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最好的告别/text/part0093_split_001.html

66 lines
12 KiB
HTML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最好的告别</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page_styles.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class="calibre2">
<div class="calibre3" id="x-">
<div class="calibre3">
<h2 class="bt2" id="sigil_toc_id_5"><span class="cn_kindle_hei">人如何衰老以及为什么会老</span></h2>
<p class="x8">生命老化的故事就是身体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想想我们的牙齿吧,人体内最坚硬的物质就是这些白色的牙釉质了。随着年龄渐长,它们也会磨损,隐约显露出下面柔软的、黑色的层次。与此同时,供应给牙髓及牙床的血液减少,唾液流缩减;牙龈容易发炎,脱离牙齿,暴露牙根,使之不稳定并延长其显露部分,尤其是那些较短的牙齿。专家说,通过检测一颗牙齿—— 如果那个人还有牙齿可供检测的话就可以测定一个人的年龄误差不超过5岁。</p>
<p class="x8">周到的口腔保健有助于防止牙齿掉落但衰老又横亘在我们的眼前。例如关节炎、震颤或轻微中风都会使得刷牙和用牙线洁牙变得困难而且由于神经的敏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人们可能很晚才意识到牙齿孔洞和牙龈问题。在正常的生命历程中下颌肌肉会损失40%的质量而下颌骨会丢失20%的骨质变得多孔而乏力。由于咀嚼能力弱化人们转而吃柔软的食物而这类食物一般富含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引起牙齿孔洞。到60岁的时候在美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人们一般都已失去了1/3的牙齿。85岁以后大约有40%的人已经一颗牙齿都没有了。</p>
<p class="x8">在我们的骨头和牙齿软化的同时,身体的其他部分却变硬了。血管、关节、心脏瓣膜甚至肺,由于吸取了大量的钙沉积物,从而变得坚硬。在显微镜下,血管和软组织中的钙与骨头的钙是一模一样的。手术的时候,进入老年人的体内,手指能感觉到其主动脉和其他主血管已变硬并缺乏弹性。研究发现,同胆固醇水平相比,骨密度的降低甚至比动脉粥样硬化病能够更好地预测死亡。随着生命的老化,钙好像从骨骼渗漏出来,进入了组织。</p>
<p class="x8">为了使同样数量的血液流经变窄、变硬的血管心脏只得产生更大的压力。结果一多半的人到了65岁时形成了高血压。由于必须顶着压力输送血液心脏壁增厚对运行需要的反应能力减弱。因此从30岁开始心脏的泵血峰值稳步下降。人们跑步的长度和速度都赶不上过去爬一段楼梯而不喘粗气的能力也逐渐下降。</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心脏壁在增厚而别的部位的肌肉却变薄了。40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走下坡路。到80岁时我们丢失了25%~50%的肌肉。</p>
<p class="x8">从手的变化就可以看到整个过程的演进40%的手部肌肉存在于手掌肌肉和拇指肌肉。仔细观察老年人的手掌以及拇指根部会发现肌肉组织不是凸出的而是平坦的。X光片显示动脉钙化的斑点骨头呈半透明状态——从50岁开始骨头以每年约1%的速度丢失骨密度。手有29个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容易因骨性关节炎而受到破坏从而使关节表面显得粗糙、破损关节间隙塌陷能看得见骨头挨着骨头。病人会感觉关节周围肿胀手腕的活动范围减少抓握能力减弱并容易疼痛。手还有48条有名称的神经分支。 手指垫的皮肤处对机械刺激作出反应的感觉器官退化会导致触觉失灵;运动神经元的丧失会导致灵活性下降,手写能力退化;手的速度和振动感会衰退,由于手机的按钮和触屏面积小,使用标准手机越来越困难。</p>
<p class="x8">这一切都是正常现象。过程可以延缓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法但是无法终止——功能性肺活量会降低肠道运行速度会减缓腺体会慢慢停止发挥作用连脑也会萎缩。30岁的时候脑是一个1 400克的器官颅骨刚好容纳得下到我们70岁的时候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了差不多2.5厘米的空间。所以像我祖父那样的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后会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实际上大脑在他们颅内晃动。最先萎缩的部分一般是额叶掌管判断和计划和海马体组织记忆的场所。于是记忆力和收集、衡量各种想法即多任务处理的能力在中年时期达到顶峰然后就逐渐下降。处理速度早在40岁之前就开始降低所以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通常在年轻时取得最大的成就。到了85岁工作记忆力和判断力受到严重损伤40%的人都患有教科书所定义的老年失智(痴呆症)。</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bt1">***</p>
<p class="x8">生命衰老的原因是引起热烈争论的一个话题。经典的观点认为衰老是随机损耗的结果最新的观点则认为衰老是有序的、基因设定的。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经受同样磨损的同种类动物具有与人类不同的生命周期。加拿大雁的寿命是23.5岁皇雁则只有6.3岁。也许像植物一样,动物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内在支配的。例如,某些种类的竹子会密集成片,生长和繁盛达百年,突然一起开花,然后同时凋零。</p>
<p class="x8">近年来生物是顷刻死掉的而不是损耗而亡的观点受到重视。现在对已经非常出名的秀丽隐杆线虫10年之内研究这种小线虫的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仅仅改变它的一个基因繁殖出来的虫子就可以延长一倍的寿命衰老速度放缓。之后科学家们已经通过修改单个基因延长了果蝇、老鼠和酵母菌的生命周期。</p>
<p class="x8">尽管有这些发现证据的优势却与寿命是内在植入的思想相违背。在10万年的存在史中人类的寿命大多数时候除了过去几百年不到30岁。研 究揭示罗马帝国的臣民平均寿命是28岁。人类的自然进程是在英年早逝未老先亡。事实上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每个年龄段都有死亡的危险与衰老根本没有必然的明显联系。谈到16世纪晚期的生活时蒙田写道“死 于老年是少见、异常、奇异的死法远不如其他死法来得自然——这是最不可能的、最极端的一种死法。”现在世界上多数地方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所以可以说我们已经是怪物我们的寿命远远超出了给定的时间。当我们研究衰老时我们试图理解的并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非自然的过程。</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事实证明,遗传对于长寿的影响小得惊人。德国马克斯<span class="x9">·</span>普朗克人口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mographic Research的詹姆斯<span class="x9">·</span>沃佩尔James Vaupel发现相比于平均值寿命长短只有3%取决于父母的寿数而高矮则90%取决于父母的身高。即便是基因相同的双胞胎寿命差异也很大典型的差距在15岁以上。</p>
<p class="x8"><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如果说基因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小,那么经典的损耗模式的作用则比我们了解的大。芝加哥大学研究员莱昂尼德</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加夫里洛夫Leonid Gavrilov争辩说人类衰退的方式同所有复杂系统的衰退方式一致是随机的、逐渐的。工程师们早就认识到简单的设备一般不老化。它们可靠地运行直到某个关键的部件出了问题然后整个设备瞬间报废。例如发条玩具运作灵活 直到齿轮朽坏或者弹簧断裂然后就完全不能玩了。但是复杂系统比方说发电厂尽管有几千个危险的、潜在易坏的部件却不能一下子就停摆而是必须继续运行。因此在设计这类机器时工程师考虑了多重冗余层备用系统和备用系统的备用系统。备用系统可能不如一线部件那么有效但是它们使得机器在损坏累积的情况下仍然继续运转。加夫里洛夫认为在我们的基因所确定的参数以内人类正是如此运行的。我们有一个多余的肾、一叶多余的肺、一副多余的性腺以及多余的牙齿。细胞中的DNA在常规条件下经常受到损害但是我们的细胞有几个DNA修复系统。如果一个关键的基因永久性地损坏了通常其附近就有额外的相同基因。而且如果整个细胞都坏死了那么别的细胞就会填补进来。</span></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尽管如此,随着复杂系统的缺损增加,终有一天,某一个缺损就足以破坏整个系统,导致所谓的虚弱状态。发电厂、汽车和大型组织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终于有一天,备用的一个关节也受到损坏,备用的一条动脉也已经钙化。当我们不再能够继续损耗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彻底耗竭了。</p>
<p class="x8">这会通过一系列令人困惑的事件体现出来。例如,头发变白只是因为给头发提供颜色的色素细胞枯竭了。头皮的色素细胞只有几年的自然寿命,我们是依靠头皮以下的干细胞代替色素细胞。然而,干细胞池也会逐渐枯竭。 于是到50岁的时候一般人会有约一半的头发变白。</p>
<p class="x8">在肌肤细胞内部,清洁废物的机制慢慢失效,残渣聚集,成为胶黏的、黄棕色的色素凝块,即所谓脂褐质,这就是见之于皮肤的寿斑。随着脂褐质在汗腺中累积,汗腺逐渐失灵,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中风和热衰竭(中暑)。</p>
<p class="x8">眼睛无法视物的原因有所不同。晶状体是由极其耐久的晶体蛋白构成的但是其化学成分会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弹性会降低——因此许多人都有的远视老花眼往往始于40岁。这个过程还使得晶体逐渐发黄。即便没有白内障由于年龄、过度接触紫外线、高胆固醇、糖尿病或抽烟等导致晶体白浊混沌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p>
<p class="x8">我曾经同菲利克斯<span class="x9">·</span>西尔弗斯通Felix Silverstone沟通过衰老问题。他在纽约的帕克护理中心Parker Jewish Institute担任高级老年病学专家长达24年就衰老问题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他告诉我“衰老过程并不存在一种单独的、共通的机制。”我们的身体在逐年积累脂褐质、氧自由基损伤、 随机的基因突变以及其他各种问题。这个过程是逐渐的、不停息的。</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8">我询问西尔弗斯通老年病学家是否搞清楚了导致衰老的特定的、可复制的途径。他说:“没有。我们就是一下子崩溃了。”</p>
</div>
</div>
</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