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lines
5.1 KiB
HTML
25 lines
5.1 KiB
HT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DOCTYPE html><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epub="http://www.idpf.org/2007/ops">
|
||
<head>
|
||
<title>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現代國家如何成形?民主自由如何誕生?性別平等如何發展?一探人類文明邁向現代的關鍵時刻</title>
|
||
<link href="css/idGeneratedStyles.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
|
||
<!-- kobo-style -->
|
||
<script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kobo.js"/>
|
||
<style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type="text/css" id="koboSpanStyle">.koboSpan { -webkit-text-combine: inherit; }</style>
|
||
|
||
</head>
|
||
<body id="Podcast-3" lang="zh-TW" xml:lang="zh-TW">
|
||
<div id="_idContainer003" class="_idGenObjectStyleOverride-1">
|
||
<h1 id="_idParaDest-3" class="preface"><span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class="koboSpan" id="kobo.1.1">前 言</span></h1>
|
||
<p class="text"> </p>
|
||
<p class="text"> </p>
|
||
<p class="text"><span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class="koboSpan" id="kobo.2.1">這本書的原型,是我在二〇二〇年春季到初夏期間所進行的一系列講座。當時的英國與世界多數地方相仿,都處於嚴格封城的時期。學校與大學都關閉了,多數人被限制在自己家裡。許多人突然有了不少時間。這些演講原本是我從二〇一六年起主持的podcast《談談政治》(Talking Politics)的一個環節。而在這系列的講座中,我希望能做到兩件事情。首先,是為政治系的學生,以及那些突然無法前往學習場域就學的人們,提供一種新的政治思維。第二,則是希望將觀念史與疫情期間產生的重大政治議題產生連結。封城的經歷是一種獨特的政治經歷。為了保障我們的安全,我們被國家脅迫了。我們被告知唯有放棄我們的自由才能挽救自身生命。我們之中有許多人並沒有經歷過疾病大流行,而這種鮮明的選擇在我們看來極為新奇。但與此同時,我也認為這種選擇看來異常熟悉,和過往四個世紀以來思想家們對政治的著作有些相似之處。在這本書裡,我將藉由十二篇這類的著作,來解釋它們在成書當下有什麼意義,以及它們對我們現在又有什麼意義。</span></p>
|
||
<p class="text"><span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class="koboSpan" id="kobo.3.1">貫穿整本書的核心主題,是現代國家的觀念。在第一章裡,我將會解釋在我看來,現代國家的觀念具備什麼特質,解釋它從何而來,以及它的起源如何與我們今天所面對的諸多難題密不可分。之後的每一個章節,都可以被分開來獨立閱讀,但連貫讀下來,這些章節會構成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從十七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現代國家這個觀念發生了什麼改變。這本書談論了戰爭與革命、帝國興衰、民主的擴散與共產主義的失敗,與此同時也談論了女性主義與後殖民批判。在過去四百年間,政治相關的一切事物都發生了巨大轉變,讓人們難以辨識政治最早的樣貌。然而在這些巨變裡,政治的核心難題(諸如權力、領袖、責任歸屬與自由)依舊存在。在二十一世紀初期,作為一個現代國家的公民,意味著我們得以享有許多非比尋常的好處,與此同時我們也在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我們正在面對面地接觸現代政治的核心悖論:我們創造出來,用來保護我們的國家,將會是我們的救星還是毀滅者?它可以同時身兼兩種身分嗎?</span></p>
|
||
<p class="text"><span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class="koboSpan" id="kobo.4.1">在這本書裡,我盡可能地保留談話的風格。我想要避免陷入學術辯論的泥沼,也想避開專業的技術用語。這本書所代表的,是我對這些經典文本的個人觀點,而我盡可能用我自己的話來講述我的想法。與原本的Podcast相比,我在書裡加入了一些引文。在錄製談話時,我不太可能做到這些,而我當時也盡可能地不去參照太多筆記。在每一章的開頭,都會有附上章主角的極簡傳記。而在這本書的結尾,我將會附上建議的延伸閱讀、聆聽與觀賞節目。關於本書所談論的思想家與他們的想法,存在著大量更為優秀的材料足資參考。現在學校與大學重新開放了,我相信會有一些讀者對我所談論的主題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很正常。這本書並沒有要為這些主題提供一個正確或定調的論點。我所希望的只是,對那些持續形塑我們現代政治的重要觀念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可以是一個幫助我們思考現代政治利弊得失,一個不錯的起點。</span></p>
|
||
<p class="text"> </p>
|
||
<p class="text"> </p>
|
||
<p class="text-name"><span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class="koboSpan" id="kobo.5.1">劍橋</span></p>
|
||
<p class="text-r"><span class="kai"><span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class="koboSpan" id="kobo.6.1">二〇二一年五月</span></span></p>
|
||
</div>
|
||
</body>
|
||
</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