11/DTD/xhtml11.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lang="zh-CN" xmlns:epub="http://www.idpf.org/2007/ops" xmlns:xml="http://www.w3.org/XML/1998/namespace">
<head><title></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Style/taaze-style.css"/>
</head>
<body>
<div class="h2 ebcpara ebcpid_1"><h2 title="推薦序 看見語言的惡之後,我們如何自處?"><span class="num">推薦序</span>看見語言的惡之後,<br />我們如何自處?</h2></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2"><p class="author">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3"><p>擁有複雜的語言是人類獨特之處,然而語言的複雜往往出乎人類意料,這讓很多壞東西能藉由語言偷溜到這個世界。</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4"><p>當然,人類會把關語言,並不是所有能說出來的話都合理,得看這話是否符合事實。我們不是笨蛋,我們會盡力區分真假,抓出騙子。</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5"><p>不過,一句話符合事實,就夠好了嗎?在人類歷史上有不短的時間,話語如「在美國,平均而言,黑人學歷不如白人」、「在台灣,平均而言,有原住民血統的人學歷不如沒有原住民血統的人」都符合事實,而且或許現在也依舊如此。但這些話依然有問題。它們不適合當作簡單客觀的判斷來公開宣稱,也不該在篩選人類能力時被當成理據,因為這些話即便符合事實,該事實卻是誕生於不正義的歷史過往。</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6"><p>這些關於學歷的話語,告訴我們的應該是它們指涉的事實需要改變,而不是它們指涉的事實可以做為理據,讓我們進一步去評價不同族群的能力。在人類歷史中,語言的發展超過十萬年,而上述這些能協助我們察覺部分不正義的細微區分技術,則到了近年才逐漸普及。然而,這只是語言帶來壞東西的滄海一粟。</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7"><p>十萬年來,語言讓人類共同合作發展出前所未有的文明,但也讓人類彼此誤解發展出前所未有的憎恨、戰爭和屠殺。語言要在你身上產生這些效果,甚至不需要你是個心胸狹窄的壞人,只需要你是個知識有限的正常人,生活在有既定價值觀和敵我意識的群體中,並和其他正常人一樣受到種種偏誤和直覺影響。</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8"><p>只要符合這些條件,照《修辭的陷阱》作者傑森.史丹利的說法,你就跟大家一樣容易接受特定的「有問題的意識形態」,因此不容易認出看似中立、其實偏頗的「惑眾妖言」,最後成為更「不通情理」,難以理解別人和進行有效溝通的人。更糟的是,這樣的人對於自身理性客觀的信心往往還相當高,畢竟當一個人沒能力看到自己的缺點,並因此認為自己沒有缺點,也是很合理的。(若想快速初步掌握這些詞彙的意思,可以先去讀賴天恆為這本書寫的導讀。)</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9"><p>《修辭的陷阱》這本書很有可能是你讀過最實用的哲學書之一。而且不幸的是,只要人類的認知能力沒有重大進展,只要民主社會裡的溝通效果依然受到背景價值觀、社會氛圍、刻板印象和種種人類心理機制影響,這本書的「實用程度」恐怕不會下降。</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0"><p>如同我們受惠於語言良多我們也有理由時刻警覺語言潛在的威脅。這不但是我們身為人類的日常也是本書為你打開的眼界讓你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持有怎樣的認知配備會受到環境怎樣的影響能夠用再平凡不過的話語「做」哪些事情、傷害哪些人。二十一世紀哲學家史丹利的研究反映古希臘德爾斐神廟銘文「了解你自己」know thyself但發揮的影響則擴及全人類。</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1"><p>要發揮此書的威能,在了解史丹利的分析之後,你基本上可以用這些分析來重新閱讀任何文本,像是社群網站動態、專欄文章、書,甚至學術論文。這些分析會讓你看出更多東西,包括隱藏的價值預設和刻板印象;此外,考慮到人不見得會意識到自己有哪些意識形態,也不見得察覺自己正在發表惑眾妖言,這可能讓你在某些地方比文字的作者本人更了解他自己。</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2"><p>本書的分析可能讓你更警覺明辨,也可能讓你更灰心沮喪、認為有效又無害的溝通真的很難進行,或者討論根本沒有意義。考慮到這些,我想給你一些建議:</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3"><p><br /></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4"><p><strong>看見說明的價值</strong>:良好掌握本書提供的概念,代表你可以熟練使用「有問題的意識形態」、「惑眾妖言」這些詞彙,但這不代表它們對你的溝通對象來說有任何意義。回想一下那些只會說「不要為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和「台灣就是女權太高了」的人,就會知道揮舞詞彙跟做出有效的說明是兩回事。本書能讓你從世界看出更多東西,但要把這些新增的理解跟其他人分享,則有賴你在說明方面進行的努力。</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5"><p><br /></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6"><p><strong>注意自己犯錯的可能性</strong>:當你學會用鐵鎚,看什麼東西都像釘子。當你學到一套關於「有問題的意識形態」和「惑眾妖言」的分析,類似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從本書行文,可以看出史丹利相當小心避免自己的偏誤影響判斷,並且誠實對讀者揭露此可能性。身為讀者,我們對此態度表達敬意的最好方式就是沿用它。此外,我們可以注意自己秉持的主張有哪些細節,以及這些細節和自己的發言是否真的一致,避免在不經意之下,反而成為用惑眾妖言打擊自己認同的價值的人。</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7"><p><br /></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8"><p><strong>避免妖魔化別人</strong>:有些人真的是壞人,但也有些人真的不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是好人,不代表他的政治意見會跟你相同。作為群體動物,人類內建敵我心理,我們容易把與自己的政治意見相似者看成好人、政治意見相異者看成壞人,這兩件事都對討論沒幫助,而且都會威脅你的生活品質。上面這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因為妖魔化別人聽起來很糟,但是,考量到人類既有的心理和處境,不妖魔化別人其實很難。如同史丹利所說,有時候我們得修正自己賴以過活的信念,才能不把某些人當成壞人。這有時候不只關於別人是怎樣的人,也關於你想成為怎樣的人。</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19"><p><br /></p></div><div class="c-padding"></div><div class="c ebcpara ebcpid_20"><p><strong>最後,保持心情和建設性</strong>:這世界充滿惑眾妖言,「我們這些好人」難以跟有問題的意識形態抗衡,我們的聲音傳不出去,那些自以為客觀的人總是處於準備好充耳不聞的狀態。或許吧,但倡議和公共溝通很少有輕鬆的,而且往往是比氣長。如果你能找到夥伴,彼此開開玩笑、維持心情、想想點子,然後一次做一些、看見進展,你會更有機會撐下去,讓世界變得更好。</p></div><div class="c-padding"></div><!--enc-->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