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形成的治国理念、制度和方法异常丰富,治国理政智慧、经验及其教训深刻地沉淀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历久弥新。探索古代中国治国之道,有利于理解今日之中国,更能为今日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有益镜鉴。
二十多年来,笔者搜遍了中国历史典籍,从中寻找社会治理经验以及应对各类危机的方法,最后定格在了宋朝。大宋繁华而开放,商业发达、文化昌盛、百姓富足、生活多彩,令人赞叹不已;诸多个性十足、自由奔放、才干卓越的精英人物,令人倍感向往。不仅如此,在北宋崇宁年间,建立了古代王朝最为完善的福利救济体系:以安济坊为基础的福利医疗系统、以居养院为基础的福利系统、以漏泽园为代表的福利性公墓——不仅远超之前的汉唐,而且也胜过之后的元明清。宋朝因此成为很多现代人最愿意“穿越”回去的朝代。
对宋代社会发展成就惊叹和向往之余,笔者也为宋王朝派系纷争、兵疲将弱、武备皆废、外族侵凌的状态扼腕叹息。特别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王安石变法,屡次被废,屡次又起,变法引发的争论不停,内耗不止。甚至北宋灭亡后的八九百年间,关于变法功过的评价始终没有定论,一直争论不休。为什么一系列“好的想法”变成“坏的政策”呢?为什么一个“好人”没有办成“好事”呢?为什么一个个“便民”的举措变成了“害民”的恶政呢?追根寻底,其中蕴含的变法政策逻辑和社会运行规则,无疑具有很多借鉴和启发意义。
在众多历史变革中,王安石变法无疑是中国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上最具转折性、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