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ok/examples/变宋/text/part0002_split_002.html

36 lines
13 KiB
HTML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引言</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he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page_styles.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class="calibre2">
<div class="calibre3"><h1 class="calibre4" id="calibre_pb_2"><span class="calibre11"><b class="calibre9"></b></span></h1></div>
<div class="calibre3">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在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在一片看似不起眼的房屋之中,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北京法源寺。作家李敖《北京法源寺》一书的出版,使得它名声大噪。该书讲述了清末著名变法维新人物谭嗣同在受刑前曾到法源寺一游,探索生死大义,在他被杀后尸骨又被偷偷存放在该处。一时间,引无数人前来寻访。</span></p>
<aside type="footnote" id="footnote-2-62">宋钦宗及被俘人员被押解北上,路经幽州,囚禁在北京法源寺。后来又被押送到中京、上京、韩州(辽宁昌图八面城)和五国头城(黑龙江依兰县),宋钦宗最终客死异国他乡。</aside><aside type="footnote" id="footnote-2-109">金军攻下开封,搜刮文物字画,作为战利品用车装运到北方。因为苏东坡和司马光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塞外,金军特别索求二人的书画作品带回金国。</aside><aside type="footnote" id="footnote-2-167">牵羊礼是指当时金国的一种受降仪式。要求俘虏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游行,寓意像羊一样任人宰割。当年,宋徽宗、宋钦宗等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上京会宁府时,被迫与后妃、诸王、驸马、公主等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身,游行至阿骨打庙行“牵羊礼”。后妃、公主等女性,不仅在“牵羊礼”游行时裸露身体,而且在仪式前后多沦落为金国贵族的玩物,宋钦宗的皇后朱琏等人不堪忍受侮辱自杀。</aside><aside type="footnote" id="footnote-2-248">[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李文锋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244页。</aside>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然而,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访客到这里后才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令华夏民族痛心疾首的大事:北宋皇帝钦宗及众多皇室成员曾被囚禁于此
<sup class="calibre12"><a type="noteref" href="part0002_split_002.html#footnote-2-62"> <img src="../images/00053.png" alt="宋钦宗及被俘人员被押解北上,路经幽州,囚禁在北京法源寺。后来又被押送到中京、上京、韩州(辽宁昌图八面城)和五国头城(黑龙江依兰县),宋钦宗最终客死异国他乡。" class="epub-footnote"/></a></sup>。1127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的军队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开封大肆搜刮金银珠宝、古玩字画
<sup class="calibre12"><a type="noteref" href="part0002_split_002.html#footnote-2-109"> <img src="../images/00053.png" alt="金军攻下开封,搜刮文物字画,作为战利品用车装运到北方。因为苏东坡和司马光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塞外,金军特别索求二人的书画作品带回金国。" class="epub-footnote"/></a></sup>等财物之后,掳掠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任皇帝及皇族、贵戚、大臣、美女、工匠等十多万人,得意扬扬地返回北方,举行“牵羊礼”
<sup class="calibre12"><a type="noteref" href="part0002_split_002.html#footnote-2-167"> <img src="../images/00053.png" alt="牵羊礼是指当时金国的一种受降仪式。要求俘虏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游行,寓意像羊一样任人宰割。当年,宋徽宗、宋钦宗等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上京会宁府时,被迫与后妃、诸王、驸马、公主等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身,游行至阿骨打庙行“牵羊礼”。后妃、公主等女性,不仅在“牵羊礼”游行时裸露身体,而且在仪式前后多沦落为金国贵族的玩物,宋钦宗的皇后朱琏等人不堪忍受侮辱自杀。" class="epub-footnote"/></a></sup>的受降仪式。据《大金国志》记载金兵一次就运走了300万锭金、800万锭银、5400万匹丝织品和1500万匹缎据后人估计比宋朝向金缴纳岁币110年的总和还多
<sup class="calibre12"><a type="noteref" href="part0002_split_002.html#footnote-2-248"> <img src="../images/00053.png" alt="[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李文锋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244页。" class="epub-footnote"/></a></sup>。此后,北方汉族生活于异族铁骑之下几百年。这件令中原王朝倍感耻辱、刻骨铭心的事件,被称为“靖康之耻”。</span></p>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穿越时空,站在这座唐朝皇帝李世民为哀悼征辽东阵亡将士修建的寺院里,征伐与灭亡、强大与虚弱、荣耀与屈辱形成强烈的对照,大唐的功业更加衬托出“靖康之耻”的惨烈。它不仅仅是一场亡国祸事,更是一次需要永远铭记的文明灾难。悲古怀今,痛定思痛,不由让人追问,为什么一个被称为世界最富裕的帝国,竟然有如此悲惨的结局?</span></p>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历史不仅给我们很多美好的智慧和启迪也毫无保留地呈现出了沉痛的教训与血淋淋的现实。危机、失败、混乱、失衡都可能迫使人们重新思考或质疑原来的观念或制度。翻阅历史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探讨。北宋继承者——南宋皇帝赵构为开脱父兄的罪责以靖康元年1126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为依据把“国事失图”的“罪魁祸首”由误国奸臣蔡京上溯至王安石。他下诏命重修《神宗实录》要求“直书王安石之罪过”定下了否定王安石变法的基调。后来元朝修《宋史》时承袭这种观点于是王安石作为北宋灭亡元凶的论调成为传统官方定论。</span></p>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但详细了解历史会发现,这位“历史罪人”不贪不腐,不讲排场,生活节俭,一件衣服能穿很多年。尽管性格有些执拗,但大多数人不得不承认他清廉高洁,富有才智,无论是个人操守还是才华都得到了新旧两党的肯定。王安石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小人,不是那种以变法搏取名利者,更不是毫无才智的庸才笨蛋。但是,在应对大宋王朝社会危机的宏大试验中,王安石变法不仅没能达到目的,而且造成的后果影响巨大,余波荡漾,如同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在平静的海平面下奔袭,最后登上几千公里甚至数万公里之外的大陆,掀起滔天巨浪。</span></p>
<aside type="footnote" id="footnote-2-204">[美]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赵冬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页。</aside>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阻碍创新也是传统社会的一大特点。与历史上很多变革相似,王安石变法也遭遇了巨大的阻力,现代史学界有人哀叹,王安石变法是宋朝由弱变强的唯一机会,也是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后一次整体性综合改革,此后无论是元、明还是清朝,再也没有人敢在整体制度创新上探索得更远。北宋之后的南宋,备受外敌打击和侮辱,政治、思想、文化的多元性被过度打压,生命力消退,谨小慎微的情绪弥漫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sup class="calibre12"><a type="noteref" href="part0002_split_002.html#footnote-2-204"> <img src="../images/00053.png" alt="[美]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赵冬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class="epub-footnote"/></a></sup>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只剩下一个非常没有出息的保守目标,那就是尽力维持稳定,对内严密控制,避免滋生不安的因素,求得暂时平缓,而罔顾社会发展的活力。于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一种官场哲学,被老油条式的官僚们奉为圭臬。没有革新机制的国家,逐渐衰落,或被侵略,或被推翻,王朝更替,无辜百姓陷入悲惨的境地。</span></p>
<aside type="footnote" id="footnote-2-258">刘金祥《黄宗羲定律与帕金森定律》《深圳特区报》2016年10月25日。</aside><aside type="footnote" id="footnote-2-302">现代史学家们将这一由黄宗羲概括提炼的“历史上每推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摊派和收费高潮”的现象,称之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较为深刻地阐明了古代社会治乱往复的恶性循环状况。</aside>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作为传统王朝最大问题之一的财税制度,成为很多朝代不懈改革以求解决的难题。黄宗羲《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十四中指出:传统赋役始终是“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无论是唐朝的“两税法”,还是明代“一条鞭法”,都是将各种税、赋、徭、役整合为一,且严格要求自此以后不许额外征收其他费用,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一度使“丛弊为之一清”。但是,其最终运行结果大多与最初设计初衷南辕北辙。随着社会迁转流变,有人似乎“忘记”了“正税”中已然包含了此前的各种税费,一俟财政吃紧、开支缺口,就会新设税收名目,加征加派,成为“积累莫返之害”。
<sup class="calibre12"><a type="noteref" href="part0002_split_002.html#footnote-2-258"> <img src="../images/00053.png" alt="刘金祥《黄宗羲定律与帕金森定律》《深圳特区报》2016年10月25日。" class="epub-footnote"/></a></sup>由此,现代史学家们将黄宗羲概括提炼的中国古代社会治乱往复循环现象,称之为“黄宗羲定律”
<sup class="calibre12"><a type="noteref" href="part0002_split_002.html#footnote-2-302"> <img src="../images/00053.png" alt="现代史学家们将这一由黄宗羲概括提炼的“历史上每推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摊派和收费高潮”的现象,称之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较为深刻地阐明了古代社会治乱往复的恶性循环状况。" class="epub-footnote"/></a></sup>。这个规律提出,许多王朝在建立初期,由于了解民间情况和民众的力量,统治者还能克勤克俭,与民休养生息,农民的负担一般较轻。但是随着统治机构日益庞大,上层阶级生活日益奢侈,农民的负担便日益加重,等到了几乎难以忍受的时候,朝廷就会有人出来进行改革,以缓解民怨沸腾的局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积重难返,王朝便走向了灭亡。</span></p>
<aside type="footnote" id="footnote-2-235">转引自曲青山《从未来维度认识把握“两个确立”》《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7月7日。</aside>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所以才有了1945年7月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的历代王朝兴衰的周期率。他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sup class="calibre12"><a type="noteref" href="part0002_split_002.html#footnote-2-235"> <img src="../images/00053.png" alt="转引自曲青山《从未来维度认识把握“两个确立”》《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7月7日。" class="epub-footnote"/></a></sup></span></p>
<p class="calibre7"><span class="calibre10">由此推论,摆在千年前宋神宗面前的问题,不仅是内忧外患的问题,也是王朝进入中期后持续发展及政权合法性问题。如何通过“富国强兵”实现王朝统一?如何提升皇帝的权威性?如何加强统治的合法性?这不仅影响到皇室血缘继承的正统性,而且也与执政效果和各阶层的拥护密切相关。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制度设计和失效的原因,对于理解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性质,对于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性格养成,乃至理解当代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性启发。</span></p>
</div>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