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最好的告别/text/part0070.html

256 lines
54 KiB
HTML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医生的精进</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page_styles.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class="calibre2">
<div class="calibre3" id="x-">
<div class="calibre3"></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1-2096-0-override"><span class="drop-caps-ad-hoc"><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18-filtered"></span></span>久前一个凉爽的清晨5点钟波士顿。伊丽莎白<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洛克一位有着棕黑色的浓密头发和爱尔兰式苍白皮肤、怀孕41周的孕妇摇醒了她的丈夫克里斯。</p>
<p class="x2">“我好像要生了。”她说。</p>
<p class="x2">“你确定?”他问。</p>
<p class="x2">“确定。”</p>
<p class="x2">她已经超过预产期一个星期了,疼痛感强烈而扎实,跟她之前感觉到的阵痛完全不同。疼痛好像从她的下背部开始,然后蔓延开来,侵袭整个腹部。第一波发作把她从熟睡中惊醒了,然后是第二波、第三波。</p>
<p class="x2">她怀的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到现在为止,怀孕过程都算顺利,不过前三个月她一直感觉疲倦和反胃,当时她唯一愿意做的事就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剧《法律与秩序》的重播。她说:“不舒服的感觉过去以后,我再也不想看到萨姆<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沃特森(《法律与秩序》的男主角)那张脸了。”</p>
<p class="x2">她是个内科医生刚刚完成实习几个月前在麻省总医院获得了一个职位一直工作到产期临近为止。现在她和丈夫坐在床上用床边桌上的闹钟给宫缩计时。每次的间隔是7分钟。他们就那样待了一会儿。</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到早上8点半医院的产科医生办公室才开始有人接听电话。她打了电话不过她也知道接电话的人会这么说“宫缩间隔达到5分钟一次、每次持续1分钟以上的时候再来医院。”“上分娩课程时他们把这一点向我们灌输了无数次”洛克说“以我的理解分娩课程的全部要点就是确保你别总想着来医院除非你真的要生了。”</p>
<p class="x2">护士问宫缩间隔是否到了5分钟一次每次是否持续1分钟以上没有。羊水破了吗没有。那么她有了“不错的开端”但应该再等等。</p>
<p class="x2">在接受医学训练的期间洛克曾经目睹过大约50次分娩自己亲自接生过4个婴儿。她最后一次看见产妇分娩是在医院的停车场里。</p>
<p class="x2">“他们打电话说:‘我们要生了!我们在来医院的路上!她已经在生了!’”洛克说,“所以我们从急诊室出来,一路都在跑。外面天寒地冻。车子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开进医院。车门迅速打开,当然,母亲就在里面。我们都能看到婴儿的头了。跟我并肩奔跑的住院医生比我早到了一秒,他把胳膊放下去,婴儿就在停车场里‘扑’地一声直接落进了他的臂弯。外面寒冷刺骨,我永远也忘不了婴儿身上散发出来的热气。孩子浑身青紫,哇哇大哭着,热气从他身上往外冒。然后我们把这个小小的婴儿放在巨大的担架上,跑着送回医院。”</p>
<p class="x2">洛克可不想在停车场里生孩子,她想要顺利、正常地生产。她甚至不想要硬膜外麻醉。她说:“我不想躺在床上,不想腰部以下失去知觉,不想非得插导尿管不可。我讨厌跟硬膜外麻醉有关的一切东西。”她不害怕疼痛。已经见识了那么多次生孩子的过程,她主要担心的是失去控制能力,任由别人处置自己的身体。</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她考虑过雇用一位导乐,也就是分娩指导,在生孩子的时候全程陪伴她。有研究表明,有了导乐的协助,可以降低产妇剖腹产或被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可能性。但是她研究得越深入就越担心,万一陪伴她的是个讨厌鬼怎么办?她也想过找助产士接生,不过作为一个医生,她还是觉得,由一位产科医生接生,自己能够更好地控制情况。</p>
<p class="x2">不过此刻她可没觉得情况是在她的控制之下。到了中午她的宫缩还是没有真正加速仍然是每隔7分钟一次最快也就6分钟一次。她发现越来越难找到舒服一点的姿势了。“真够奇怪的让我感觉最好的姿势居然是四肢着地。”她回忆道。于是她就一直在房间里晃来晃去宫缩的时候四肢着地。她的丈夫陪在她身边寸步不离。一想到即将出世的孩子两人都紧张得头晕目眩。</p>
<p class="x2">到了下午4点半宫缩终于开始每5分钟出现一次。他们坐上自己家的捷达轿车向医院出发后备箱里装着婴儿车她自己的包里已经放好了《女性朋友妊娠指南》里列出要带的每样东西连一支唇膏就算她自己从来不涂唇膏也没落下。当他们到达医院的接待处时她已经在心里准备好了。他们的孩子马上就要出世她迫切希望按照自然的方式把它带到这个世界上。</p>
<p class="x2">“我不想要任何外界干预,不要医生,不用药物。那些东西我统统不想要,”她说,“要是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我多想在一片森林的荫蔽之下,有美丽的小精灵照顾我生孩子啊。”</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分娩</span></p>
<p class="x2">人类分娩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美国著名女演员卡罗尔<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伯内特为了让美国著名黑人喜剧演员比尔<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考斯比理解女性分娩的感受,这样向他描述:“用手捏着你的下唇,往外拉伸到最大限度,然后把它拉过头顶。”作为一种哺乳动物,人类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是因为我们具备窄小坚固、由骨骼构成的骨盆;但同时,由于人脑的体积较大,因此受遗传影响,婴儿天生就有很大的头部,无法通过母体窄小的骨盆。对于人类进化产生的这个矛盾,分娩过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矛盾得以解决,部分是因为人类的母亲都是在婴儿尚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分娩了。其他的哺乳动物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足够成熟,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行走和觅食;而人类的新生儿出生后几个月还是体积很小,必须完全依赖他人的照顾。不过即便如此,人类分娩仍旧是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堪称奇迹。</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首先母亲的骨盆扩张。构成骨盆的4块骨骼是由一些关节连接并固定的从怀孕最初的3个月开始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这些关节得到拉伸并松动。骨盆总共扩大约2.5厘米见方的空间。孕妇有时会发现自己行走的时候,骨盆的不同部位在移动。</p>
<p class="x2">接着,到了临产阶段,子宫会发生变化。妊娠期间,子宫好像一个温暖舒适、封闭的圆形袋子;而分娩时,它呈现漏斗形状。随着每次宫缩,婴儿的头部都会受到挤压,向下穿过漏斗进入盆腔。就算母亲瘫痪了,过程也是如此。母亲不需要做任何事。</p>
<p class="x2">怀孕期间子宫颈一直是个接近3厘米厚、由肌肉和连接组织构成的坚硬圆柱体。在临产阶段子宫发生变化的同时子宫颈也变得柔软松弛。来自胎儿头部的压力逐渐将那些组织拉伸得像纸一样薄这个过程被称作“宫颈管消失”。 此时的宫颈就像一件罩在胎儿头部的紧身汗衫一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一个小小的圆形开口每次宫缩都会将开口扩大。直到宫缩将子宫颈拉伸至大约10厘米宽、相当于胎儿头部两侧太阳穴之间的距离时胎儿才能出来。因此子宫颈的状况决定了真正分娩的时间。扩张到2~3厘米的时候母亲还处于产程初期距离真正分娩还有很长时间。4~7厘米的时候宫缩加强“活跃”分娩阶段开始。然后在某个时刻包裹胎儿的羊膜囊在压力作用下破裂清澈的液体喷涌而出。宫缩进一步加强。</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宫颈扩张到7~10厘米的时候宫缩幅度和频率达到最大胎儿的头部被压进阴道和骨盆最狭窄的地方。这时如果婴儿的两个太阳穴——头部最宽的部分——正好分别位于母亲骨盆的两侧那就最理想了。先看到的是头顶。母亲把婴儿推出体外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头部出来了接着是肩膀突然之间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就被生出来了。脐带被剪断。胎盘从子宫内膜上脱落轻轻一拉脐带再加上产妇用力胎盘就被排出体外。子宫自然紧缩成球状封闭住出血的静脉。一般来说母亲的乳房会立即分泌初乳新生儿可以获得营养。</p>
<p class="x2">如果一切顺利,过程就是这样的,但几乎每一步都可能出现问题。几千年来,分娩是年轻女性和婴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产妇有大出血的风险。胎盘可能撕裂或脱落,或者在分娩后还有部分残留在子宫里,造成猛烈出血。分娩后子宫可能没有收缩,静脉不断流血,导致产妇失血过多而死。有时候分娩期间子宫还会破裂。</p>
<p class="x2">感染也可能发生。一旦羊水破了细菌侵入子宫的危险会逐渐增加。19世纪塞麦尔维斯发现医生是导致产妇感染的罪魁祸首因为他们没有注意清洁自己被细菌污染的双手而把这些细菌传染给了产妇。细菌会杀死胎儿往往也会夺走母亲的生命。在抗生素时代到来之前这一直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即使到了今天如果产妇羊水破了以后没能在24小时之内分娩受感染的概率仍然高达40%。</p>
<p class="x2">更严重的问题是难产——无法把孩子生出来。造成难产的原因有很多。胎儿可能个头过大特别是晚产的胎儿产妇的骨盆可能过于窄小当人体缺乏维生素D和钙就容易导致骨骼发育不良骨盆也会比较窄小临盆时胎儿可能侧向进入产道只有一只手臂向外伸出也可能是臀位即臀部先露出来腿抵住胸部卡在那里还可能是足式臀位也就是两脚先露出来但胸部被抵住就算头部在最外面也可能因为转错了方向而被卡住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头部能够出来但肩膀可能被卡在母亲骨盆的后面。</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这些状况都很危险。如果胎儿被卡住唯一能够给它输送血液和氧气的脐带最终可能被套住或压住导致胎儿窒息。还有些时候产妇分娩的时间长得惊人始终生不出来最后会和腹中胎儿一起丧命。例如1817年英王乔治四世21岁的女儿威尔士公主夏洛特就分娩了整整4天。她腹中的胎儿重量超过4公斤体位是斜的而且头部过大无法通过夏洛特的骨盆。活跃分娩期一直持续了50个小时之久胎儿才终于出来但已经死亡。6小时后夏洛特本人死于大出血。由于乔治四世只有夏洛特一个孩子因此只得把王位传于他的弟弟后来王位又被传给他的侄女这才会有维多利亚女王。</p>
<p class="x6"> </p>
<p class="x2">长久以来,助产士和医生一直在寻找避免这种悲剧发生的方法,这些努力共同书写了妇产科的创新史。第一个能够有效挽救产妇生命的发明叫“钩针”—— 一个长长的、尖端锋利的器械,往往还带有爪状的钩子。这个工具后来经过改进,变成了碎颅钳。一旦情况危急,助产人员将用它将胎儿的头骨粉碎,把胎儿取出,这样最起码可以挽救产妇的性命。</p>
<p class="x2">遇到难产情况,有些医生和助产士能够想出办法来保证产妇和胎儿渡过难关,他们也因此而声名鹊起。举例来说,当胎儿是臀位分娩,双臂被困在头顶上时,可以采用拉夫赛特手法:手持胎儿臀部,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胎儿,然后伸手进去握住胎儿的一只上臂,向下拉过胸部,将其取出。如果胎儿手臂已经出来,但头部卡住,你可以使用马里修-斯麦里-维特手法:将手指放入婴儿口中,这样就能够用力拉并始终保持对其头部的控制。</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头部已经出来、而肩部卡住肩难产的胎儿如果没有立刻被分娩出来在5~7分钟之内就会窒息。有时在产妇下腹部用拳猛地下压可以将肩膀挤出如果不行还可以采用伍兹螺旋手法把手伸进去握住胎儿的后肩将胎儿推出也可以使用鲁宾手法握住被卡住的前肩朝前推向胸部以将其推出和麦克罗伯茨手法猛地向腹部弯曲产妇的双腿从而使胎儿肩部从被卡住的部位脱离。如果所有方法都行不通最后还有一种手法没人愿意以自己的名字为此冠名但事实上它挽救过很多婴儿的生命折断胎儿的锁骨将其拉出。</p>
<p class="x2">类似的手法多达几十种虽然挽救过数不清的小生命但失败率也相当高。从远古时期人们就知道外科手术是拯救难产婴儿的方法。公元前17世纪的罗马法律就有规定孕妇死后考虑到腹中胎儿存活的可能性必须在下葬前将胎儿开刀取出。1614年罗马教皇保罗五世颁布了一项类似的法令规定如果婴儿气息尚存就必须为其施洗礼。但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为活着的产妇实施剖腹产都属于犯罪行为因为手术常常会造成大出血和感染致使产妇丧命而产妇的性命是必须获得优先保证的。直到19世纪晚期麻醉和消毒法得以发展20世纪早期又发明了双层缝合技术能够防止生产时子宫大出血剖腹产手术才真正成为一种实用的方法。即便如此剖腹产仍然不大为人所知因为当时有一种更好的选择产钳术。</p>
<p class="x2"><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产钳术的发展史可以说既非凡又多舛,这种救人性命的方法出现之后,却被隐瞒了长达一个多世纪。产钳的发明者是彼得</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钱伯伦Peter Chamberlen他是首位在伦敦做助产士的法国胡格诺教派信徒。产钳的外形看起来像一把大的金属蛋糕夹钳子两边的设计贴合婴儿的头部把手由一个螺丝从中部连接。医生可以用它将卡住的胎儿向外拉出如果运用得当这种技术能够解救母子双方的性命。钱伯伦家族决定将这个工具当作一个秘密和传家宝。每次被人叫去帮助难产的孕妇他们都会把所有人赶出房间用床单或毯子盖住产妇的下半身这样一来就算产妇本人也看不出端倪。他们家族把产钳的秘密保守了三代之久。1670年家族的第三代成员休</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钱伯伦企图把这个发明卖给法国政府,可是没能成功。后来,他把这个秘密透露给了在阿姆斯特丹行医的一个产科医生罗杰</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鲁恩胡伊森这位医生又将这项技术对外界隐瞒了60年。直到18世纪中期秘密才被公之于众并迅速广为应用。1817年夏洛特公主难产死亡后为她接生的产科医生理查德</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克罗夫特由于当时没有使用产钳而受到大众的责难,不久就开枪自杀了。</span></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到了20世纪初人类分娩的疑难问题似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医生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保分娩的安全性包括消毒、产钳术、输血、使用药品如麦角流浸膏这是一种引产药和收缩子宫药用于产后止血甚至还可以在危急情况下采用剖腹产。20世纪30年代多数城市里的产妇都不再选择找助产士接生而是到医院生产。</p>
<p class="x2">但是1933年纽约医学会对纽约市2 041例分娩死亡的案例进行研究后公布的结果令世人震惊。调查表明至少2/3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此前20年产妇的死亡率都毫无起色新生儿死亡率甚至不降反升。医院分娩没有展示出任何优势在家生产的产妇状况反而更好一些。调查人员非常惊骇地发现许多医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们没有发现产妇大出血休克的明显征兆和其他本可以挽救的情况违反基本的消毒规定、误用产钳导致产妇感染。白宫接着发布了一份类似的国家报告。医生们也许拥有最先进的工具但助产士在没有这些工具的情况下反而做得更好。</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这两份报告将产科医学带到了一个危急的转折点。很多产科专家已经展示出非凡的创造力,他们提出各项理论,发明各种器械,解决了分娩中的诸多疑难问题。然而,仅有理论和器械还远远不够。如果产科医学不想重新回到粉碎胎儿颅骨的老路上,就必须做出另一种创新:必须建立标准化的分娩程序。</p>
<p class="x2">到现在又过去了3/4个世纪医学为人类分娩带来了令人吃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惊骇的改变。如今超过90%的分娩都会使用电子胎心监测仪超过80%的会采用静脉输液75%的会实施硬膜外麻醉至少50%会使用药物加快分娩现在已经普遍使用催产素这是一种促进宫缩的天然激素。在美国30%的分娩是剖腹产,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产科医学领域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也许是不可逆转的。分娩过程也是一样。</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艰难的前30个小时</span></p>
<p class="x2">一名接待员领着伊丽莎白<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洛克和丈夫进入一间小小的诊室。一个助产护士记录她的宫缩时间——的确每次相隔5分钟——接着做骨盆检查看了一下宫颈的扩张情况。经过12个小时有规律、痛苦的宫缩洛克以为自己的宫颈可能已经张开了七八厘米可事实上只开了2厘米。</p>
<p class="x2">这个消息可真是令人沮丧她的产程才刚刚处于起始阶段而已。护理医生本想让她先回家但最终还是决定让她留下来。分娩楼层是马蹄形状的12间病房环绕在护士站周围。对一所医院来说为产妇接生是不错的业务如果医院给产妇留下了好印象她们对医院的忠诚度会保持很多年。所以虽然分娩病房本质上就是治疗室但还是布置得尽可能温暖、亲切。每间房里都装了隐藏式的灯挂着装饰窗帘还设有为家属提供的坐椅以及可供个人控制的温度、湿度调节系统。洛克那间甚至还有一个按摩式浴缸。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她一会儿泡在浴缸里一会儿坐在橡胶分娩球上一会儿又在大厅里散步每次宫缩来袭她都停下来绷紧身体。</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到了晚上10点半宫缩加速了每隔2分钟一次。负责照顾她的产科小组有一个值班医生他又检查了一次她的骨盆宫颈仍然只开了2厘米。这说明产程停止了如果曾经确实开始过的话。</p>
<p class="x2">医生给了她两个选择。第一,打催产素刺激分娩。第二,回家休息,等待真正的活跃分娩阶段到来。洛克不想使用药物催产。于是,午夜时分,她和丈夫回到家中。</p>
<p class="x2">她刚回到家没多久就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个错误。疼痛的感觉实在太强烈了。克里斯一倒在床上就沉沉睡去她一个人根本没办法承受这种疼痛。不过立刻返回医院会显得自己很愚蠢她只得又强忍了两个半小时然后叫克里斯开车把她送回去。凌晨2点40分护士重新检查、接收她入院。产科医生又给她做了检查宫颈已经开了将近4厘米活跃分娩阶段到了。</p>
<p class="x2">然而这时洛克开始产生虚脱的感觉。频繁宫缩已经持续了22个小时带来了异常的疼痛她一直没合眼已经筋疲力尽。为了缓解疼痛她先尝试了一种叫作纳布啡的止痛药但是不管用她再也受不了了要求进行硬膜外麻醉。一位麻醉师走进来让她侧躺在床上背对着他。她感觉到麻醉师把潮湿、冰冷的消毒碘酒重重地涂在她的脊柱上然后有针头压在皮肤上接着是一阵刺痛一直贯穿到她的腿部硬膜外导管被放进去了。医生向导管里注入一剂局部麻醉剂宫缩的疼痛逐渐消失只剩下麻痹感。她的血压下降了这是硬膜外麻醉的副作用之一。产科小组赶紧为她进行静脉输液、注射麻黄碱以提升她和胎儿的血压。15分钟后她的血压才稳定下来。监测器显示胎儿的心率始终正常每分钟约150次。小组成员各忙各自的去了大约凌晨4点钟洛克睡着了。</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早上6点钟医生回来检查发现她的宫颈还是只开了4厘米洛克非常沮丧。她原本不打算使用任何药物干预分娩的决心终于瓦解了催产素开始被滴注到她体内。宫缩变得剧烈起来早上7点半宫颈开了6厘米。终于有了进展洛克兴奋无比。她又休息了一会儿感觉有了力气。她已经准备好几小时之后就能开始真正的分娩了。</p>
<p class="x2">亚历山德拉<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佩西医生负责接下来一天的接生工作她在查看护士站后面的那块白板上面按小时记录着所有产房里的产妇的进展。每天早晨的情况都差不多一间产房的产妇可能正在分娩另一间产房的产妇正在用药物催产还有一个产妇可能在待产宫颈只张开了一部分胎头位置还比较高。白板上洛克那一栏写着“G2P0 41.2 wks pit+6/100/-2”意思是洛克已经怀孕2次生育次数为0她有过一次流产史孕期41周零2天已经注射过催产素宫颈开6厘米薄化程度100%,胎头位置-2也就是胎儿头部距离阴道口大约还有7厘米。</p>
<p class="x2">佩西来到洛克的房间向洛克介绍说自己是今天的主治医生。佩西今年42岁已经接生过2 000多名新生儿给人既干练可靠又亲切和善的印象让人觉得很舒服。她自己生孩子的时候没到医院而是找助产士帮忙的。洛克认为她俩能够互相理解。</p>
<p class="x2">佩西等了3个小时观察洛克的产程进展。上午10点半佩西再次检查洛克的情况时不禁皱起了眉头。宫颈一点也没有变化还是只开了6厘米。胎儿的位置也没有继续下降。在进一步的检查中佩西发现胎儿面朝侧方。它被卡住了。</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有的时候加强宫缩的力量能够将胎儿的头部扭转到正确的方向并将其推出。因此佩西戴上手套用手指刺破了洛克的羊膜囊羊水喷涌而出宫缩的力度和速度都立刻加强了。然而胎儿还是没有挪动位置。更糟糕的是通过监测器可以看到每次宫缩胎儿的心跳就会开始减慢——120…100…80…继续变慢几乎要过一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心率像这样急剧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有时候不一定能解释清楚。打医疗过失官司的时候律师们喜欢说这是胎儿“求救的呼唤”在有些情况下是这样的。心电图不正常可能表明胎儿的氧气或血液供应不足——脐带可能缠住了它的颈部或者胎儿整个受到了挤压。但是通常情况下即使心率出现持续性下降而一次宫缩之后能恢复正常表明胎儿的状况仍然很好。只要胎儿的头部遇到强力的挤压心率就会下降。</p>
<p class="x2">佩西医生不确定眼下到底属于哪种情况。于是她关掉了催产素的滴注来减弱宫缩的力度给洛克用鼻塞输氧还用手去碰胎儿的头皮想要刺激它确认它的心率会做出反应。每次宫缩胎儿的心率依然在下降但之后都会恢复正常。25分钟之后心率下降的情况终于消失了胎儿的心率回到了稳定正常的状态。</p>
<p class="x2">现在该怎么办5个小时以来洛克的宫颈都没有进一步扩张胎儿的头侧向卡住。到此刻为止她的分娩已经持续了30个小时胎儿却没有一丝一毫要出来的迹象。</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表</span></p>
<p class="x2">每年世界上都有1.3亿新生儿诞生其中超过400万出生在美国。无论医学界怎样努力总有一定的比例失败。然而医生们始终坚信他们能够起到有益的作用至少能够降低那个比例。20世纪30年代的一份国家报告证实产科医生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医生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医学界开始采取新的策略针对医生个人从业资格制定了严格的规定。接生婴儿的医生必须经过培训医院对接生医生的资格、必须遵循的步骤、运用产钳和其他有风险的干预措施的许可等方面也设置了严格的章程倘若出现产妇死亡的情况医院管理部门和政府将展开调查。</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这些标准的诞生使产妇死亡的案例大大减少。20世纪30年代中期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最危险的事150名孕妇当中就有1名在分娩时死亡。到了20世纪50年代产妇死亡的风险降低了90%只有2<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3"></span>的比例,那些严格的执业标准功不可没,当然,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的发现也起了一定的作用。</p>
<p class="x2">但新生儿的状况可不那么乐观在30个新生儿当中就有1个在出生时死亡。这个数字比起一个世纪前根本毫无起色人们不知道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后来一个名叫维珍尼亚<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阿普伽Virginia Apgar的纽约医生想到了一个办法。她的办法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却彻底改革了医院接生和新生儿护理的工作。按照常理来看阿普伽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产科医学改革者因为当初她根本没有接触过分娩——既没有为产妇接生过自己也没有生过小孩。</p>
<p class="x2">1933年阿普伽成为首批被哥伦比亚大学医生和外科医生学院的外科医生实习计划录取的女性之一。她身材高挑如果不是鼻梁上架着眼镜头上别着发夹会显得颇有威严。她的个性很勇敢、待人友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情人们都很愿意接近她。不管谁遇到了麻烦她都会坐下来说“来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与此同时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一丝不苟。阿普伽不仅是个很有天赋的小提琴演奏家还能自己动手制作乐器。59岁时她竟然开始学习驾驶单引擎飞机。在实习的时候阿普伽曾为一个病人做手术术后病人死亡了。“维珍尼亚担心是因为自己在手术过程中夹住了一个很小但很关键的动脉她一直为此苦恼”她的一个同事后来回忆说“她得不到验尸许可于是悄悄溜进停尸房打开手术切口寻找原因。的确是那个小动脉被夹住了她立刻报告给了外科医生因为她从没想过要掩盖错误。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她都要知道真相。”</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外科实习期满的时候科室主任告诉她无论她表现得多优秀女性外科医生总是没办法像男性外科医生那样吸引患者。他劝她加入哥伦比亚大学医院做麻醉科医生在当时麻醉科医生的地位远远不如外科医生。她接受了建议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获得资格认证的女性麻醉科医生。她最终在哥伦比亚大学医院组建了独立的麻醉科部与外科部平起平坐。她在职业生涯中曾经为超过2万名患者实施过麻醉甚至还在随身小包里备有解剖刀和一段管子以防有行人需要急救气道插管——她确实利用它们成功地救过10多个人。“争分夺秒做自己该做的事”是她的口头禅。</p>
<p class="x2">在工作过程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给分娩的产妇实施麻醉。她喜欢看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上,那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更新。但是许多新生儿得到的护理都不恰当或不充分,这让阿普伽很震惊。那些出生有畸形、个头过小或只是身上发青、呼吸不太正常的婴儿都被列为“死胎”,医护人员认为他们先天不足,一定不能存活,因此对他们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阿普伽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又没有足够的权力去质疑这些传统惯例。她自己不是产科医生,而且是个女性,当时的医学界是男性的天下。于是,她采取了一种不那么直接但最终更有效的方法:设计了一个评分表。</p>
<p class="x2">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表后来闻名世界。护理人员根据0~10的等级标准对新生儿的状况进行评估。婴儿浑身呈粉红色可以打2分有啼哭可以得2分进食良好可以得2分呼吸有力得2分四肢都能移动得2分心率超过100得2分。10分表示新生儿出生时状况最佳4分或以下代表婴儿不健全体质虚弱。</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这个评分表发表于1953年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原本在临床上新生儿的状况是一种难以确定、全凭印象判断的抽象概念这个评分表将其转化为人们可以收集和比较的数字。它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细心观察和记录每个婴儿的真实状况。而且医生之间都喜欢相互竞争即使单凭这一点这个评分表也能发挥很好的敦促作用医生们都希望自己接生的婴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新生儿的状况当然也就更好。</p>
<p class="x2">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在医院出生的婴儿都要使用阿普伽评分表来评估出生后1分钟和出生后5分钟分别记录一次。很快人们就发现就算婴儿出生后1分钟的评分很糟糕通过输氧和保暖措施他们往往都能被救活5分钟后评分的结果也都很好。于是医院纷纷设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评分表还改变了医院为产妇接生的过程。人们发现相比全身麻醉的产妇产下的婴儿脊椎麻醉和后来的硬膜外麻醉产下的婴儿得分普遍要高。婴儿出生前医院会借助超声波仪器来预知分娩时可能发生的问题。胎心监测仪也成为标准配备。数年中就有几百项修正和创新条例问世形成了一套产科工作规程有时候被人们称为“产科一揽子方案”。这套“一揽子方案”的实施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今天的美国500个足月出生的婴儿当中只有1个死亡产妇死亡率更是只有1。倘若按照20世纪30年代的死亡率去年会有2.7万名产妇死亡实际不到500人和16万新生儿死亡实际数字只有其1/8</p>
<p class="x6"> </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如果你询问研究型医生怎样才能使行业取得进步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应遵循“循证医学”的模式也就是任何东西在被投入实践之前都必须经过正确的检验并被证实有效。但是1978年有人将各个医学专科对新仪器的采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排位结果产科排在最后。以胎心监测仪为例。经过缜密研究胎心监测仪对常规接生并无特别帮助护士每小时用听诊器听一次胎儿的心率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事实上使用这些仪器似乎增加了不必要的剖腹产次数因为只要仪器图像稍微显示一点异常大家就很紧张不敢冒险等待产妇顺产。然而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在接生时使用这些仪器。另外有几项研究将产钳接生术和剖腹产进行对比发现剖腹产并没有特别优越之处有的甚至还发现产钳接生对产妇更好可是在现代产钳已经近乎绝迹。</p>
<p class="x2">其他领域的医生在私下常常瞧不起产科的同行,觉得他们没什么才能——产科一直都吸引不到顶尖的医科学生加入他们的队伍,而且他们的工作似乎对技术要求不高,不够复杂精深。但是,其他任何医学专科挽救过的生命数量都不能和产科相提并论。诚然,如今我们在治疗疾病和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确已取得了令人震撼的进步。我们有药物能够控制中风,能够治疗癌症,还有冠状动脉支架术、机械关节和人工呼吸机等等。但是,我们在运用这些医学成果的时候,能够做到既安全又可靠,可以与产科医生们媲美吗?恐怕还差得很远呢。</p>
<p class="x2">例如即便在富有的国家里普通肺炎仍是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过去25年来肺炎造成的死亡率甚至还在升高。出现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肺炎本身变得比过去更加难缠但能力欠缺的医生们也难辞其咎。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精确严密的试验告诉我们哪种抗生素效果最佳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如果在入院4小时以内开始抗生素治疗死亡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但我们在实践中却很少去关注病人实际的情况。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表示有40%的肺炎患者都没有及时获得抗生素治疗而在得到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当中还有20%被施用的是错误的种类。</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相比之下,在我们的产科同行那里,如果一种新的策略看起来值得尝试,医生们根本不会坐等研究试验来告诉他们这方法是否可行,他们会直接动手尝试,然后看一看结果是否有所提高。产科医学不断进步的模式与日本丰田、美国通用极其相似:飞速前进并始终关注成效,持续努力优化。这种模式非常有效。也许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产科的每项修正和创新是否都有必要、都能发挥有利作用——例如,将胎心监测仪作为常规工具就尚存争议,但这套一揽子方案已经无可辩驳地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虽然总体来说,现在的产妇比以前年龄更大、体型更加肥胖,也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但分娩的安全性还是切切实实地得到了提高。</p>
<p class="x6"> </p>
<p class="x2">阿普伽评分表功不可没。它简单实用计算方便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即时反馈让他们了解了自己的治疗效果。在其他领域我们习惯对几十种具体项目进行测量血球数、电解质水平、心率、病毒滴定浓度等等但我们没有一种常规的衡量方法能够将所有数据综合起来评定一个患者的总体状况。我们只能凭印象判断自己表现得如何有时候连印象也没有。一台复杂的手术结束后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是1/50还是1/500我说不出。整个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其中的差别。“手术做得怎么样”患者家属总会这样问我。“挺好。”我也只能这么回答。</p>
<p class="x2">阿普伽评分表的影响不仅限于让临床医生迅速、客观地获知自己的表现,医生们有时有多种选择,而评分表也影响了他们的选择。产科机构的领导者们开始关注下属医生和助产士的评分表结果。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和面包厂里的厂区经理没什么两样:厂区经理清点面包师烤煳的面包数量,而他们查看评分表结果,两者都是想找到方法提高每一位雇员(包括最生疏的新手和最熟练的老手)的工作效率。有些方法更可靠,而有些方法虽说具有偶然性,却有达到完美结果的可能。有时候,要想提高整体表现,就必须选择更可靠的方法。</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产钳的命运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沃森<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鲍斯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除了开展早产儿护理的研究以外他还是一本著名教科书上有关产钳技术章节的撰写者我曾与他就产钳的发展史交谈过。他在20世纪60年代从事产科接生工作期间使用产钳接生的比例超过40%剖腹产的比例还不到5%。他说,的确,很多研究都证实使用产钳的效果好得惊人,不过那只能说明产钳在大型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手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可是,不管医院规模大小,无论经验是否丰富,全体产科医生得共同为提高阿普伽评分和全世界新生儿的死亡率负责。</p>
<p class="x2">“产钳接生术非常难教——比剖腹产难教多了,”鲍斯说,“教剖腹产的时候,你站在学生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动作,可以指点他们:‘不是那里,是这里。’可到了教产钳术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困难。”</p>
<p class="x2">单是将产钳放置到胎儿的头上就很讲究技术。首先你得选择正确的产钳类型以适合产妇的骨盆形状和胎儿头部的大小——至少有6种产钳可供选择。你得让产钳的两刃平稳地移动准确地到达胎儿头部耳朵和眼睛之间的位置。“大多数实习生要经过两三年的训练才能做到十拿九稳。”他说。接着医生必须施加适当的牵引力和压力向外拉动胎儿。“你在产钳上施力时应该对其活动情况有些感觉。”他说。如果用力过大皮肤可能撕裂头骨也可能骨折可能会引发脑部大出血致使胎儿丧命。“有些实习生对此有敏锐的感觉但有些人就是没有。”</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产科医学面临的问题是:医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个产业?如果医学是一门技术,那么你就应集中精力训练产科医生掌握一套手艺技巧——处理肩难产胎儿的伍兹螺旋手法,处理臀位分娩胎儿的拉夫赛特手法,以及胎儿头部过大时使用产钳的手法。你通过研究发明新技术,还得接受这个现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利用这些技术解决问题。</p>
<p class="x2">但如果把医学视为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必须负责为所有的新生儿提供尽可能安全的接生服务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重点改变了你必须寻求可靠的方法。你开始怀疑全美4.2万名产科医生是否真正稳妥地掌握了接生的技术。你会注意到,虽然医生们都经过充分的培训,但还是不断出现因使用产钳不当而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严重伤害的案例。阿普伽评分表问世后,产科医生们认为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更为便捷、更可预知后果的方法,一旦遇到难产,可以立即介入。这种方法就是剖腹产。</p>
<p class="bt"><span class="cn_kindle_hei">剖腹产:我们是否过度依赖着它</span></p>
<p class="x2">傍晚7点半刚过产程已持续39小时的伊丽莎白<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洛克接受了剖腹产手术。佩西早在8个小时前就向她提出了手术建议但被她拒绝了。她还不想放弃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腹中小小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努力虽然医生怀疑这样做能否奏效不过从胎心监测仪上看来胎儿情况良好让她继续试一试也没什么坏处。医生稍微增加了催产素的剂量直到胎儿心率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虽然已经实施了硬膜外麻醉宫缩的疼痛还是非常剧烈。下午3点有了一些进展洛克的宫颈张开到将近9厘米宫缩也将胎儿往前推进了2厘米。就连佩西也开始相信洛克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分娩了。</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但是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胎儿的头部完全没有下降仍然保持侧向洛克的宫颈也没有进一步张开。洛克终于接受了现实她的孩子不会自己出来了。因此当佩西再次提出剖腹产的建议时她同意了。</p>
<p class="x2">催产素的滴注被关掉了,宫缩监测仪也被拿走了,只剩下胎心监测仪上的曲线还在“通、通、通”地迅速跳动着。佩西介绍了一位将要为洛克做手术的同事,洛克的产程持续了太久,其间医生已经轮转了三班岗。她被推到大厅另一边一间宽敞、贴着白色瓷砖的手术室里。她的丈夫克里斯手忙脚乱地涂抹绿色的消毒剂,戴上绑带口罩和蓬松的手术帽,然后套好蓝色鞋套。他坐在手术台一头的椅子上,在洛克身旁用手握住她的肩膀。麻醉师又向硬膜外导管里加了一剂麻醉剂,然后在她腹部的皮肤上戳弄,检查麻木的面积是否够大。护士用黄褐色的消毒药水在她的皮肤上擦拭。手术开始了。</p>
<p class="x2">剖腹产手术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手术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手术之一。医生手持10号手术刀沿着产妇突出的腹部下方抵入皮肉一下子干脆利落地将皮肤和金黄色的脂肪分开白色纱布片被放在伤口边止血。切开肌肉上的筋膜将其掀起就可以看到下面结实的红色肌肉。腹部直肌呈两条带状垂直分布医生从中间将两侧肌肉分离用金属牵开器将其左右拉开好像从中间打开一扇窗帘一样。然后切开腹膜那是一层薄薄的、近乎透明的膜。这时颜色像李子、结实而富有肌肉的子宫赫然出现在眼前。医生先用小手术刀在子宫上打开一个小小的口子然后换用绷带剪迅速、轻松地将其打开就像切开一个难切的、外壳坚硬的水果一样。</p>
<p class="x2">对我来说接下来的过程至今仍然带有梦幻般超现实的色彩。通常情况下外科医生打开并深入病人的腹部是为了寻找肿瘤或其他一些异常情况而在剖腹产手术里医生找到的是5个正在扭动的小小脚趾、一只膝盖、一条小小的腿。突然之间你意识到在自己手中挣扎的是一个新的人类生命几乎要忘了手术台上的产妇了。有时候胎儿很难被取出它的头部有可能深陷在产道里这时医生就得抓住胎儿的腰部笔直地站好不断地拉扯。有时还要让其他人从下方推胎儿的头部。然后医生会剪断脐带用襁褓包裹好新生儿由护士在阿普伽评分表上做记录。</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下一次宫缩以后,医生将胎盘从伤口中取出,接着清洁产妇的子宫内部,将血块和残余物去除。然后用牢固的可吸收缝合线以双层对缝法缝合子宫,再取一段缝合线缝合肌肉筋膜,再来是缝合皮肤。手术就此完成。</p>
<p class="x2">这个手术从前很少见,如今却非常普遍。过去,为了解决足位分娩、臀位分娩和头部卡进骨盆等不同的问题,产科医生要分别学习不同的技术,每一种都很复杂精细。而现在,几乎不用理会难产究竟属于哪种类型,解决方式都是一样的——剖腹产。今天,每一位产科医生都能够自如地实施剖腹产手术,即使是小型医院也没有问题。剖腹产手术的可靠性非常显著。</p>
<p class="x2">不过尽管手术过程非常简单也有出错的可能。胎儿可能被手术刀割伤如果胎盘剥落而胎儿头部没有被及时解放出来就可能窒息。产妇也面临较高的风险。我就曾经接到紧急召唤进手术室帮忙修补产妇在手术中破损的肠道和撕裂的伤口。出血状况可能会很严重伤口感染也很常见大出血和肺炎的风险也在升高。就算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手术后的恢复期也比顺产要长几周也更加痛苦。而且产妇经过剖腹产将来再次怀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大麻烦。如果下次想要尝试顺产子宫刀口撕裂的可能性是1/200大出血的风险也很高。剖腹产毕竟是外科手术的一种只要是手术就有风险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p>
<p class="x2">然而剖腹产手术本身也是无可取代的。现在一旦产妇的分娩存在任何风险医生们就会转而采取剖腹产因为这就是最可靠的选择。但凡遇到胎儿个头超过4 500克、产妇以前做过剖腹产手术、胎儿处于侧位或臀位、胎儿是双胞胎等任何较难处理的情况医疗标准做出的最低规定就是要求助产士或产科医生实施剖腹产。不管风险多小临床医生们也越来越不愿冒险不敢让产妇尝试顺产。</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我问鲍斯如果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他会怎样处理像洛克这样的难产情形。如你所料他首先会稍稍加大催产剂的剂量尝试产钳技术。在较早期的接生过程中催产素的剂量要比我们今天许可的剂量高得多这是为了使产妇的宫颈完全张开这样才能将产钳放入。他说自己用产钳接生过1 000多名婴儿而且新生儿受伤的比例跟剖腹产不相上下甚至还要少产妇的恢复速度也比较快。如果洛克由他负责接生无须手术、安全分娩的可能性极高。不过随着职业准则的改变鲍斯也改变了自己。他告诉我“作为一名教授你必须充当示范的角色。你不会想成为冒险英雄去做一些你的实习生肯定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而且冒险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甚至连他也会担心害怕某一天他的判断和技术会导致失败。</p>
<p class="x2">这和面包厂里的规则一样。为了避免生手使用产钳以及与之难度相仿的各种手法而出现纰漏管理者只能让大家都不使用它们。1999年鲍斯退休的时候他做剖腹产的比例已经达到24%跟他的同行差不多。他相信假如自己继续工作下去这个比例会达到30%,一点也不会低于今天的同行们。</p>
<p class="x2">是否应当为怀孕39周、并无特殊分娩风险的产妇实施剖腹产而不等待自然分娩业界对此有着激烈但又诚恳的争议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剖腹产手术的安全性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而为产妇提前实施剖腹产似乎是产科医生们自以为是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尝试自然分娩之前怎么能够考虑剖腹产呢我们外科医生从来不会建议健康的人割除阑尾也不会说人工髋关节比天生的结实。即使是简单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很高。然而再过10年左右剖腹产手术的可靠性会进一步提高比自然进化赋予我们人类的自然分娩形式更加安全。</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目前在平均500个健康、39周会踢腿的胎儿当中只有1个在分娩前或分娩过程中死亡——这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比例但产科医生们相信预先计划好的剖腹产最起码可以再阻止其中一些胎儿的死亡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样做对产妇也比较安全。比起紧急剖腹产——手术仓促、情况急迫、产妇和胎儿都处于危难之中预先计划的剖腹产的风险当然要小得多。美国最近的一次研究对计划剖腹产是否足够安全提出了疑问而英国和以色列两国分别进行的研究则发现事实上计划剖腹产的产妇的死亡率低于顺产产妇。而且接受过计划剖腹产的产妇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可能性也较低虽然这个结论尚需商榷</p>
<p class="x2">然而,一想到如今医生们如此轻易地采用手术接生,人们总会觉得有些不安。美国的一些医院实施剖腹产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分娩总数的一半。我们为这种状况感到担心,这可不只是怀旧情结在作祟。我们正在失去与另一个生命自然过程之间的联系,也正在见证接生艺术的没落。通过顺产将难产婴儿安全带到人世的技术(尽管成功概率不够稳定)已经传承了几个世纪,而今在产科医学发展的主流之下,恐怕不久后就会完全消失。</p>
<p class="x2">怀疑论者们已经提出,他们怀疑医院广泛实施剖腹产手术是为了方便安排时间进度,而且剖腹产速度快,获得的报酬比顺产的更丰厚。产科医生回应说,其实有时候他们自己也认为没有必要实施剖腹产,但之所以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都是出于对医疗事故官司的恐惧,给数量如此多的产妇动手术应该不是他们的动机,医生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对控制新生儿风险的渴望才是最大的推动力,这是追求可靠性必须付出的代价。</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从某种意义上看,阿普伽评分表也有其武断专制的一面。我们评估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时,母亲经历的痛苦、失血情况和恢复期的长短似乎很少受到关注。我们没有评估产妇情况的评分表,除了关心她们是否还活着之外,没有措施能够督促我们改进产妇的状况。但是,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是可以得到修正的。如果新生儿的健康可以被测评,母亲们的为什么不可以?</p>
<p class="x2">事实上每一个接受医疗服务的人都需要阿普伽评分表包括接受精神治疗的病人、住院病人、手术病人当然也包括分娩的产妇。我的研究小组最近设计了一个外科手术专用的阿普伽评分表根据一个病人在手术中的失血量、最低心率和最低血压设定的10分制表格。我们进行了大约1 000人次的临床试用发现评分达9或10分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小于4%无死亡病例而得分低于5分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于50%死亡率为14%。所有的患者都应该得到简单的测评,测评结果可以反映出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状况,这将推动我们进步的脚步。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这样的目标:让每位医生都能表现得更好。</p>
<p class="x6"> </p>
<p class="x2">“我就那样看着,你知道,”洛克说,“手术灯下,我可以看到整个过程。我看到她的头出来了!”凯瑟琳<span class="no-style-override7">·</span>安妮出生时重约3.6千克褐色头发蓝灰色眼睛因为头部曾经侧向深卡在母亲的骨盆里能看到一些淡紫色的伤痕。她的1分钟阿普伽评分是8分5分钟后是9分——接近完美。</p>
<p class="x2">她的母亲却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间。“我完全垮了”洛克说“我筋疲力尽基本上不省人事而且疼得难以忍受。”她的产程长达40小时还经历了剖腹产。佩西第二天早晨告诉她“你受到的是两面夹击所以恢复得会比较慢。”她实在太虚弱了因此也没有母乳。</p>
</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x2">“我感觉这是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刚开始我想去做好每件事,可是一样也没能成功,”洛克说,“我不想接受硬膜外麻醉,可是后来我请求医生给我实施硬膜外麻醉;我不想剖腹产,可我后来同意剖腹产;我想要母乳喂养,可我完全没办法做到。”她为此痛苦了一个星期。“后来有一天我想通了。‘你到底在郁闷些什么呀?这样想太蠢了。你现在拥有了一个如此美妙的小家伙,是时候为她多花一点儿心思了。’女儿让我将所有的遗憾都抛到了脑后。”</p>
<p class="calibre6" id="calibre_pb_16"></p>
</div>
</div>
</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