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最好的告别/text/part0076.html

96 lines
16 KiB
HTML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医生的精进</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page_styles.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class="calibre2">
<div class="calibre3" id="x-">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1-2096-0-override"><span class="drop-caps-ad-hoc"><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18-filtered">20</span></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03年10月我从印度归来然后在波士顿正式开始了自己普外科和内分泌外科医生的工作。每逢周一我都会在我们医院三楼的一间外科门诊室给病人看病。周二和有些周末我会接到一些急诊。周三到芬威球场对面的一个门诊部上班。周四、周五我在手术室里做手术。生活井然有序我对此非常满足。然而工作中还是经常出现很多我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我发现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当南印度为420万儿童开展脊髓灰质炎“扫荡”行动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爱莫能助别人在前线为了更有效地救治伤员进行艰苦的探索我们却一点儿也搭不上手。我们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某个周一的下午在门诊室我需要挨个诊治患有胆结石的菲格女士、被疝气困扰的西森先生、乳房长了肿块的明蒂女士等。医学有点像理发业我们一次只能照管一个病人。</span></p>
<p class="x2">但是哪个医生也不愿相信自己只是一个小角色。毕竟所有的医生都被赋予权力可以给患者使用6 600多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药物我们得到许可像切西瓜一样打开人的身体不久后我们甚至可能有权更改人们的DNA。人们依赖我们拯救他们的生命。美国有81.9万名内科和外科医生所有这些人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尽可能长寿并健康地度过一生而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分子罢了。即使这么计算也还是高估了我们所做的贡献。除了我们之外从事医疗工作的还有240万护士、38.8万医疗助理、23.2万药剂师、29.4万化验室技术员、12.1万护理员、9.4万呼吸治疗师和8.5万营养师。</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整个医疗行业就像一部机器尽管运作得非常成功但毕竟还是一部机器。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很容易产生这种感觉自己不过是这部机器上一个小小的齿轮。人们预计美国民众的平均寿命可达78岁以上能否达到和超越这个目标更多地取决于由数百万人构成的这整个系统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个体。没有谁的地位是不可被取代的。因此从事这份工作以后大家无一例外地都会想知道我怎么才能在这个领域真正地变得举足轻重</p>
<p class="x2">有时我会到我们的医学院给学生讲课。在一次课上我决定试着整理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既为他们也为我自己。一个人怎样才有可能变得更有价值、与众不同换句话说怎样才有可能成为正向偏差在那堂课上我给他们提出了如下的5点建议。</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1.即兴发问</span></p>
<p class="x2">我的第一个建议来自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保罗<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奥斯特Paul Auster题目叫做《即兴发问》<span class="x4">ASK An Unscripted Question</span>)。既然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和陌生人交流,那为什么不从他们身上学点儿什么呢?</p>
<p class="x2"><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表面上看这个建议挺容易做到的。实际上呢我们设想一下一个新病人找你看病来了。在他之后你还得看3个病人还有两篇报告要提交时间也不早了。在那种情况下你满脑子想的肯定都是赶紧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什么地方疼有肿块或出了什么别的问题已经多久了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所缓解或者恶化过去有过哪些健康问题你肯定会按照这个套路询问。</span></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不过,时机合适的话,还是考虑多花一些时间在病人身上吧。随便问一些问题,比如“你是在哪儿长大的”,或“怎么会搬到波士顿来”,甚至还有“你昨晚看没看红袜队的比赛”,等等。问题不一定非要深奥或是有意义,只要能让你跟病人进行人性化的交流就好了。当然,也有些人对那样的交流没兴趣,他们只想让你看看身上的肿块。没问题。那样的话,你就看肿块,干该干的事。</p>
<p class="x2">不过你会发现很多人都会做出回应或是出于礼貌或是出于友善或是因为需要与人交流。如果对方有回应那就试试看能不能把对话继续下去争取让对方说出两句以上的回答。倾听他们说什么把得到的信息记下来。坐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不是右侧腹股沟疝的46岁男性患者而是一个46岁的男人曾经在殡仪馆工作不过他挺厌恶那份工作的现在患了右侧腹股沟疝。</p>
<p class="x2">当然除了病人以外你还可以与其他人进行这样的交流。对为病人检查生命指征的医疗助理、巡房时遇到的护士你都可以随便问点什么。这种交流不一定真能帮到谁但你会开始记住见到的人再也不会把他们搞混。有时候你还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在实习期间我每天都会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巴基斯坦籍医生从交谈中得知他曾经在卡拉奇当了20年的普外科医生后来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移民到美国。我还发现跟我一起共事的一位护士居然曾经跟吉他大师吉米<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亨德里克斯谈过恋爱!而她本人平时相当沉默寡言、作风保守。</p>
<p class="x2">如果你这样提问,那医疗业这部机器就会不那么像一部机器了。</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2.不要抱怨</span></p>
<p class="x2">我的第二点建议是不要抱怨。医生们当然有很多事情要抱怨马上就要到晚上12点了可还要写报告、毫无意义的文书工作、电脑系统故障、周五晚上6点钟又突然出了新问题等等都让人头疼。我们很清楚筋疲力尽、累得垮掉是什么滋味但在医疗工作中再也没有比听到医生们的抱怨更让人心灰意冷的事了。</p>
<p class="x2"><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最近有一次一群外科医生和护士在医院自助餐厅吃午饭的时候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刚开始大家互相开着玩笑气氛很是热烈轻松。我们先聊了聊其中一个外科医生遇到的一个病人那个男人背上长了一个脑袋大小的肿瘤又谈起了一个护士干掉的两罐健怡香草可乐可口可乐公司已经不再生产那种口味的可乐了但她提前囤积了足够的量。但是接下来一个外科医生提起了令人沮丧的话题他说自己上周日凌晨2点被呼叫到急诊科一个女患者胆囊严重发炎他建议最好先用抗生素、输液并住院治疗等炎症消退之后再做手术。结果急诊科医生却告诉患者外科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很危险她应当立刻动手术。其实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更糟的是他在跟患者说这些之前根本没有遵循一般的做法先给这位外科医生打电话沟通一下。后来两人碰面的时候他也没有丝毫歉意。听到这个故事其余人都感同身受因为大家都遭遇过类似不专业的行为于是纷纷大倒苦水。等午餐结束大伙各自回到手术室或者病房的时候全都满怀怒火垂头丧气。</span></p>
<p class="x2">医学的确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职业。不过比起处理那些疑难杂症,更难的部分在于我们必须和其他人合作,而且是在自己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是一种团队活动,但跟比赛场上竖立着闪闪发光的记分牌的那些运动有两个关键性区别:第一,输赢的赌注是人的生命;第二,我们没有教练。第二点可不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医生得自己指导自己,想赢得胜利就只能靠自己给自己鼓舞士气,而这正是我们不擅长的。只要医生们聚在一起,不管是开会、学术交流还是吃饭,谈话的重心自然而然就会转移,大家一桩接着一桩、没完没了地说着我们身边那些挥之不去的烦心事。</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请一定要忍住。总说这些很乏味,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让你越来越心烦。当然,你不可能要求大家对每件事都抱着开朗乐观的态度,但只要准备一些其他话题就好了,比如在报纸上读到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如果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哪怕谈谈天气也行。</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3.勤于统计</span></p>
<p class="x2">我的第三个建议是:勤于统计。不管你最终从事哪一方面的医疗工作,或是医疗以外的工作也好,都应该成为自己领域内的“科学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可以数一数培养皿里有特殊基因缺陷的肿瘤细胞数。同样,临床医生可以统计治疗过后出现同种并发症的患者人数,或者干脆数一下有多少病人可以及时得到诊治,有多少病人必须要等待。你统计的是什么倒没什么关系,也不需要获得什么研究许可。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得对自己统计的东西感兴趣。</p>
<p class="x2">我自己还是实习生的时候就开始统计有多少次医生在做完手术后会把器械或是纱布之类的东西忘在患者体内。我发现这种情形发生的频率并不高大约5万例手术会出现1次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曾经有位患者的体内被落下了一个大约33厘米长的牵引器那东西撕裂了他的肠道和膀胱还有一位的颅腔里留有一小片纱布形成一块脓肿导致他永久性癫痫。</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然后我又统计了一下,这类错误的起因有多少是因为护士没有履行职责、清点纱布和器械数量,或是医生忽略了护士关于物品丢失的警告。事实是,几乎很少。最后,我又前进了一步,将有此遭遇和无此遭遇的患者进行对比。我发现这类不幸主要发生在急诊手术或是治疗中发现意外情况的病人(比如医生原以为病人得的是阑尾炎,而手术时却发现是癌症)身上。</p>
<p class="x2">这些统计数字开始说明问题了。护士必须在手术过程中负责监管50块纱布和几百种器械这本身已经够棘手的了。要是碰到紧急情况或发生意外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术器械这任务当然是难上加难。我也意识到假如照搬惯常的惩戒办法是不能消除问题的。只有借助科技找到解决办法。于是我很快就和一些同事一起开始研究并设计出了一种可以自动监管纱布和器械的装置。</p>
<p class="x2">如果你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统计,一定会得到一些有趣的收获。</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4.笔耕不辍</span></p>
<p class="x2">我的第四个建议是:笔耕不辍。这个建议并不是强制性的。你在博客上写下几段话,或是给专业杂志写一篇论文,又或是为一个朗诵小组写一首诗,这些都没关系,只要写就行了。你写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文辞优美,但只需添加你对自己领域的一些小小体会。</p>
<p class="x2">不论你的贡献多么微薄,都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力。医学家刘易斯<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托马斯Lewis Thomas曾经引用过物理学家约翰<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齐曼John Ziman的一句话“一个机械装置的发明就是把零星、片段的科学研究成果系统性地发布出来这绝对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把许许多多人所做的贡献一点一滴集中起来就可以汇成大家共同拥有的知识库这当然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得多了。在科学领域和非科学领域都是如此。</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你也不要低估写作本身的力量。做医生以前,我从未写作过。可是当了医生以后,我发觉自己需要写作。尽管医疗工作精密复杂,但所耗费的体力还是大于脑力。因为这是个类似理发行业的领域,医生只能每次为一个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所以这是件苦差事。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你可能会丧失更远大的目标,但写作能让你从琐事俗务中抽身出来,对心中的问题进行透彻思考。即使你写东西是为了发泄愤怒、激昂的情绪,也能获得一些感悟。</p>
<p class="x2">最重要的是,通过把自己的感想告知一些读者,不管这个群体规模是大是小,你都能成为更广阔世界的一部分。就算只是在报刊上就一个话题发表一些想法,你也会发现自己内心惴惴不安:人们会不会注意到?他们会有什么看法?我说什么蠢话了吗?一群读者就是一个社会。发表文字就是在宣称自己是该社会的一员,表明自己愿意做一些有意义的贡献。</p>
<p class="x2">所以,选择你的读者,写点什么吧。</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5.勇于求变</span></p>
<p class="x2">我的第五点建议,也就是对从事医疗工作的人们的最后一点建议是:勇于求变。医学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如果出现新的理念,人们的反应不外乎以下三种——少数人出于事业需要迅速接受,大部分人较晚接受,一些人始终持怀疑态度,抵制新理念。一位医生不管采取哪种立场,似乎都有充分理由。当乔纳斯<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索尔克在40万儿童身上试用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时候当战地医生首次把刚刚止血、腹部尚未缝合、手术尚未完成的伤员运往兰德斯图尔的时候当沃伦<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沃里克开始给更多的囊肿性纤维化患儿插入进食管的时候,谁能判断这些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好主意呢?医学史上失败、错误的例子数不胜数。过去,医生曾经为了控制慢性头痛而给病人实施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消炎药万洛被证实会导致心肌梗塞;最近还发现,万艾可可能导致服用者近视。</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尽管如此,你还是要让自己成为迅速接受新理念的人,寻找改变的机会。我不是说应该对每一股新风潮都来者不拒,而是要积极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找到解决办法。虽然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就辉煌,但依旧处处充满不确定性和失败的可能。这些不确定和失败赋予了医学以人性,有时候也会带来重重困难,却都是前进的必经之路。</p>
<p class="x2">医生做出的选择很难完美,然而人们的生活却将因此而改变。基于这个现实,从众似乎是最安全的做法,就做机器上的一个普通齿轮好了。但医生绝不能这么做,任何在社会中承担风险和责任的人都不应该这么做。</p>
<p class="x2">所以,尝试一些新东西,勇于求变。统计你会成功多少次、失败多少次,把它写下来;交谈时询问他人的意见,看你能不能把谈话继续进行下去。</p>
<p class="calibre6" id="calibre_pb_22"></p>
</div>
</div>
</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