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如居


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之脸

我们是痛苦,也是止痛之药

我们是甘泉,也是盛水之坛

审美如何发生

所谓生物审美是从生物学/演化论角度来讲的。人类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生存和繁殖,生存是繁衍的前提,也是为繁衍服务的(为了保存繁衍成果,有些生物甚至可以在交配结束后,杀死自己或同伴)。演化论视角看,凡是有利于繁衍的,就是好的对的,不利于繁衍的,就是错的坏的。错的坏的,就不能通过繁衍这个筛子。比如突变出ABC三种鸟类,A厌恶同类,B厌恶虫子,C厌恶蛇喜欢虫子,最后A孤老,B饿死,C生了一堆小鸟,C喜欢虫子厌恶蛇的基因🧬被保留,久而久之喜欢虫子成了鸟类的属性。

造神

雷萨・阿斯兰

在心智模型起作用下,观察万事万物时,会赋予它们人格化的特质。比如村头桥边有一棵老樟树,村民看到这棵枝繁叶茂的苍虬之数,自然幻想这棵树的神秘力量,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时,村民会与这棵树进行关联想象,就产生了宗教体验。村民给树干披上红绳,边上摆上香炉,树有了灵成为人格化的树,可以与其对话祈求庇佑,久而久之树被神话,树“神”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

贸易战等,谈谈国是

情绪和口号可能暂时掩盖一切,就像荷尔蒙让人兴奋,但总会回归贤者时刻。贸易战在微观层面民生问题,同样让它不可持续。

读易杂说

《易经》的核心是保持中道。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轴心时代的启蒙思想的共通点,那就是“守中道”,德尔菲神庙上“凡事勿过度”代表了希腊精神,古印度佛学“不落两边”(禅宗六祖后期言必中道,用三十六对来约束),中国先秦思想也不例外,《周易》的核心同样是坚守中道 -- 中道是有德的表现。这大概与上古的人以身观天下的实践方法论有关,这种方法论带来的思维模式,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上一以贯之。

破除偶像

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 维特根斯坦

哲学是一套思考方式,维特根斯坦说哲学能够给苍蝇指出逃脱捕蝇瓶的道路,还说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果真如此?这何尝不是一种迷信,一种用理性主义的迷信替代了对偶像的迷信。聪明的苍蝇也许能够发现逃脱之路,但它又如何知道有什么新的陷阱等着呢?人类不断的窥探自然的奥秘,以为找到了自由之路,不必再去拜倒在那些虚无缥缈的偶像之下,拿起知识和工具,向外藐视一切在先人看来不可测的自然力量,而借着哲学的逻辑思辨能力,向内洞悉一切不安的缘起,轻松安顿好我们的心。可悖论是,我们发现解决了一些问题,又遇到了更大的问题,无知者理所当然的接纳一切,智者了解的越多切疑问越多,因为基于更多的了解,一个更大的未知世界向他徐徐展开。这个悖论显示,聪明的苍蝇并没有找到出路,它更加迷茫了,人何尝不如此?


浩然之气

读《中国近代思想和学术的谱系》

囫囵吞枣读完《中国近代思想和学术的谱系》。豆瓣高评书,没那么惊艳?书中民国大师往事倒令人提起一些兴趣。

民国大师们的学术成色很难界定,也不知道NB在什么地方。民国把古史和考据研究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惜我不懂。


川普的社会学探讨

小黄学社会学,放假回来,昨晚跟老杨\小黄聊天。小黄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普遍比较倾向于喜欢川普?他私下问了他们的社会学教授,回答是川普比较亲共,这让我很诧异。虽说在我们看来,资本主义阵营下的共和党或民主党都是右派,但他们毕竟还是有左右之分。民主党相对的开放性不是一直契合我们的主张?共和党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做法一直是为我们所不耻?


主义与念经

X大约50上下。据说X以前有个独立的办公室,于他的佛事颇为便利,每天关门念经,有时候同事到他办公室商量事情,不管事体多要紧,他得把在念的那句念完。后来,大约是23年上半年,因独立办公室不符合职级标准,X也被安排在了跟一个大开间,于是我有幸目睹了X的风采。